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方法》:第3章 从找对方法开始(2)

 

------第3章 从找对方法开始(2)------



奥文·托佛勒曾说“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文盲不是不能读和写的人,而是不能学、无法抛弃陋习和不愿重新再学的人。”

哈佛大学的学者们认为,现在的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第六阶段——全球化和知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变为一个新的形态——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的企业组织中,无论是分配你完成一个应急任务,还是反复要求你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个新项目的行家,善于学习都能使你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应付自如。

真正善于学习和工作的人,一定是那些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吸收各种可能的、潜在的信息的人。方法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生搬硬套。一个只会简单模仿而毫无特点和创造力的人是不会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取得好的工作成绩的。

有一则寓言,讲一只乌鸦看到老鹰从天空中俯冲下来擒住了山羊,十分羡慕,也模仿老鹰的样子,从天空中俯冲下来,结果爪子插入岩石中不能自拔,被牧羊人捉回家中。乌鸦的学习精神令人佩服,但是乌鸦却没有认清自己,只是简单地模仿,乌鸦是不可能成为老鹰的。

所以,方法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专业、经验与社会阅历都要考虑进去,切勿简单模仿,弄巧成拙。

但是,对模仿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用心地模仿,在模仿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工作方法中的可取之处,消化吸收为己所用,这样的模仿也是寻求正确工作方法的一条可取之路。而你所模仿的那些人,他们必须是优秀的。

优秀的人并不只是企业的领导者,而是那些在人格、品行、学问、道德都胜过你的人,与他们交往,你就能尽量吸收到种种对你有益的东西,就可以提高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激发你更大的工作潜能来。

观察优秀者的做事方法,你会发现,他们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管理时间的方式不一样,与别人互动的方式也不相同。如果他们所做的你也做到了,甚至能做得更好,你才会像他们一样优秀。

你要有这样的意识:工作并不只是简单地为企业或老板工作,工作是在为自己积累。

方法是技巧,但不是投机取巧

一些公司内部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员工抱怨老板太苛刻,整天像监工一样监督自己;老板则抱怨员工不能尽职尽责,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效率,在的时候工作很积极的样子,不在的时候就另一个样,开始投机取巧。

必须承认的是,有些老板对于员工是过于苛刻的。他们时刻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但是,从员工的角度说,是否也应该自我检讨一番,你的工作表现确实可以令老板满意吗?你从来没有投机取巧过吗?

不可否认的是,投机取巧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公司和各种组织中,成为当今社会的痼疾。

有一个被多次引用的故事,在这里想再次引用它。

在一家餐馆中,有两个人在从事同样的洗碗工作,老板要求他们每个碗要洗七次。开始时他们都能按照经理要求的去做,可是后来,他们中的一个开始减少次数,先是每只碗洗六次,后来变成五次,最后只洗一次;而另一个始终坚持每只碗洗七次。虽然那个投机取巧的人掩饰得很好,但不久后老板发现了这个投机取巧的员工,毫不犹豫地把他开除了。

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些人本来有才华与能力,很有前途,但是由于没有养成踏实求实的好习惯,工作中自然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一个人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品格就会大打折扣,因而使他在做事做人方面表现出不够忠实的一面。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在一家跨国公司的招聘启事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聪明的且诚实的人,请留下来,我们会给你人生成功的机会;如果你聪明,但缺少诚信,那么请走开,这里绝不会为你留下半点的空间。诚实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捷径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工作中绝不能投机取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寻找工作中的技巧。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总会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从实际出发去有效地解决问题,是一个聪明的工作者的标志。大凡有所作为之人,都是那些认真对待问题,巧妙处理问题的人。

技巧是成功的手段,而投机取巧只是在注定失败的工作中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而已,两者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不言而喻。

拥有专业知识并非意味着懂得方法

在工作中,拥有专业知识是一个人可以胜任自己工作的基础,但是有了专业知识并不代表着你就一定可以胜任目前的工作。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认为自己把在学校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牢记在心就可以在工作中大展拳脚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工作并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使用,更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想聘用五位学者作为他的宫廷顾问。这五位学者分别是逻辑学家、语言学家、生物学家、占星家和音乐家。他们都表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有专长,但是国王并不知道怎样考查他们。在聪明的宰相建议下,国王让五个人先去自己做饭吃,通过生活中的这一自理能力来考查他们的综合素质,然后再根据考查结果来奖赏他们。

