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往事 柳州老街(六)映山街里话悲凉,花落人亡两不知(下)

 

2017年的映山街,小叶榕的气根随风舞动,来往的车辆扬起风尘,却碾不碎老街的记忆,那漫天的桃花,那沿街的戏院、那织布的声响、那学堂的墨香、那老榕树下的生灵、那荒凉的往事……...







【古今学府,书声依旧】
映山街上有两座学府,一为景行小学,二为市第二高中。

上世纪50年代末期,二中由从前的“市一中学”改名“市二中学”,大门补开在映山街。据说其前身是座孔庙,名为“黉学”,设有“明伦堂”与“绊桥”。

在清代,只有中了“秀才”的人才能过这“绊桥”;明伦堂亦是读书讲学之所,要想通过科举登上朝堂,于明伦堂里的十年寒窗苦读怕是少不了的。



据史料记载,景行小学曾是名声显赫的湖广会馆,此会馆雕建工艺十分精湛,雕梁画栋别有气派,是柳州当时数一数二的名馆,艺术价值极高。



湖广会馆曾以“惟楚有才”之意创办楚才小学。抗战胜利后,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黄克强先生的丰功伟绩,改为克强小学,至1952年又更名为市立第二小学,后因大门设于景行路,故名景行小学。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学府的称谓改了又改,风物人事一变再变。如今走过景行小学外围,依然能听到课间的铃声和学子的打闹声,那些声音无限纯真,像溪水一样清澈,又像夜空里的漫天星光一样皎洁无暇。

在映山街,年年都有新生命诞生成长,他们不熟知它梦魇缠身的过去,也未见证过时势造英雄的历史,虽多了几许未来的光明,却少了一点旧日情分。



【纵使风和日下,到底意难平】
映山街曾有棵百年榕树(今妇幼保健院前马路中央)。1939年7月15日,日本空袭柳州,从东南方进入市区,投下杀伤力极大的炸弹,顿时警报声四响,百姓们却无处可逃,大家以为躲在映山街的老榕树底下便安全了,不想却一并被日军轰炸,就连停在树下的消防车也被炸毁。

据说当时轰炸结束后,遇难者的皮肉、布片皆零星挂在树枝上,残缺不全的尸体比比皆是,哭声、呼救声此起彼伏,场面惨不忍睹。大多平民百姓一辈子都未体验过富贵生活,却无缘再续人间情意,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才有这样悲痛的时刻。



这棵老榕树本应是街坊们蔽日乘凉的好去处,彼时却成了后人的伤心地。生离死别,万分难舍,那去了的人里有的还能找到姓名,有的却成了无名尸,不再有人过问,曾在火光爆破里挣扎过的灵魂统统没了呼吸,只剩下茫茫硝烟与如鲠在喉的悲鸣,夜夜弥漫、回荡在映山街街口。

如今,老榕树已被连根挖去,填了土、修了路,马路旁的妇幼保健院大楼高达二十多层,那里日日有洁净的小婴儿降生,仿佛是那些去了的生灵又再次投身人间,要把前世未尽的情缘还个尽。

【浮生苦奔忙,凄凉风情画】


在从前,映山街是没有巨商富贾的。上世纪30年代,有户覃氏人家在此做了小小的米粉生意,便已勉为全街的殷实大户。

再说那湖南人的织布作坊,虽自成一门独立行业,每家有三五台木质的机杼机,但织、漂、染、洗、晒,样样都是重体力的手工劳作,日日工作时间都超过十小时,待夜里放下粗布,衣服都未及换下,倒头便在旧木床上打起鼾来。老家的浏阳河蜿蜒绵长,却好像永远流不进他们疲惫朦胧的他乡梦里。



彼时的柳州不过是一个五六万人口的小城,在映山街,小本生意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极为脆弱,那些剃头的、杀猪的、补锅补鞋的、做木匠的、做裁缝的,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生活都极为贫困,而无一技之长的人只有靠着打短工、挑水贩卖谋生。

映山街曾有间名为“周德安”的杂货铺,供应大半条街的日用品,已算得上本街有名的“大商”。那些捡破烂的、做豆腐的、沿着学校和戏院叫卖的小贩,见了周老板,点头哈腰还来不及,眼巴巴地看着,心里的羡慕总是有的,但回头仍旧是简简朴朴地活在世上,为吃饭穿衣逆来顺受着。



当时的柳州还流行过一首山歌:

 

“莫要愁,

米筒挂在扁担头。

早晨找得夜晚煮,

米汤炒菜不用油。”



游街叫卖的商贩们边走边唱,那不是从工作中所获的愉快,好像是含着眼泪在笑一样。街里的歌声,越是悠扬就越觉得凄凉。

【老街新景,旧人旧梦】


细翻映山街往事,留下来的好像总是苦多乐少,时光无止境地轮回,无数生命在这里怅惘地飘零着,也许他们想要的生活很简单,但追寻并维持它的过程,却在时代的推手中变得迂回曲折。

只是再看看如今高楼林立的映山街,那些往事好像又已很远,若不去回想,似乎这也仅是一条普通的街道罢了。



人来人往,身着校服的学生嬉笑而过,有年迈的老夫妇在午饭时间出来散步。老伴为瘫痪的丈夫推一把带轮的木椅,毛巾伞具样样齐全,累了就一并停在街边休息。

旧街新景,两人静静地望着,好似又回到了映山街从前戏院台下的萌动情意,只是青年男女皆已是暮年老矣,从前那不需言说的缘分被老来疾病缠住了身,一切已再难回头。



2017年的映山街,小叶榕的气根随风舞动,来往的车辆扬起风尘,却碾不碎老街的记忆,那漫天的桃花,那沿街的戏院、那织布的声响、那学堂的墨香、那老榕树下的生灵、那荒凉的往事……



春夏秋冬,四季来回循环,许多人在这条街里住了大半辈子,实则他们不知它,它也不知他们。

桃花凋了,周老板不知下落,湖南人四散各地,学堂里的学生换了一代又一代……

只有“映山街”三字,年年仍旧。//
文案
=刘恬   |   摄影=大圣   |   美编=象大湿   |   编审=薄冰




推荐阅读

  • 龙城往事 | 柳州老街(六)映山街里话悲凉,花落人亡两不知(上)
  • 摆渡人 | 思念成疾,半瘫卧病——器官捐献者韦彦平母亲生活记录
  • 食饮记 |【捡得一条狗】:奇葩店名里的温情美味




温馨提示:平台刊发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真诚感谢您的阅读/点赞。

合作联系:181-0772-5500   |   投稿邮箱:286538010@qq.com


    关注 雅片馆2006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