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宁海》:朱熹与朱行桥

 

------朱熹与朱行桥------



朱熹与朱行桥

在西店镇的邵家村附近,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桥,叫“朱行桥”。传说该桥刚建成时恰逢南宋浙东常平使朱熹路过,故此命名。

西店是古代明州(今宁波)通往台州的要道,虽是区区一座小桥,千百年来经过的官员却不下千人,但为何偏偏要叫“朱行桥”呢?

乾道九年(1173)至淳熙十年(1183),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朱熹曾经两度提举台州崇道观,讲学各地,文风蔚起。

淳熙二年(1175),朱熹闻鲍士光理学精微,亲至亭旁上鲍(今属三门)拜会。

淳熙九年(1182),朱熹第二次来到台州,见“本州县人户连遭荒旱,细民艰复”。为了减轻赋税、发展台州经济,就接连上疏《奏知宁海县王辟纲不职状》、《再乞给降钱物及减放住催水利等状》、《奏巡历至台州奉行事件状》、《奏台州免纳丁绢状》、《又奏兴黄岩县水利》等。朱熹在奏疏中说:

“宁海流移入户已是千有余口。”“台州丁钱最重,下户尤以为苦。”“台州诸县,连年灾伤,细民重困,若不优加存恤,必见流移其第。”

朱熹认为,与其让下等人为了逃避丁绢(身丁钱),大量逃亡,不能征收赋税,不如减免征收丁绢,安抚民心。他的奏疏,得到孝宗帝下诏准许。

朱熹巡历台州,亲率县人林鼐、蔡镐等勘踏沿海,向朝廷奏请免纳台州丁绢,兴水利,称“水利修,则黄岩无水旱之灾;黄岩熟,则台州可无饥馑之苦”,提议筑回浦、金清、鲍步、长浦等闸。后由提举勾昌泰、李洪川相继完成。

同年,朱熹又弹劾台州知州唐仲友,指责唐多次“追拘”属县弟子(官伎)及散乐来府“袛应”,一次追拘的散乐艺人就有“二三十人”之多。

王辟纲,南宋淳熙八年(1181)至九年任宁海县令。1182年,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浙东地区包括宁海县都有大量灾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据县志记载,当时全县人口10万左右,逃荒的达1000余人。县令王辟纲一不抚恤灾民,二不申报灾情,不闻不问,任灾民自生自灭。

当朱熹巡查至宁海境内时,发现宁海“人户流移”,而知县王辟纲恬然不恤,即向朝廷申报,上奏《奏知宁海县王辟纲不职状》。不久,孝宗便下诏将王辟纲罢职。

百姓出于感恩朱熹的仗义执言,体恤灾民,就把他经过的小桥,命名为“朱行桥”。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2487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人文社科小说 《名人与宁海》

作者:胡哲华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名人与宁海”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2487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