宰相安排他们住在一间宽敞的房子里,并准备好了必要的用具,另外还有一些米,剩下的东西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找了。为了更好地考查他们,宰相还特地派了一些属下暗中观察他们的行踪。

为了做饭,五个学者做了分工。逻辑学家去市场上买酥油,很快就提着一罐子酥油回来了,可是他的逻辑学知识使他情不自禁自问道:究竟是罐子粘着酥油呢,还是酥油粘着罐子?他反复考虑仍然不得其解。最后他只好亲自试验一下,以便弄清这个逻辑关系。于是,他把罐子口朝下一翻,还没等他回过味来,一罐子油都撒在了地上。这回逻辑学家才弄清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他为弄清了这个逻辑关系而兴奋不已,于是愉快地拿着空罐子回到了住处。

语言学家去街上买牛奶。在大街上,他遇到一个卖牛奶的姑娘,那个姑娘在大声地吆喝着,他听到那个姑娘的吆喝不符合语法,于是走上前去对她说:“看来你是个外地的野姑娘!每一个词和每一个字很神圣,发音不对就等于糟蹋了它,这是亵渎圣物。”姑娘听了这番教训和责备很不高兴,她回敬说:“你是哪儿来的?你才是一个野人,你有什么资格教训我,先管好你自己的舌头吧。如果你想买牛奶的话,就买,不然,就闭上你的嘴,滚开吧!你不要在这儿浪费时间了?”

听了这顿数落,语言学家火了,说:“如果我从像你这样不懂语法的人手里买牛奶,我也会因此而招致罪恶。”他说完气呼呼地走了,最后也没买回牛奶。

生物学家来到市场上买菜。他看到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菜,有茄子、西葫芦还有韭菜,但是他想,茄子吃了使人发热,西葫芦吃了使人发冷,韭菜的根茎吃了常引起痛风症……他发现每种菜都有缺点,选来选去总是不如意。最后他什么菜也没有买,只好空着两手回到住处。

占星家来到了附近的森林中寻找树枝、柴草,准备烧饭用。他爬到一棵榕树上去折树枝,忽然听到有一只变色龙在树上咕噜咕噜地叫起来。占星家自言自语说:“这个叫声很不吉利,我最好还是下去吧。”当他试图下来时,地上有只蜥蜴又叫了起来。他想,这个声音好像也不太吉利,怎么办呢?等到那只蜥蜴不再发出叫声时,他才匆忙从树上跳了下来,可是这时天已经快黑了,他只好回到住处,当然也是两手空空。

当四个学者都出去采购时,音乐家开始用仅有的一点柴火和小米煮粥了。他把开水倒在锅里,再加入小米,盖上锅盖,点着火。不一会儿蒸汽噗噗地冒出来,把锅盖顶得啪啦啪啦直响,听到这种声音,音乐家的灵感来了。他随着锅盖跳动的节奏,谱起曲子来。过了一会儿听不见响声了,却冒出一股怪味来,这时音乐家的灵感也消失了,他赶忙掀开锅一看:“哎呀!糟了,小米粥全粘在锅底上了。”

到了晚上,五个学者聚到了一起,他们相互指责起来,都说因为别人没有配合好,所以才没有做好饭,但谁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错误。

国王通过暗中监视他们的人知道了这一切情况,他很同情五个学者。最后他把他们叫到一起说道:“先生们,光有书本上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人愿意聘用一个书呆子。生活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仅有专业知识也是不行的,你们还要注意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是的,光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一个只掌握书本知识的人是毫无用处的,只有将知识与具体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才可以顺利地完成交待给你的工作。永远不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过于信赖,你需要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在工作中,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也才会帮助你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知识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1438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4章 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人(1)------

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夏洛克·福尔摩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象的特征,就是其掌握揭示神秘事件的科学方法。他有渊博的犯罪学知识,在犯罪现场系统地收集证据;能发现案件的蛛丝马迹,在真相未明之前不抱偏见;他还擅长推理,为真相编织最合理的解释。

现代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福尔摩斯的没什么不同。任何解决问题的能手都应该尽可能多地获取与问题有关的资料,了解前人的工作经验。关注细节,不能戴上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来看待问题。还要善于推理,最恰当地理解解释事实。

优秀的员工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善于思考、善于磨炼自己的判断力。不思考的人,即使完成了一百个任务,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更不知道第一百零一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好;会思考的人,可能才完成三个任务,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后面的任务有所把握。

