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的房山,还有一个京绣大师

 

山水风光无限美的房山,历史文化悠远的房山,文人墨客钟爱的房山。人杰地灵是我们房山的标志,从古至今,房山出了一...






山水风光无限美的房山,历史文化悠远的房山,文人墨客钟爱的房山。人杰地灵是我们房山的标志,从古至今,房山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能工巧匠也是迭代辈出。

“匠”

在古籍《说文解字》中,“匠”最早的含义便是独指木工,而随着时代的延续,匠所维系的器物也逐渐转化为各种事物。匠心的魅力,表面上是人与器的艺术,说穿了,无非是匠和心之间的和谐统一。由眼及耳、由身及心,不管是眼之所观、耳之所闻、鼻之所嗅、口之所品、身之所触,匠心的卓绝最后都会转化为心之所感。

在琉璃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北京有了历史上第一座城池,而现在,琉璃河人刘秀花也在用自己的手艺延续着一项古老的技艺--京绣。



京绣发源于古代皇宫,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沉稳、淡雅的艺术气质与红墙绿瓦的宫廷气派看似背道而驰,实则不谋而合。

和许多技艺一样,京绣的技艺靠师徒的心决、家族的秘密,刘秀花的手艺承自公爹宁国玺,一位誉满京城的京绣艺人“蝴蝶宁”。



从嫁到宁家至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刘秀花学得了一手好针线。



打籽、盘金、拔锦是京绣中特有的绣工手法,也是刘秀花的的绝活。

而在民间流传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京绣手艺逐渐濒临失传,能够掌握这些技艺的老手艺人已经十不存一。



从开始的画样儿、打点到最后的飞针走线,一副京绣作品完成,少则个把月、多则两三年。

看似静坐闺阁,躲避了风吹日晒的京绣艺人,依然遵循着“夏不打扇、冬不炉火”的规矩,保护着京绣作品的完整,也考验着京绣艺人的恒心。



京绣分为绒绣和金绣。绒绣专供后宫佳丽,金绣专供王侯将相。有“学金不学绒、学绒不学金”一说,能够完全掌握两种手艺的只剩下京绣巧匠刘秀花。



一把高椅,躬身坐下,手臂随着绣针上下翻转、大开大合,一张条案承载了刘秀花一生的匠心。也正是因为这份执拗,刘秀花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参考来源:房山广电传媒

欢迎大家投稿,邮箱:hifunhill@yeah.net
青春房山
做房山青年喜爱的新媒体
有趣 靠谱 时政 公益 潮流 文艺 生活 旅游 创就业
有价值、有深度、有内容的分享者
✍ 欢迎体验留言功能 ↘


    关注 青春房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