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祥:《老子》——西方人眼中的“救世之书”

 

当今人类面临诸多困境,培育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良好心态、构建公平正义的美好世态、维护和谐平衡的自然生态已经迫在眉睫。...



当今人类面临诸多困境,培育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良好心态、构建公平正义的美好世态、维护和谐平衡的自然生态已经迫在眉睫。

《老子》,其文字简约之至,其思想深邃之极,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诠释空间。《老子》被称为“救世之书”。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老子》哲学所蕴含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与当代深层生态学相似。德国汉学家汉斯—格奥尔格·梅勒指出:“《道德经》与当代的‘深层生态学’是非常相似的。人类在本质上与其他正在生产的或正在消逝的事物没有什么不同。对于伦理、政治,道家都是从一个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来看的。”深层生态学的创立者阿恩·奈斯认为,深层生态学的最高准则“自我实现”与“道”相通。克里考特称道家思想为“传统的东亚深层生态学”。美国学者马希尔认为,道家是生态形而上学首选的概念资源,生态思维首次清晰地表达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中国,道家提供了最深奥的、雄辩的、空前详尽的自然哲学和生态感知的第一灵感。雷毅认为:“先秦道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深层生态思想,成为现代西方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先导。”

在本体论层面,道是老子生态智慧的本体论基础,其中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平等价值观和内在价值论。道的本源性揭示了生态价值的本体依据,自然性展现了生态世界的存在方式,虚无性表明了生态价值的非功利性,整体性说明了生态世界的多样统一,无私性体现了生态价值的平等性质,回复性蕴含了生态世界的存在之道,实践性展示了生态智慧的深远功效。老子哲学中蕴含的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知足知止的生态消费观、冲气为和的生态和谐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农业观和贵柔守雌的生态女权观,为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了极具智慧的哲学参考。

在天人关系上,老子认为万物皆源于道,所以万物平等,“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它同时超越了以人制天和人命天定的不平等的天人观,有助于培育“生态大我”“生态平等”理念,而其中自然即美、自然全美思想则体现着生态审美意识和情怀。

在认识论层面,老子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这种相对主义认识论有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避免文化霸权;警示人类谨言慎言,所谓“希言自然”“大音希声”;警示人类谨行慎行,善用科技成果,勿妄作妄为,所谓“妄作,凶”。老子的怀疑论思想与作为生态知识观的后现代知识观也很契合。

在道技论上,李约瑟认为道家思想是现代科学的先驱,马克斯·韦伯认为《老子》是中国科学自由的宪章。老子反对和批判违背自然的世俗之知、工具之技,主张和崇尚顺应自然的体道之知、通道之技。老子的知识观有助于缓解人类心理和精神危机、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老子的技术观有助于揭示现代工具技术的危害一面及其本质。

在社会观层面,老子反对有为多为、慧智机巧、私心褊狭、贪念欲望、雄强好胜、轻举妄动、战事战争、逞强争霸、喧嚣浮华,主张自然无为、无智无知、无私平衡、知足知止、雌柔不争、致虚守静、哀兵善战、谦卑为下、返璞归真。其中体现的是自然无为的生态思维方式、无为而治的生态政治模式。

在人生观层面,从身的角度,老子贵身重生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命理念;生死自然思想是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和终极关怀;益生为害思想有助于人们遵循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从心的角度,老子主张尊道贵德,人道遵循天道。曾仕强认为:“几千年来,凝聚中国人力量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道德。”而老子崇尚的守道自然、无私不争、虚静慈悲的圣人人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是回归物我未分、无知无欲、自然而然的混沌虚空或婴儿素朴状态,它与当今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物我二分、崇尚智巧、强力强为的做法可谓天壤之别,而与当代人倡导的理性生态人颇为相似。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邢文祥;转发本文时我们又作了编辑,如需直接转发,请在注明原始出处的同时,注明转自国际儒学联合会公众号】

(责任编辑:马奎)


    关注 国际儒学联合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