有时候,在工作当中碰到了棘手的问题,通过直接的方法去解决却始终见不到效果,甚至出现了倒退。那么此时,你不妨换一下思维、换一种角度,将问题转换一下,通过难点、关系、人与物以及环境的转换等,把难解、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么,工作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的。

比如说,由于时间紧的原因,将一个人完成的工作转换成两个人共同完成;将本是这一类问题的工作,转换成另一类问题的工作;将处在此地的工作环境,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环境中来完成,如此等等。

在一本名为《哈佛MBA没什么了不起的》书中记录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竞选总统时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将问题转换的典型例子。

罗斯福在参加总统竞选时,竞选办公室为他制作了一本宣传册,在这本册子里有罗斯福总统的相片和一些竞选信息,而且要马上将这些宣传册印刷出来。

可就在要分发这些宣传册的前两天,突然传来消息说这本宣传册中的一张图片的版权出现了问题,他们无权使用,这张照片归某家照相馆所有。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可如果这样分发下去,将意味着一笔巨大的版权索赔费用。

在一般情况下的做法是派人去这家照相馆协调,以最低的价格买下这张照片的版权。可是竞选办公室并没有这样做,他们通知该照相馆:总统竞选办公室将在他们制作的宣传册中放一幅罗斯福总统的照片,贵照相馆的一幅照片也在备选之列。由于有好几家照相馆都在候选名单中,所以竞选办公室决定借此机会进行拍卖,出价最高的照相馆会得到这次机会。如果贵馆感兴趣的话,可以在收到信后的两天内将投标寄出,否则将丧失竞价的机会。

结果,很快竞选办公室就收到这家照相馆的竞标和支票。这本来是一个应向对方付费的问题,这样一转换,却变为了对方付费的问题!

通过问题转换的方式,不仅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把问题变成了机会。一个优秀的员工,只是简单地执行命令显然是不够的,作为一个执行者更重要的是能替上级分担工作,这样的人就会成为一个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人。

从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希望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看见。耶稣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悄悄地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按我想的做,你最开始弯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重复地扔樱桃,你也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它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企业中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有效地统一。

必须承认,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心理状态很难达到完全的一致,角色、地位和对公司的所有权不同,导致了这种状况的产生。在许多员工的思想中,诸如“公司的发展是由员工决定的”一类的话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他们经常会对自己说:“我只是在为老板打工,如果我是老板,会把公司做得更好。”但事实上,真的会如此吗?

有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的条件很优越,但是对待工作总是显得漫不经心。许多朋友都对他进行了劝说,但他的回答永远是:“这又不是我的公司,我没有必要为老板拼命。如果是我自己的公司,我相信自己一定会比他更努力,做得更好。”

一年以后,他离开了原来的公司,自己独立创业,开办了一家小公司。“我会很用心地做好它,因为它是我自己的。”这是他在离开原来公司时,对朋友与同事说出的话。很多人都对他表示了祝贺,同时也提醒他注意,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挫折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半年以后,从这个年轻人那里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他一个月前关闭了自己的公司,重新回到打工族群体,理由是:“我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事要我去做,我实在是应付不了。”

许多现在受雇于他人的人,他们的态度十分明确:“我是不可能永远打工的。打工只是过程,当老板才是目的。我每干一份工作都在为自己‘挣’经验和关系。等到机会成熟,我会毫不犹豫地自己干。”这是一种值得敬佩的创业激情,但是如果抱着“如果自己当老板,我会更努力”的想法,则可能适得其反。

其实,企业的管理者们在希望员工“从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时,并不是发出了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老板的信号,而是向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知道,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成为老板或是拥有自己的公司,我们既是在为自己的历史工作,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从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疑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其中包括: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努力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更加重视顾客和个人的服务;心智得到更大的提高,赢得更加广泛的尊重;取得更多的提升机会,等等。

用老板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工作的人,他相信机会来自于努力工作,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做起。在工作中,如何“从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呢?这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如果我是老板,会怎样对待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我是老板,目前这个项目是不是需要再考虑一下,再作是否投资的决定?

