《佛山成药老字号》:佛山成药老字号概述

 

------佛山成药老字号概述------



佛山成药老字号概述

佛山,古称季华乡。唐贞观时期,乡人在塔坡岗掘出三尊铜佛,据载是东晋僧人建佛寺所留,遂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佛山,为古代四大名镇之首,是武术之乡,冶炼之乡,同时也是岭南的成药之乡。佛山成药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制药之始可溯源至葛仙云游丹灶炼丹。

一 葛洪炼丹

东晋成帝时,葛洪与妻鲍姑云游四方,至珍丰市(现南海丹灶),浓荫之下偶得一佳泉,水清且涌流不息。遥见村外有一座土岗,遂登至岗顶,此岗山环水抱,群鸟和鸣,百花齐放。二人在岗上寻得丹土,心中喜悦,认为此处实为炼丹之所。于是举锄劈灶,从村中取得泉水,在岗上燃起熊熊炉火,炼起丹来。经几载煎熬,大功告成。

二 造药著述

葛洪除研习书本知识与前人经验外,还特别注意对客观事物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勤于钻研,因而在学术上大有建树。其著作《肘后备急方》记载了他对各种病症长期观察的成果,其中有许多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如他记载了一种叫“沙虱病”的传染病,即现在所称的恙虫病。国外在二十世纪才发现此病的病原,而葛洪早在一千多年前,在没有仪器的协助下,发现了此病的病原、病状、感染途径、预后与预防方法。

三 突发疫疾

话说,丹灶镇一位村民忽得怪病,初时身起红疹、恶心呕吐、头痛发热,后高热不止、烦痛不解,遂致死。不久其家人因同样病症而亡,村里数户人家出现同病症。村里的老人说这是鬼神诅咒,遂祭奠山神,并将患病者统一赶到村庙祈求神灵宽恕,却未有好转,患病者仍日增。

四 村庙视疾

此时,有人提出葛洪夫妇习道法通仙术,便请他们下山相助。夫妇二人赶至村庙,掩面并以艾叶汁涂抹四肢,入庙内了解病况。待检查完毕,葛洪告知村民:“此病非鬼神之作,应是瘟病。需找出病源。”遂让熟悉山路的村民带路到日常劳作的地方。

五 上山“搜”病

葛洪一连数日细致观察,终于在草地里发现了一种比小米粒还小的幼虫,唤其“沙虱虫”。村民应是被其吸血后,感染上疟疾,并相互传染。他随即广采草药,制药布施,总算将村里的疫情控制下来。临走前,他还将预防疟疾与过往收集的药方教给村民,村民对此感恩戴德。

六 千年功德

自此,附近常有患者至岗上求医,葛洪夫妇都细心救治,并常向村中父老传授治病养生之法,深得当地群众爱戴。两人仙游之后,人们在当地建有葛仙祠,将葛洪所遗之著述及仙钵放于祠内供奉,吸引了不少医家及修道之士前来拜谒。葛仙祠香火连绵1500多年。

七 少女轻生

葛洪的妻子鲍姑,医术精湛,擅长灸法。传说一天,鲍姑行至河边,见一位丝巾遮面、身着大红礼服的姑娘欲跳河自尽,忙上前劝阻。原来姑娘乃村长独女,幼时父辈定下姻亲,及笄出嫁。怎知出嫁前一个月,脸上突长数颗黑瘤,且久治不愈。男家得知此事后要求退婚。姑娘万念俱灰,欲一死了之。

八 鲍姑施治

听罢,鲍姑将姑娘遮面的丝巾扯下,只见她脸上确实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遂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缓缓地在姑娘脸上熏灼。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姑娘脸上的疙瘩一点点脱落,疤痕尽消,竟是一个面若桃花的美貌女子。姑娘看着水中倒影,喜极而泣,千恩万谢后,欢喜而去。

九 昭遇修书

北宋时期有一部对中医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官修方书,名为《太平圣惠方》,其主编之一的陈昭遇是南海人。太平兴国三年,陈昭遇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编修医书,与众御医广泛收集医药方书及民间验方,检验并按类分述各科病症。历时十四年成书,由宋太宗御笔赐序,颁行全国。

十 年少成名

陈昭遇出身于医学世家,少时十分喜爱研究药物方剂,运用药材及方剂治病甚为老到,遇患者求医,常药到病除,可谓年少成名。但陈昭遇不喜爱研习医书,认为古人对疾病的认识不全面,若过多的研习医书,会拘泥于古人之法反而阻碍了创新。

