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孩子眼中的希望星世界

 

在孩子眼中向往的希望星世界,究竟长什么样?...



1


我出生在中国西部的高寒山区,家族世代以务农为生,是个典型的“农二代”,但自幼我听过最多一句话便是:你不像农村长大的孩子?

年少的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农村和城市之间,用多少物质也无法跨越的鸿沟。
和很多山里长大的孩子一样,7岁之前我基本都是在水田荒地中,被放养长大的野孩子。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麦当劳、没有肯德基,也没有变形金刚和赛车,只有一毛钱一根的辣条、校门口的酸萝卜,山里扑腾的小鸟、田间跳跃的泥鳅,以及同时兼任体育考试的数学老师。

90年代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山里娃”都透不过物质匮乏的命运,要说我和他们唯一的不同,大抵是因为我有一个喜欢“没事找事”的父亲。
是的,我的父亲很“喜欢没事找事”。

每次下课后,当小伙伴们都沉浸于跳房子、跳皮筋的喜悦中时,父亲总是给我一本厚厚的《唐诗宋词三百首》监督我朗读背诵;每次吃饭时,父亲总是跟唐僧念经一样,对我吃饭碗要端起来、夹菜不能翻盘子……有一段时间吃饭几乎成为我的噩梦。

父亲是个节俭的人,从来不舍得乱花一分钱,但是每次进城总是会给我买一包厚厚的书,然后“逼迫”我一本又一本地看完,农活不忙时父亲也会在旁边陪我一起看,有时候会给我讲些动人的民俗故事,渐渐地我也发现书中的世界,远比跳皮筋、跳房子要自在。

小学毕业那年,很多小伙伴的父母,为了能少花钱、并且帮衬家里农活,选择让孩子在乡里的普通中学就读。而我父亲拿着我那不算太差的成绩单,动用了他所能动用的有限人际关系,将我和堂姐送入县里一所重点中学,走的那天,父亲对我说的唯一一句话是“出去了,就不准再回来”,而我,终于没有再回去
从离家求学,到成年后踏入工作岗位,身边的人总对我说,你不像农村长大的孩子,你骨子里散发着的自信和智慧,让你看起来总是与众不同。

是的,我成为别人眼中,有眼界、有涵养的人,和城市长大的孩子并无不同。

年幼时,我并不清楚,山里长大的孩子究竟应该长什么样?

后来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眼睛中流露出来的怯弱和自信之分,是眼界和格局的不一样,是在有爱和无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不同,


2
我幼年时的玩伴琴子,再次验证了山里娃的向往,并不是物质。

因为上学早,一年级之前的我,成绩基本可以用惨不忍睹形容,可是琴子不一样,每次考试她总能轻而易举的拿下第一,老师们都喜欢要怜悯的语气摸着她的头说:真可惜,有这样一对父母。

是的,在民风淳朴的村子里,琴子蹲监狱的父亲几乎可以算得上“十恶不赦”坏人了,而她的母亲则是作风不正的代表。

琴子5岁那年,父亲因为偷了隔壁村子的一头牛入狱,父亲入狱后一年,母亲扔下琴子和一个包工头“跑了”,琴子变成了一个父母健在的“孤儿”,和眼瞎的奶奶一起生活。

后来,母亲改嫁到城里,将琴子接到城里上学,琴子走的时候,班上的小伙伴羡慕的说:“哇!你要成为城里人”。可是才到城里不久,母亲的现任丈夫,就嫌琴子累赘,不愿意为别人养孩子,将琴子送回村里给奶奶照顾,而母亲再也未给琴子寄过一份钱的生活费。
那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有钱的“煤矿老板”,在老师们的再三劝说下,“矿老板”当即决定义务资助琴子到大学毕业。

随后的每一年,“矿老板”都将学费如期打到卡里,偶尔还会将自己女儿穿过得衣服寄一些来给琴子,只是他本人再未出现过,有几次琴子想去他家当面感谢,都被拒之门外。

物质上的改善,并没有给琴子带来太多的愉悦。她的话越来越少,几乎不再和任何人讲话,每天都是独来独往,后来离家我再未见过她。不过听人说,她考上了湖北某所不错的大学,我在心里想或许以后她会有个不错的未来。

可是,今年回老家探亲,我看到了琴子,20多岁的她,脸上几乎没有一点生气,今年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而她几乎都待在家里。

村里友善的老人跟她讲话,她也不总是不回答,或者就是毫不客气的说一句“关你P事”,听村里的老人说,她似乎患上了抑郁症。


3
我们总会看到很多捐钱、捐物、捐食物的公益活动,几乎所有的公益人士,都会怀抱一个让孩子们过得更好的出发点去做这些事,可是对于山里的孩子们来说,物质的极大改善真的是他们向往的生活吗?
点击视频,了解上里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



好友小敏支教的乡村,几乎整个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子里只有考弱病残的老人和留守儿童。

班上的磊子,父母都在深圳打工,每个月5号都会给奶奶和磊子,打3000块钱,逢年过节总是会给他添置很多新衣服,在别人看来磊子的生活简直过得好极了,他的父母对对他也算是顶好的了。

可是,磊子并不“喜欢”的父母,他甚至不愿意接父母的电话,每次父母打听话,他总是自己跑出去,坐在村口的石头上发呆。

小敏说,学校里很多这样的小孩,他们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相比那些父母在家的孩子,他们的物质生活要好很多,但是他们很多人和磊子一样,并不“喜欢”自己的父母,他们逃学、打架,甚至盗窃,而当父母因为这些事打电话责骂他们时,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你在,我就不这样了。
几乎为人父母的都会有“苦了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所以即便是生活在贫困落后的山村,也只有少数的孩子需要过饥肠辘辘的生活,自给自足的生活,基本的果腹不成问题,父母们总会想尽办法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但是却忽视了孩子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爱和陪伴。

小敏说,她支教的学校里,经常会收到公益组织的捐赠,对于衣服、食品、玩具这些捐赠,孩子们总不会表现出太多期待。

而在她支教的那两年里,孩子们收到最开心的捐赠是一个投影仪,那天小敏用投影仪给孩子们放了天安门、故宫、东方明珠塔,放了《变形金刚》,她说孩子们一脸憧憬和渴望的样子,让她难以忘记。这些我们日产生活中类似于柴米油盐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新奇的世界,一种独特的美好,是他们无限向往的生活。

是的,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即便是大山里的孩子,也并不匮乏物质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关爱、陪伴、眼界,以及连接山村和城市的眼睛,他们需要的是格局和眼界的改变。

当我们被生活困住,不能去支教,不能去陪伴孩子们,怎么样才能为他们创造他们向往的世界。

和我们一起,拿起你手中的设备,拍下你习惯的日常,记录你身边的风景,满足孩子的小小心愿,为他们创造一个希望星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参与,用你眼里的光,照亮他们的世界……


    关注 被窝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