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之痛点思维

 

痛点,顾名思义,是痛苦的点,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抱怨的、不满的、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



互联网思维之痛点思维


我们总在强调用户的痛点是一切生产力,但是为什么痛点会成为生产力?

痛点,顾名思义,是痛苦的点,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抱怨的、不满的、让人感到痛苦的接触点。

转化到产品上来说,就是产品的原始需求中被大多数人反复表述过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有待实现的愿望。

人们通常把钱花在两件事情上:

第一,花在对抗痛苦上。

第二,花在追求享乐上。

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当一个痛苦或问题越深刻沉重时,你就越有可能找到一个对抗它的办法。而越能对抗这个“痛苦”,顾客就越渴望购买。

从产品的功能角度来看,这意味着解决痛苦的功能常常要比给人更多快乐的功能好,而且解决痛苦的功能往往在持久力上表现得更好一些。

不管是什么产品,都需要从用户的痛点下手,以解决痛点为产品设计思路。痛点存在于原始需求中,也可以说是原始需求中需要产品人员特别注意的一种需求。

能够被发觉的痛点往往代表的是一些真实问题,而在其背后往往隐藏有价值的功能诉求点。通过提供功能或相应的数据,在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能让产品的用户体验大大提升,而如果产品没有解决某些刚性的痛点,想要吸引用户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正因为此,我们在用户研究中特别关注“痛点”的挖掘。譬如,百度在做搜索引擎时,发现用户之所以专注于搜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

“百度知道”的诞生,是因为很多年前大家不会使用搜索,经常直接在搜索框里提一个问题,这样是无法获得结果的。“百度知道”其实是让这样的用户有一个出口,把问题抛出来,然后另外一些会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把搜到的结果反馈给他。痛,包括很痛和不那么痛。

当用户明显感觉到痛,渴望有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说明将有一种很强悍的产品出现。比如一度火爆的打车软件,你曾经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打不到车,电话调度中心的效率低下,特别是在高峰期等车的时候。

这类产品一出来往往就会被接受,但胜出的关键在于解决方案有没有优势。当然,也会有不那么痛的痛点,比如用户已经习惯于已有的方式,没有感觉到痛,需要你创造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他们的体验。

这就好比在苹果iPad之前,人们压根没想到需要这样的产品。但当看到这样的产品时,发现它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够痛?不是,这是因为还没有更好的方案给用户选择而已。人类对终止疼痛的渴望促进了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强调用户的痛点而不是强调用户的需要或喜好也是为了说明一点:顾客是人。

他们通过经验去感受世界,他们能感受到什么事物在挑战或干扰他们,不管是某些经历还是长期要做出的应对,但人们却常常想不到解决痛苦的方案——这就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需要,也因为这样,解决痛点显得尤为重要。

在体验经济大行其道的年代,所有公司都竭力为顾客提供极致的体验和服务,试图让消费者在每一个环节都满意。然而,在面对顾客反馈的种种不满事项时,如排队时间太长、背景音乐太响、公司能接受的支付卡有限等,公司应该思考是否要消除顾客体验中的所有痛点。


    关注 大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