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象脚鼓 丨最具特色的傣族民间乐器

 

傣族生活的区域是大象繁衍生息的热带雨林,澜沧江在傣语中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大江”。白象成为傣家人的吉祥物、保护神、村寨、寺庙、水井旁都有各种造型、寓意的白象雕塑,傣族人家中或佛寺中也大量装饰以白象图案的织锦、壁画。...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1


傣族象脚鼓



傣族生活的区域是大象繁衍生息的热带雨林,澜沧江在傣语中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大江”。白象成为傣家人的吉祥物、保护神,村寨、寺庙、水井旁都有各种造型、寓意的白象雕塑,傣族人家中或佛寺中也大量装饰以白象图案的织锦、壁画。而根据白象样子制成的象脚鼓更是傣族人像盐巴一样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2


象脚鼓



象脚鼓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傈、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或几块木料拼粘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3


传奇故事



傣族象脚鼓的来源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候的勐遮地区是一个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可湖畔却盘踞着蟒魔和龟魔,它们四处造孽吞食人畜。后来一位傣族武士带着一群猎人来到湖边,消灭了吞噬人畜的蟒兽,取皮蒙在空心树和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便形成了鼓。几年以后,有两位驯象人把鼓改成象脚腿的形状,自此以后傣族民间便有了象脚鼓。

4


基本种类



象脚鼓有大、中、小三种。大鼓是象脚鼓中最高大的一种,傣语称“光亚”,一般在13~160厘米,最高的达190厘米,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中鼓傣语称“光吞”,是象脚鼓中用途最广的一种,鼓高60~95厘米,鼓面直径 23~28 厘米,鼓底直径23~31厘米.中腰最细处直径11~15厘米,常用于象脚鼓舞或节日庆祝。小鼓外形有如矮脚怀状,高仅30~40厘米,应用不如大、中型鼓广泛。



5


演奏方法



演奏时,将象脚鼓背带挂于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将鼓直立于地,左手扶住鼓边,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击鼓面,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 傣家鼓手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还在鼓面中心糊上饭团,用饭团的大小、厚薄来改变演奏效果。象脚鼓因大小不同而发音各异,大鼓音色雄壮、浑厚,中鼓激越、昂扬,小鼓清脆、明亮。象脚鼓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为傣族的孔雀舞等民间舞蹈伴奏,在民族乐队或傣剧乐队中,象脚鼓常作为色彩性节奏乐器使用。此外,象脚鼓还与舞蹈相结合,作为独奏节目来表演,这就是人们熟悉的《象脚鼓舞》。





6


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是傣族青年男女们在节日中最喜爱参与表演的舞蹈之一。傣语把青少年男子称为小仆冒,把姑娘叫做小仆哨。每当小仆冒敲响了象脚鼓,小仆哨们舞动着婀娜的身姿,就好似勾勒出一幅轻歌曼舞的少数民族田园诗画。而在小仆冒的斗鼓中,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傣家男儿机智强悍的精神风貌。 当胜利者接过心上人手中斟满香醇酒的银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群情激荡的“水、水”的欢呼声中,似乎又得到了一次圣洁的升华。





西双版纳是一个欢乐的城市,它给你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从来不会让人失望。休闲的气质、缓慢的节奏都让这里成为放松度假的好地方。你可以从这里展开曼妙的雨林之旅,翻越莽林,走入那云深不知处;抑或踏入缤纷的美食陷阱,品尝酸辣开胃的东南亚风味;建筑痴迷者可以在一座座佛塔之间沉沦,文化追寻者则在多元的民族传统中寻找到惊喜。用你自己的神经去感受这里的新鲜气息吧,在一望无际的翠绿中,总有惊鸿一瞥的惊艳在等你。

【资料来源于网络】

西部音乐学会

投稿信箱:2799468956@qq.com
这是您的家,与音乐有关。
追寻音乐的本色,
探讨音乐的真谛,
发掘民族音乐艺术瑰宝,
传承民族艺术的精华。
因为音乐,
有你有我,
关注“西部音乐学会”,
生命就是一场音乐。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飞虎资讯》信息平台


    关注 西部音乐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