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罗绸缎】宋锦的简史

 

APEC上的中国“锦绣之冠”  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的APEC晚宴上,参加会议的领导人...



APEC上的中国“锦绣之冠”
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栖湖召开的APEC晚宴上,参加会议的领导人及配偶们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统一亮相一起拍摄"全家福"。他们穿的宋锦"新中装"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宋锦这个已经十分陌生的古典名词穿越千年时光又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宋锦,中国的“锦绣之冠”



宋锦,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主要产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被称为中国“锦绣之冠”。



苏州宋锦最初专供装裱书画之用。《天水冰山录》记严嵩家中收藏的宋锦计有大红、沉香、葱白、玉色种种。其中有三种织金锦,名目是:青织金仙鹤宋锦、青织金穿花凤宋锦、青织金麒麟宋锦。苏州生产的宋锦,织工精细,艺术格调高雅,具有宋代以来的传统风格与特色,与元明时期流行的光泽艳丽的织金锦、妆花缎等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



传统宋锦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宋锦继承汉唐蜀锦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又创造了纬向抛道换色的独特技艺,其基本特点是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在不增加纬重数的情况下,整匹织物可形成不同的横向色彩。织造上一般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这一技艺特征被后来的云锦所吸收,并一直流传到当代的织锦技艺上。传统宋锦染色需用纯天然的天然染料,先将丝根据花纹图案的需要染好颜色才能进入织造工序。染料挑选极为严格,大多是草木染,也有部分矿物染料,全部采用手工染色而成。



为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帧的需要,织锦到宋高宗南渡后,有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图样,配以和谐、对比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古朴高雅。正因此,自宋代起,宋锦便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经锦、隋唐时期的纬锦,以至于后世谈到锦,必称宋。

经明末清初战乱,宋锦图案一度失传,康熙年间有人从泰兴季氏处购得宋裱《淳化阁贴》十秩,揭取其上宋裱织锦二十二种,转售予苏州机房模取花样,并改进其工艺组织重新生产,遂使失传多年的古宋锦在苏州又恢复生产。
14世纪到19世纪是宋锦鼎盛的时期。 

20世纪初,因为受西文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以及多年的战乱,传统宋锦一度衰落,宋锦的制作技艺几乎失传。
民国初年因军阀混战,宋锦业逐步萎缩。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仅剩织机十二台,宋锦业已奄奄一息,濒临绝迹,不少织锦工人都只好改行度日。
建国以来,成立宋锦生产合作社(宋锦漳缎厂、织锦厂),才使苏州宋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工厂“关停并转”后宋锦生产散落民间,日趋衰落。但江苏省苏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十分重视。

1995年,苏州市成立了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对传统丝绸的织染工艺和古代织锦技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复制,为宋锦的抢救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单位为苏州丝绸博物馆,钱小萍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2008年,苏州丝绸博物馆被命名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负责“苏州宋锦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将宋锦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宋锦又逐步重返人间。



APEC让宋锦走上世界舞台
APEC领导人把宋锦这一“非遗”穿在身上,在盛大的国际活动舞台上盛装亮相,这是宋锦的第一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给世界带来的巨大惊喜。
承担这次APEC领导人宋锦"新中装"面料织造的是江苏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据APEC领导人服装面料织造团队负责人吴建华介绍:近代,由于工艺复杂,产量较低,宋锦多为书画装潢使用,一般不作为衣料。但与蜀锦、云锦相比,宋锦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图纹丰富而流畅生动,色彩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这次礼服采用“海水江崖纹”的图案设计,赋予了APEC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护的寓意。此次的APEC领导人服
是一系列展示中国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 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其魂为“礼”, 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其形为“新”, 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合此三者,谓之“特色中式服装”。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彩织西方极乐世界图轴”是传世织成锦中的稀世珍品,举世仅此一幅,被视作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300多年来一直封存,从未公开展示过。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女士用了6年时间,将它完整“复活”了,宽1.5米,长2.56米,有数十种彩色丝线显花,结构精细、层次丰富,美轮美奂。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锦中,蜀锦最有人气,云锦最为贵气,而宋锦尽显文人雅士之韵,有“锦绣之冠”的美名。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始产于南宋高宗年间,因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现代化工业的发展,铺天盖地的廉价化纤,掩盖了农田、桑园、天空、河流。曾几何时,阡陌纵横,百亩桑梓飘香的景象已不再,丝绸古法织造淹没于岁月河流。



苏州宋锦,几经沉浮。它从隋唐、两宋的烟雨里款款而来,明清两代相沿不衰,宫廷、民间产销两旺,纵然屡次遭遇战乱,一度式微,却仍然兀自华贵典雅、古朴美丽。



三大名锦是中国丝织业的标杆,他们的兴盛,见证了中国丝绸的繁荣。他们的衰败则是整个中国丝织业没落的缩影。



云锦从巅峰跌落,是以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为标志,云锦在失去了清王室这最大买主后一蹶不振;宋锦因为没有皇室的庇护因而没落比云锦来得更早:洋务运动后,西方新式纺织技法织造的纺织品的涌入,让宋锦这一崇尚宋式古朴风格的古老工艺遭遇了洪水猛兽。



至解放前,苏州全市的宋锦作坊仅有机户严斌记、陆万昌、包连夫等17户,拥有木机数量也只有区区36台左右。至解放后,因为锦作为一种奢侈品,不符合建国初借鉴治国的国情,宋锦织造业更加举步维艰,全国从事宋锦生产的厂家只剩下苏州宋锦厂一家。

改革开放后,还维持手工模式的宋锦行业,因为繁杂的工序和高昂的成本,不断受到新式纺织业的冲击,1998年,宋锦的最后根据地苏州宋锦厂终于倒闭。从此,宋锦成为了历史遗迹。



我心求之若千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千年宋锦直坠低谷,前路危机重重。“此锦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时回”, 苏州独特的人文情怀,加之不断更新的时代气息,匠人的坚守,让宋锦传奇不再是个传说。带着古朴凝重,雅韵的现代经典,回归到我们的视野。

2006年,宋锦织造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宋锦最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寄语


事业就是我的生命,作为一个丝绸专家,有责任去抢救丝绸文化,希望大家能来学习宋锦技法,把这个技法传承下去!

钱小萍 | 国家级宋锦织造技艺传承人
钱小萍,1939年出生,江苏武进县人,毕业于浒墅关丝绸工业学校。国家级丝绸专家,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91年,钱小萍创办了全国第一座丝绸博物馆 --苏州丝绸博物馆。1995年9月,钱小萍负责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2005年,历时八年主编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丝绸织染》一书出版。2006年,被评为非遗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2011年,完成专著《中国宋锦》一书。


    关注 绫罗绸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