十一 老道拜访

当时乡中还有一位喜好研习葛仙医术、深懂岐黄之术的老道士,也时常为乡人治病。一日,老道士登门拜访,欲与陈讨论医书古方,借医书切磋。怎知陈昭遇得意洋洋地说:“我未曾看过医书!与其尽信古书,不如像我一样时常外出为人治病,接触的病例多,研究的药方多,自然能做到药到病除。”老道士听罢,觉得陈昭遇年少轻狂,两人不欢而散。

十二 束手无策

一日,陈昭遇家中幼妹突患急病。陈昭遇诊治多日,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反复无常,多方施药仍是不见痊愈。看妹妹备受病痛煎熬,陈昭遇甚是着急。而同乡的郎中多不屑于他平时的轻狂,对此事袖手旁观,因此陈昭遇无人可问,无人可请。

十三 虚心受教

就在此时,老道士求访,说愿为陈妹诊治。陈昭遇虽心存疑虑亦无他法。经过老道士的连日治疗,陈妹病情痊愈。陈昭遇深感惭愧连连拜谢,老道士告诉他:“此病较罕见。幸而我在古医书中读过,知道如何对症下药。遇到不懂的病症,求求古人亦无碍。”自此,陈昭遇潜心研习医书,并开始收集民间药方,为后来编修医书奠定基础。

十四 御前请旨

《太平圣惠方》成书后,宋太宗甚为欢喜,欲为陈昭遇重修宗族祠堂、立牌坊。陈昭遇跪谢圣恩,请求太宗将此恩德惠及故乡,用于重修葛仙祠,发扬家乡重医造药的风气,使得百姓健康长寿。太宗恩准,遂派人修葺葛仙祠,另赐赠《太平圣惠方》存于祠内,供乡人传习。岭南一带研习医药者更甚。

十五 佛镇兴盛

古代佛山水道众多,码头港口不计其数,宋代时期铸造业与陶瓷业已闻名天下,并出现了海外贸易。宋代靖康之乱至明初,为避战祸,诸富迁至时局较为安稳的岭南一带。手工业的发展,贸易的兴盛,劳动力的聚集,进一步推动了佛山的兴盛,为药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十六 佛药始兴

自明代万历年间梁仲弘蜡丸馆首创“万应抱龙丸”并风行岭南起,佛山成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后实现了质的飞跃。明清时期佛山成药各字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个经典名方横空而出。当时成药行业从业人员达数千之众,字号逾百家,产品逾千种。其影响力远至港澳,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人地区。

十七 战火风霜

日军侵华期间佛山成药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致使各老字号或避乱远迁,或枯灯残燃,或老树根断。抗战结束后,民国政府政治腐败,社会生产仍不得恢复。加上民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失败导致货币不断贬值,这对于刚经历战火洗礼的佛山各成药老字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至解放初,成药行业残存字号仅剩下60余家。

十八 继往开来

1956年,为确保佛山传统方剂不至失传,人民政府对全行业进行公私合营,整合原有的一些著名的老号祖铺,成立佛山联合制药厂。后经拆分并转制,成立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荣山国际收购两厂。2009年,荣山国际更名盈天医药,完成对广东环球,山东鲁亚,南海药材等公司的并购,并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十九 佛药新纪元

盈天医药,作为佛山成药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将通过专业的集团化运作,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赋予古老佛药以新的内容,将佛山成药推至新的辉煌。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4399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一篇 四百年老字号——梁仲弘------

第一篇 四百年老字号——梁仲弘

“梁仲弘万应抱龙丸”创自明代万历初年,是佛山最早的中成药蜡丸之一,至今历430多年而不衰。其创始人梁仲弘,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在佛山镇朝市街开医馆。他以“德、精、诚”为行医宗旨,不断钻研古方,并从日益积累的临床经验中苦心研制中药方剂,且制药时注重选材的质量,从不粗制滥造。因此,患者治愈率高、药品效果显著。不久,医馆声名在外。

一 独创包装

梁仲弘研制出几种颇有疗效的成药蜡丸在医馆出售,其中以专治小儿腹痛、吐奶的特效药“抱龙丸”最负盛名。古代成药方剂以丸、散、膏、丹、酒等为主,丸剂是最为常用的剂型。药丸制成之后,需要好的包装,以便保存和携带。梁仲弘制作的成药药丸,刚开始是用蚬壳装药膏,两个蚬壳接缝处封以蜡,故又称“蚬壳膏”,后经不断研究与试验,改成纯蜡壳包装。

