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智慧背囊:给别人让路,也是给自己让路》:第5章 和孩子一起听雨声(2)

 

------第5章 和孩子一起听雨声(2)------



十七八头猪是很能吃的。母亲每天要煮三大锅猪食,喂三次猪,每次要挑七八担猪食。母亲很累,但她硬挺着,她要让人知道她自己不仅能当医生,给人看病,她还能吃更多的苦。她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躺倒不起。

我挑不动猪食,只能看着母亲受苦而不能帮助她。杨在我身后说,大潜,我们两个可以抬一桶,能抬动。

母亲望着杨说,你长大会有出息的。

我和杨开始抬一桶猪食,然后再抬一桶。抬了七八桶猪食后,我的腰软了,腿也软了。

我说,杨,咱们不抬了,玩去吧。

杨说,问问你妈妈,看她还让不让我们抬猪食了。

我去问母亲,母亲说,快去玩吧,今天你们肯定累了。

这时候,杨在外面喊,大潜,咱们再抬一桶吧,锅里好像只剩一桶了。

我说,可以。

抬最后一桶猪食时,我摔倒了。猪食桶却滑向杨的那一边,一桶猪食全泼在杨身上。

杨从地上爬起来,望着一身猪食,苦笑起来,这怎么办?

我说,打一桶水,把衣服洗一洗。

杨说,洗了也干不了,怎么穿?

我说,是呀,怎么穿?

杨说,那也必须洗干净,湿了穿在身上也没什么。

我给杨打了一桶水,把杨的衣服洗了,拧干了,杨就把衣服穿在身上了。杨穿着湿衣服说,好难受。

我想了想,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放在水里泡了泡,拧干,穿在身上。我说,好难受。

杨笑起来,知道难受就好,我一看你穿上湿衣服,我就不觉得难受了。

朋友就是这样吧?

我父亲被揪以后,他走在街上总有人喊打倒他。有一次,我没跟杨在一起玩。杨跟一个叫山的同学在路上走,迎面碰上干完活回家的我父亲。山就扬一下手臂,喊打倒常青。常青是我父亲的名字。

杨没喊。他一次都没喊过。就是开批判我父亲的大会,有人喊口号打倒我父亲,杨都不举手。老师问杨,大家都喊口号,你为什么不喊?大家都举拳头,你为什么不举?

杨不回答。

山喊完打倒常青之后,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杨在山的后面抱住山,把山狠狠摔在地上。

山喊起来,你摔我干什么?

杨不回答,用脚踹山。

山喊,你踹我干什么?

杨不回答,回身抱了一块石头,举过头顶。

山喊,你想砸死我?我怎么啦?

杨不回答,扔了石头走了。

这事是山告诉我的。

朋友就是这样吧?

杨最怕打针,他一看见针头,头就发晕。但那次他病得很厉害,必须打针了。但他坚决不打,他父母亲劝他不行,说他也不行,打一顿更不行,他母亲急哭了,说,儿子,你说怎么办?杨不回答。

我去找杨时,医生正举着针头说,我没见过这么不听话的孩子,再不打针,这针头就会被细菌感染了。

杨的眼睛因为发烧显得很红。

我脱下裤子说,我替杨打针吧。

医生说,胡闹,给你打一百针,杨该烧还是烧。

杨的父亲说,大潜,你把裤子提上。

我说,让我陪着杨打针吧。

这时,杨笑了。他有病以后,这是他第一次笑,杨同意打针了,但必须让我脱下裤子,让他看着。

给杨打针时,他一直盯着我的屁股看,开心地笑了。朋友就是这样吧?

心灵智语

其实,朋友并不会总是在身边,但是你的心中,一定要给他留一个位置。哪怕他在海角天涯,却总感觉近在咫尺。

那年冬天





和往常一样,那年的冬天依然很冷,第一场雪就是在夜里悄悄地落下的。走在雪中,被白色的光亮所包围,人也显得格外精神,却总是感觉很冷、很冷……女孩儿原本是不喜欢冬天的,因为她从小身体就不怎么好。从记事起,冬天里,几乎从开始到最后她都是在感冒中度过的,总是昏昏沉沉,天天像沉睡过去了一般。那些平常的药,对她来说,根本不起一点儿作用。渐渐地,她也习惯了这些,习惯了感冒。

女孩儿参加工作了,却不能在父母身边,她学会了独立,学会了照顾自己。女孩儿终于长大了,慢慢地脱去了稚气,但每当一个人寂寞的时候,或者因为寒冷身体不适的时候,她不由得还是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家中的温暖,对于游子来说,从心底最渴望的也许就是一份关心和温暖吧。

