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良医”,可以有效促进健康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静坐少动是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遗传是无法修正的因素,而静...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静坐少动是当今慢性疾病发生的第一独立危险因素。遗传是无法修正的因素,而静坐少动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动起来加以修正。“运动是良医”最初是作为一种学术理念和健康促进项目在2007年11月由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会正式提出,2010年首次召开“全世界的健康处方”的“运动是良医”全球大会。2012年6月其在我国正式推出。

“运动是良医”这一理念是建立在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之上的。说适度运动能防病治病,有以下几大理由:

1、运动能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提高心肺能力。比如上五楼,有人觉得很轻松,有人觉得喘不上气。前者心肺耐力水平高,后者心肺耐力水平低。而研究证明心肺耐力与多种慢性病发生率和早期死亡率有着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运动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冠状动脉危险因素有静坐少动、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肥胖,运动对以上5种因素均有良好影响。

3、运动可以降血压。运动可以降低安静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一次1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后可使收缩压降低10至25 mmHg,舒张压下降10至15mmHg。另外,经常运动还可减少运动中血压升高的幅度和血压波动。所以适当运动可以预防高血压,缓解轻度高血压、与药物共同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4、运动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可以改善脂代谢。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降低总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

5、运动可以延缓和阻止糖尿病的发生。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预防与治疗2型糖尿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6、运动结合合理饮食可以有效控制体重,防止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多种骨骼肌肉疾病。因此,适度运动是控制体重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可以降低与肥胖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

7、积极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运动可以改变大脑的化学成分,引起良好的情绪和状态反应,可有效抑制抑郁症状,也有助于某些慢性疾病的预后和康复。

8、运动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加工作、娱乐和生活能力,减少老年人摔倒或因摔倒而受伤的风险。预防或缓解老年人的功能受限,增强许多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疗效。

科学健身,您需要重点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1、运动需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体育锻炼只是体力活动的形式之一,尽管有规律的、系统的体育锻炼很重要,但运动的机会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只要是能够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都对健康有好处,如洗碗、拖地等家务活,步行、上下楼梯等。在美国专家提出的“体力活动金字塔”概念中,日常体力活动构成该金字塔的基层(即第一层),是满足人类健康的最基本的活动要求。第二到第四层分别为积极性有氧运动和积极的运动及娱乐、柔韧性及肌肉适能练习、静态活动。各层次在金字塔的位置越高,其参与的频率亦应相应降低。例如,作为基石的日常生活体力活动应每天进行,而强度较大的第二、三层活动则可以适当减少。最后,除了正常的睡眠外,第四层或顶层的静态活动应只占一天中很少的部分。

2、运动应量力而行,确保安全性

体育锻炼不同于竞技体育,是为了改善健康,不以争强斗胜为主要目的,因此确保安全性是开始运动的基本前提。健身者在制定运动计划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运动项目,并根据自己的体质基础来确定初始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并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身体的适应程度来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所以健身者在执行锻炼计划之前,应该通过体质测试或体检的方式来评估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并且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以确保运动的安全实施。

3、健身活动应有一定的强度,确保运动的有效性

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运动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负荷才能对人体的心肺、肌肉和骨骼系统产生有效的刺激,而且这种强度应随机体的逐步适应而逐步增加,从而使人的运动能力能在这种持续的良性刺激中不断增强。研究证明,对普通人来说,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对改善体质、预防疾病最有效。

4、慢性疾病患者的锻炼活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慢性病患者在运动前应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以排除与疾病相关的禁忌症。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中等及以下的运动强度。除了部分慢性病的初发阶段(如高血压初期等),锻炼与药物治疗应同步进行,不能轻易断药。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在锻炼过程中对生理体征的自我监控,随时保证运动的安全性。病情较重的患者运动时需要有人陪伴。


    关注 健康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