二 官员献药

据传,梁仲弘对药丸包装的改制,源于一段有趣的故事。话说万历十六年,皇子朱常洵突发高热、惊风抽搐、且吐奶水泻,太医所配药方味苦难咽,且久不见起色。神宗传令全国寻求良方。此时一位官员将自佛山带来的“抱龙丸”奉上,皇子一经服下,立见成效。神宗欣喜,重赏献药官员,并命人每年赴岭南采办“抱龙丸”。“抱龙丸”成为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家中幼儿的专用药品。

三 朝廷采办

两年过去了,又到朝廷采办的日子,梁家人早早将药丸打包,装上马车。采办官员上前恭贺梁仲弘道:“今年采办的数量又增了两倍。”后又甚为苦恼地提出:由于京城至岭南路程遥远,经连日颠簸,近半数“蚬壳膏”被震散、损坏。梁仲弘想一定是因为蚬壳质脆易碎,暗下决心一定要想一个既可密封药丸又适合运输存放的方法。

四 蜡丸创制

一日,梁仲弘制丸时,不慎将刚制好的药丸掉进一旁的蜡锅里,他急忙去捞,可药丸已被蜡油团团裹住。待蜡油风干,他用力一掰,只见蜡壳内壳如鸡蛋内壳般光滑,里面的药丸完好无损。他突发灵感:何不用蜡壳替换‘蚬壳’做包装呢?后经多次试验,发现蜡壳包装确实更易封存、更好携带,于是全面更换“抱龙丸”的封装方式,解决了长途运送的难题。

五 众人求药

蜡壳封装的“抱龙丸”因药效更为显著、携带更为方便,一经面世,便获得成功,求购者日益剧增。在那个医疗设备落后的年代,人们把它视作“看门”的必备药品,凡婴幼儿患上急慢性惊风病症者一经服用,立即药到病除。“抱龙丸”很快行销至全国各大城市,就连穷乡僻壤,凡家有婴幼儿者莫不贮备,以应急需。

六 新馆开张

随着“抱龙丸”的销量日增,梁仲弘声名远播,求医求药者应接不暇,医馆急需扩大规模。于是在佛山闹市早市街(今福贤路176号),兴建新医馆。新医馆定名为“梁仲弘蜡丸馆”,以销售蜡丸为主。这是佛山以本人名字命名的最早的成药店号之一,也是全国中成药最老的店号之一。

七 仵工抬棺

相传,梁仲弘蜡像馆开张之日,吸引了众人到贺,店铺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忽然有四个仵工快步把一口棺材抬至店内,一个人托着板凳亦随后而至。药店伙计一时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围观人们更是莫名其妙。细问之下,原来是仵工误将近邻办丧事买下的棺材送至此处。

八 五鬼进财

梁仲弘当时灵机一动,将错就错,吩咐把棺材抬到偏厅,奖赏了仵工,并将棺材簪花挂红,燃放鞭炮,庆贺送来了“官”和“财”,为大吉大利之兆,后人称之为“五鬼进财”。此事很快传遍四里八乡,为世人津津乐道。据说后来那口棺材日久霉烂,梁家后代便将棺材头尾板雕成两个木头公仔用来供奉,以谢财神。

九 众毁招牌

“五鬼进财”应是梁仲弘蜡丸馆的宣传手法,其神话效应为蜡丸馆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抱龙丸广为人知。传说,因群众信赖抱龙丸的功效,纷纷传言用原张挂在店铺门口的“梁仲弘蜡丸馆”招牌之木熬水也可治病,四乡农民竟偷偷刮其木屑作药,把招牌弄得面目全非。可见祖铺老号深受民众的信赖。

十 古方承继

梁仲弘“抱龙丸”至佛山中成药业全盛时期,仍保持领先地位,于抗日战争时期衰落。抗战胜利后逐步恢复发展一直到公私合营,后并入盈天集团旗下的佛山冯了性药业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冯了性公司成功攻克了限制抱龙丸发展的所有难题,使之实现飞跃式增长。冯了性药业公司承继四百年古方,为民制药,为佛山药业重塑辉煌。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4399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生活时尚小说 《佛山成药老字号》

作者:张军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佛山成药老字号”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4399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