女孩儿独自在雪中漫步,也许是因为她对寒冷的惧怕,加深了她对雪中浪漫的追求,她喜欢看着雪花静静地飘落。忽的一个身影跳到她的面前,她吓了一跳,原来是她最好的朋友。几年来,她们一直保持着一种很好的友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有了好友的陪伴,便不再孤单了。她们互相关心着对方最近的发展,不知不觉身后留下了她们俩的脚印。好友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从包里面掏出来一个东西,非得让女孩儿闭上眼睛。女孩儿很乖地把眼睛闭上了,好友把一个暖融融的东西围到了她的脖子上——是围巾,女孩儿睁开眼,看到了一条很漂亮的带着小花的围巾。

好友看着很惊奇的她,说是专门为她赶织的,对她,好友再了解不过了:“身体不好,还这么任性,一个人不好好在家待着,总喜欢往外跑。”好友希望女孩儿以后工作和出去玩时能戴上围巾,至少能抵挡一点儿寒冷,不至于总是感冒。

女孩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心里所流动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温暖吧。如今的社会,人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虚伪,似乎除了父母和爱人,就再也找不到肯用心的人了。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此刻,她的知己就在她的身边,时时刻刻真诚地关心着她,她始终都是幸福的。

从那时起,女孩儿永远记住了那个雪天,记住了落雪中的美丽……

心灵智语

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此刻,她的知己就在她的身边,时时刻刻真诚地关心着她,她始终都是幸福的。

为女儿驱赶蚊子的妈妈





熄灯不久,忽听15岁的女儿轻声呼唤:

“妈!蚊子!”

黑暗中,听她悄声细语,仿佛她已被笼罩在蚊子的威胁之下。显然,是蚊子扇动翅膀的声音惊动了她。

我打开床头灯,寻找了良久,果然消灭了一只。

当女儿再次被蚊子惊醒的时候,我索性让女儿安心睡觉,自己坐在沙发上,手持蝇拍,守候来犯之蚊。

等待着蚊子出没,我忽然想起母亲。

小时候蚊子特别多,那时候还不容易买到蚊香,妈妈便请人打来一捆捆艾蒿,把艾蒿编成一条条长长的艾蒿草绳,挂在太阳下晒干。

每逢暮色降临时,她便在门前窗前点起一根根草绳,袅起的白烟和从山坡上流淌下来的乳白色雾霭交融在一起,把我们的住房几乎笼罩起来。蚊子被驱赶跑了。闻着清甜的艾蒿气味,我安然入睡,丝毫没受蚊子的骚扰。

后来,找不到足以编成草绳的艾蒿了,却有卖蚊香的,点起来有一股很冲的农药味,熏得人头疼欲吐。妈妈怕我们“伤脑子”,不肯点,于是改为人工驱赶蚊子。

照例是在夏天暮色降临时,妈妈卷起竹帘,手执拂尘,在三间屋里轰来轰去,同时我们也挥动毛巾、芭蕉扇,驱赶追打。直到妈妈认为驱赶净尽,才将竹帘放下。

待我们围着桌子读书或者玩耍时,坐在床边摇扇纳凉的妈妈,有时会突然起身,疾趋两步,双掌迅拍,然后看看掌心说:

“打着了!”

以后我注意到,夏天晚上妈妈坐在床边,并不是休息。她的眼睛总是警惕地搜寻着,一旦发现目标,便跟踪不舍。有时我发现妈妈追踪的眼神,便沿着她视线伸展的方向望去,却什么也看不到,可结果是,妈妈又打中一只蚊子。妈妈的眼睛,与众不同吗?

有时在睡梦中,我朦朦胧胧地觉得有人在床前轻轻晃动,睁开眼,准是妈妈。她穿着短小的绸衫,头发有些蓬乱,看样子像是睡过一觉了。她睁大黑黑的眼睛,巡视粉墙,巡视棚顶,用芭蕉扇向床下扇风,企图把可能藏在那里的蚊子赶出来,直到无所发现,才回自己屋去。一个又一个夏夜,谁知妈妈多少次起床,为我们搜捕蚊子!

多少年来,我只记得妈妈为我们驱蚊的形象,却没有体察蕴藏在妈妈心头的深深柔情,直到我也养儿育女了,才开始明白。

对她老人家,我们一向知道孝敬。此刻,一股歉疚不安的浪潮却有力地冲撞我的心扉——在这仲夏之夜,我为女儿驱蚊,可有谁为她老人家驱蚊呢?

心灵智语

直到自己生儿育女了,才能深深体会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心。

进入社会第一课





日本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人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答道。“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说:“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还给了我10块钱。”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28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学生版智慧背囊:给别人让路,也是给自己让路》

作者:曹金洪 主编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学生版智慧背囊:给别人让路,也是给自己让路”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28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