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  铜活之于明式家具有多重要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作者,古斯塔夫·艾克就曾赞叹过:“五金配件于中国家具,犹如镀金装饰于洛可可作品,这些配件的分布对家具的美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布置这些配件,有时看来是利用了黄金分割知识。”...







▲古斯塔夫·艾克与夫人曾佑和



▲古斯塔夫·艾克1944年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作者,古斯塔夫·艾克就曾赞叹过:“五金配件于中国家具,犹如镀金装饰于洛可可作品,这些配件的分布对家具的美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布置这些配件,有时看来是利用了黄金分割知识。”



▲明式家具早期陈设



▲晚明 黄花梨木轴门圆角柜 中国嘉德2016年春“嘉木万重光”专拍



▲晚明 黄花梨木轴门圆角柜中的铜活细节

明代家具的金属饰件中,所用铜最多,如柜、箱、橱、交杌等家具,这些铜饰件也俗称铜活。而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箱又是最常用的盛藏物品的用具。



▲明代版画中对于药箱的呈现



▲晚明 黄花梨插门式六屉箱 中国嘉德2016年春“嘉木万重光”专拍

由于搬动较多,为达到坚固的实用目的,所以大量使用铜活,譬如各边及棱角拼缝处多用铜叶包裹,正面装铜质面页和拍子、蛐蛐,以便上锁,同时因铜性光亮平滑,与木材在色泽、 体量的强烈对比中发挥了良好的装饰作用。再加上这些各不相同的纹样,分别又寄寓了不同寓意和美好祥和的愿望,如此用心地做器物,或许也正是中国古代手工艺能有这样辉煌成就的原因。

面页



面页是箱柜中间衬托钮头、吊牌的饰件,用钮头和蛐蛐,穿结固定在家具表面的铜片,通常为两块组成,或光素、或凿刻或镂花。具有醒目的装饰效果,常为方形、圆形、如意形、寿字形等。例如下图嘉木堂所藏的此件药箱,采用的便是圆铜面页。



▲晚明至清前期  黄花梨双门七屉药箱 中国嘉德2016年春“嘉木万重光”专拍

拉手与吊牌



拉手与吊牌为方便牵引柜门或抽屉的配件。拉手常采用一根铜棒弯曲而成,工艺相对简单,但实则线条颇有讲究,比较复杂的拉手常模仿一些花草茎叶的造型。吊牌则造型更为多彩,如花篮形、双鱼形、瓶形、钟形等等。同举上例,这件七屉药箱开门后,屉上吊牌与面页上一致,皆是白铜镂空双鱼形吊牌,极为精雅。



▲晚明至清前期  黄花梨双门七屉药箱细节



▲晚明 黄花梨插门式六屉箱中采用的是镂空方形吊牌

拍子



拍子是装在箱匣上盖前脸正中部的饰件,箱盖盖好后,放下拍子,面上的两个小孔正好套在面页的小蛐蛐上锁住。其中拍子多为如意云头形,式样有繁有简,有的还在上头鎏金、錾花,金光玲珑。例如下图嘉木堂所藏的此件小箱,面页、拍子全用厚片,更显器物厚重考究。



▲晚明至清前期 黄花梨小箱 中国嘉德2016年春“嘉木万重光”专拍

正因铜活是实用构件,经年累月的使用极易令部分受到磨损后失落,潮湿的环境使得铜活腐朽,也是面页等脱落原因之一。上世纪在家具不被重视的年代,后人以卡铁丝、打铜钉的劣陋手法修补,破坏了家具面相 。因此对于真正挚爱古董家具的藏家而言,寻求最佳的工艺去修复铜活成为了必修的课题。



▲晚明至清前期 黄花梨小箱中采用的四叶花瓣形铜护眼与方形提环更显别致



▲晚明至清前期  黄花梨双门七屉药箱开门细节

伍嘉恩在《明式家具经眼录》中便记载了一段往事——香港古董街荷里活道近中环端有家澳洲人伊恩•麦克莱恩(Ian Maclean)主持的古董兼家居用品店,1970年底由冯英满接手经手后,扩充了工场组织,培育手作家具工匠,专门修复经营中国传统地域家具。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令中港货物流通量暴增,其时商机蓬勃,全球古董商来港买货,令家具维修工作需求大增,冯氏工场领班陈德仁就在此环境下,与工场师兄弟自立门户。

陈氏是金银首饰件制作师傅,有十多年丰富经验,对研究明式家具铜活复修自然胜人一筹。而他在取材方面更一丝不苟,只用古董白铜器具为原料,将其熔后冶炼打造,直至钻研出与原件合金相约成分的铜料。无论是一件小铜拉手,还是一块脱落的铜页,从以原有铜活形象铸模配件开始,要经过多道复杂程序,温度控制也有相当技术要求,而铜活成形后更要精细打磨至圆熟,才算复制完成,若小拉手是白铜嵌以黄、红铜,那工序不知要添多少道。但也正是这样有些“费力不讨好的”严谨修复,使得这些四五百年前的器物在今时今日光彩依旧。

分享微信内容,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嘉德艺术中心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注 嘉德艺术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