如果我是老板,面对公司中无谓的浪费,会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果我是老板,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不是应该更加注意,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

我们无法在此一一列举出一位老板应该思考的所有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当你以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对你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你的工作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只要你深入思考,积极行动,那么你所获得的评价一定也会提高,很快就会脱颖而出的。

提出问题时,把解答一起带来

如果你是一名主管,下属带着问题来找你,你希望他怎样做?是不负责地把问题推给你,对你说“这个问题很麻烦,需要解决”,还是带来几个方案,并能指出各个方案的利弊,请你选择。很显然,没有人会喜欢第一类的下属。有人这样说:要知道老板付给你薪水是要你思考,做他不会做或不想做的事,而不是要你诉苦。如果没有问题需要解决,你就得失业了。

因此,如果事先没有设想出几个解决方案,就不要把问题摆到你的上级面前。当你的一项工作出现问题时,你首先要想到如何去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与上级商量或汇报工作时,必须把问题想一遍,考虑过可能解决的办法,最好有了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工作态度才能令上级满意,才算真正地懂得了方法。

把问题推给上级原因是下级想依赖上级去作难下的决定,或检查无误时,把只完成一部分的工作推给上级。但一位优秀员工更应知道,自己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以减轻管理者与组织的负担。如果你自己事先没有想法,又怎么会让上级看出你的才能呢?

千万不要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与主管交涉。如果把问题告诉主管,主管可能会问你:“你认为你应该做什么呢?”如果你没有任何想法,你自己也成了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解决办法。另外,经常带着问题找主管也会破坏你的形象。

有时,在见主管前不必非得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与主管商量前,你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找到一些选择性的答案。比如说,告诉主管你的同事打电话来说生病了,建议主管安排另一名同事与你共同完成任务,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然,有时主管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与你的相冲突,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既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据理力争,而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权衡利弊,切不可意气用事。当然,你也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比如,把你们之间的对话引向第三方。你可以说:“根据我从客户那里听到的信息,我认为我们应该……”使用这样的技巧是告诉你的主管,你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对其他的选择和可能性都进行过调查,同样,使用这样的技巧暗示着你从全局着想,并没有只顾自己,说明你思考过如何解决问题。

这样的办法可以提高你在公司的名声,让大家知道你是有名的解决问题专家。

建立人力资源的网络

上级刚分配一项任务,恰恰超出你的专业知识范围。该怎么办?

大多数人在动手解决新问题时,往往过多依赖以往解决类似问题所使用过的方法和技能。如果新问题与以前的类似,那么这种做法通常很有效,但如果不是,而且新问题尤其特殊,那么这种做法就很不管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对新问题不要作任何假定,把它当做从来没有碰到过一样。

我们知道,对新手而言,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毫不相干的,他一无所知,所以才会努力关心所有的细节。而有经验的人往往能运用经验把不相关的和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这样可以尽快抓住事物本质,但如果经验出了问题,那么即使是“大师”也难免会犯错误。

因此,一个人的思维终究是有限的,必要时要懂得运用人力资源。

有的人有一大帮朋友,他们兴趣广泛,通常情况下总能找得到一位对问题有直接了解的人。向这样的人咨询,往往就能知道在规定时限内该从哪里入手。

另外,不要害怕向专家请教。你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专家会很高兴,而且会尽力向你解释他们的成果如何有用如何重要。许多人之所以成为专家,原因在于充满激情。他们很在乎自己研究的课题,希望别人也同样在乎。所以尽管去给他们打电话。你的兴趣会让他们高兴。你自己也一定会有收获!

保持好人缘,才能维系好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了人力资源。如此环环相扣,对提升工作效率的帮助是很大的。

人力资源的网络建立起来不容易,维持起来更加困难。既然你有事情会找人帮忙,别人有事也一定会来找你。这样的人做起事情就会十分顺手。不过找人帮忙做事,要先懂得“用人”。在用一个人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这个人擅长做什么,否则毫无效率可言。

在公司中,我们可以把人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看起来比较孤傲的人。

这类人大都出身于专科或专业环境,因为他们出身于那种环境,“能力决定报酬”的观念植于他们心中。因此这些“运用智能”的成就者常埋头苦干于知道的事情,而开口讲话也只是讲几句简单的话,因为他们被鼓励的只是忠于工作,他们更关心“工作完成了吗”。如技术人员、工程师和许多专家都只关心他们的专业以及与同行保持关系,而很少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此种情形可能使他们在组织内任何层级上,均与其他工作人员保持着一段陌生的距离。

第二类,常被领导忽视的人。

这类人之所以无法贡献更多,是因为他们是“热心但沉默的一类”。这一类型的人也可以称为“大智若愚型”。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1438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成功励志小说 《找对方法》

作者:王硕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找对方法”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1438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