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王渔洋为“一代正宗”?

 

王渔洋故居入门处的牌坊匾额“一代正宗”乃集清·乾隆皇帝御书,也是乾隆皇帝对王渔洋的评价。...




 

王渔洋故居入门处的牌坊匾额“一代正宗”乃集清·乾隆皇帝御书,所代表的也是乾隆皇帝以及之后的文学诗词界对王渔洋的评价。



王渔洋不仅诗作的好,而且独创诗论“神韵说”,开一代诗风。很久以来,文学界称王渔洋多用“文坛领袖”、“一代诗宗”,这个评价很高,也很准确,但似乎不够精到。

王渔洋的文学成就最主要是诗歌和诗论,但中国文学史发展到明清时期,诗歌已不再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文坛上最活跃的应该是小说和笔记体文学。称王渔洋为清初“文坛领袖”,不仅仅是因为他突出的诗学成就,更重要的大概是他在凝聚清初文坛、推动文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这是其一。



其二,从字面直观的意思来讲,“一代诗宗”以小编的粗浅理解,可以是一个时期诗歌圈子的宗主,代表的是这个时期的诗人和诗歌作品的先趋;“一代正宗”则更容易理解为一个流派、一种学说、一类观点的领军人物。二者之间还是有些区别的。

嘚吧嘚,打住,小编不是文艺青年,离文学圈子远着呢。其实,称王渔洋为“一代正宗”在文学史上早有出处!



《清史稿》列传五十三有“王士祯传”,全文1400多字,不仅介绍了王渔洋的基本情况,生平简历,对他人生的几个重要环节都有描述,传记最后一段提到:“乾隆三十年,高宗与沈德潜论诗,及士正,谕曰:‘士正绩学工诗,在本朝诸家中,流派较正,宜示褒,为稽古者劝。’因追谥文简。”乾隆皇帝跟沈德潜说:王渔洋诗写得好,是本朝诸流派中的正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沈德潜是清初四大诗歌流派中格调说的代表人物,也是继王渔洋之后的“一代诗宗”。

在“列传五十三”的最后还有一段评论:“士祯以诗被遇,清和粹美,蔚为一代正宗。”是对本章节人物的概括性论断。《清史稿》可算是最有权威的清代正史资料,所下论断也当属权威。



清·同治年间,由李元度编撰、曾国藩作序的六十卷《国朝先正事略》,记录清代建朝至咸丰年间的朝野闻人,正传500人,附传608人。其中对王渔洋的描述是“国家文治轶前古,挖雅扬风,巨公接踵出,而一代正宗必以新城王公称首,公以诗鸣海内五十余年,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尊之为泰山北斗。”《事略》虽非第一手的史学著作,但对研究清史来说价值甚伟,影响甚广。

另外,王渔洋“一代正宗”的名号在当时的文学圈子里大概也有口口相传,清初四大诗歌流派中性灵说的代表人物袁枚有一首诗描写王渔洋:“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虽然看上去不太服气王渔洋的诗歌才华,但仍然规规矩矩地尊之为“一代正宗”,想来在当时这个地位是大家公认且无可撼动的,所谓不服气不过是流派之争罢了。


    关注 王渔洋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