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影丨又一部因为译名,被忽视的好片

 

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一句“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一百年来如同谶语般笼罩着作家这个拧巴的群体。...

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一句“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一百年来如同谶语般笼罩着作家这个拧巴的群体。

如果你不曾真正涉足过写作和创作的领域,那么你永远无法理解灵感喷薄而出时的癫狂和遭遇瓶颈后的失落,你也不会理解为什么作家可以把自己的文字、自己的作品视为比爱人、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一旦作品写出来,它就再也不属于你了。它属于无数的受众人群,在那里开花散叶。但写作者一定知道,根在他这里。
一周都在下雨,这里的城市变得干净而潮湿。又到了期待的周五。老规矩,坞姐要推荐一部好电影,伴你走过这个轻松的夜晚。如果你有好的电影想要分享给大家,欢迎后台留言。也许,在下个周五,你心中的好片就会变成文字,传播给更多的人。

今天想要分享给大家的电影是:《The Words》

中译名《妙笔生花》。
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译名并没很好的传达出这个电影的内核。虽然这部电影的确是讲写作和作家之间的故事。

只看官宣海报,以为电影内容讲述的就是如同画面上的情侣因为文字而结缘的爱情故事。但事实上是讲三位作家的故事:老者、罗伊和克莱。
一部电影中,故事套着故事,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创意,甚至有些老套。一个个故事的讲述并不是主要的,真正需要匠心的是能够完美的把三个小故事揉在一起,讲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就像卞之琳《断章》所说的那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重要的不是你看风景,或者别人看风景,而是,你看到你世界中的风景,别人看到世界中的你。这样技巧性的手法使用不恰当就会显得“匠气”,但是在这部影片里并没有明显使用技巧的痕迹。
作家克莱站在台上讲述着他的作品《The Words》,这是罗伊的故事。

罗伊是一个创作遭遇瓶颈的作家,他屡屡碰壁。出版社一次次退稿,让罗伊能靠父亲的救济而维持生计。幸运的是,在罗伊与朵拉巴黎的蜜月之旅中,朵拉为罗伊买下的老旧公文包里一沓泛黄的小说原稿,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窘境。
作为一个作家所具有的敏锐度和专业度。罗伊清楚的知道这个未曾署名的原创手稿一定会获得成功。 在迫切渴望成功的驱使下,罗伊把这份稿件据为己有,把它命名为《The Window Tears》,向出版社投稿。
意料之中,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罗伊的知名度也直线上升。就在罗伊安理得享受属于这位陌生人的赞誉之时,一位老人的出现打破了罗伊心理防线,老人娓娓道来的故事也证实了自己就是那份手稿的主人,手稿上的文字隐藏着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这正是借罗伊之手所传达出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这位老者。

老人年轻从军时候偶遇法国女孩儿,两人相爱、生子。但幼女暴病而死,妻子悲怆地出走,让这个困顿无望的年轻人开始以文字作为他情绪的宣泄口。年轻人笔下生着用不完的灵感,他迅速完成这部手稿。但意外的是,当妻子看完丈夫的手稿决定回归家庭时火车上手稿的遗失,让原本可以愈合的家庭再次破裂。

‘’相比我的妻子,或许我更爱我的作品‘’。
年轻人在家庭和梦想岔路口做了选择。而这个选择,是他一辈子的孤独作为代价。罗伊耐心完老人的故事,在内心中善的意念驱使下,向世人澄清真正的事实,虽然这样的举动毫无疑义,并且让无法忍受丈夫道德欺骗的朵拉也离开自己。

“你拿走故事,就要承担相应的痛苦”。
作家克莱是这个大故事里的主人公,他讲述着书中两位作家的故事。

也许,克莱正是罗伊,他写就了自己的故事,解开了道德的枷锁,并获得了成功。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在内心给了这部电影一个情感期许。但或许,导演的意图并没有这么简单。就像克莱告诉崇拜者狄安娜的结局---罗伊再三思索后,坚持承认书的著作权属于自己,而老人的赫然长逝也宣告了罗伊的谎言会永久有效。
“或许,那个老人只是他编造出来的,不过是具象化的自我否定。有些时候,你必须在小说与现实之间做出选择,它们可以无限接近彼此,但不可能完全重合。”克莱德这段话,预示着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结局。

我们不能肯定罗伊所经历的一切就是现实生活中莱的经历,但却可以明白克莱的生活大部分和小说中的罗伊是契合的。
这部影片,台湾版的译名是《千言外语》。想说的太多,想要表达的诉求太多。这也正是影片引人揣测的地方。是关于文字,还是关于选择?我们无法确定。

可惜的是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最终失去了重点,导致影片结局处有些烂尾了。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关注 我在好莱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