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永春大山里的“非遗”—— 龙水漆篮

 

“巧手翩翩篾气舞,经线纬线入画图。竹篮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这是吟咏永春漆篮的一首诗。永春漆篮是福建省特色民间传统竹漆工艺品,始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2),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提示:点击上方"永春网"↑免费订阅本刊

永春网
 微信号:YC350525

咱永春自主创办的地方门户网站!十年相伴,感谢有你!联系电话/个人微信:15559119555、18698350525 。



[b]永春大山里的“非遗”
[/b]
龙水漆篮


“巧手翩翩篾气舞, 经线纬线入画图。竹篮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这是吟咏永春漆篮的一首诗。永春漆篮是福建省特色民间传统竹漆工艺品, 始于明正德年间( 1506~ 1522), 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由于它的生产基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 因此人们将这里生产的漆篮也称为“龙水漆篮”。

漆篮作为副业是当地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漆篮。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与乡村社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漆篮共有三大种类, 即扁篮、格篮和盛篮, 每类又分特级、甲级和光油等几个级别, 规格大小达100多种。







漆篮的制作主要有竹编、油灰、漆画三大工序, 每大工序又分许多道小工序, 一个漆篮的制作完成需要50 多道工序, 周期达1个多月。

漆篮的具体制作工序为:①工匠们用竹子制成不同长短宽窄的篾片和篾丝, 以篾片为经, 篾丝为纬, 从而编制成篮胚。那些篾丝既长又细, 最细的只比头发粗一些, 柔可绕指, 精细的竹丝使篮胚显得特别紧密和轻巧。②工匠们在篮胚上抹上桐油灰, 裱上夏布, 盖上生漆, 而后又在竹篮的提梁、篮盖、篮体上精心绘饰各种金色图案,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漆篮。

漆篮工艺把竹编技艺和漆画堆雕技艺合二为一,不仅一举颠覆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宿命, 而且使简单的竹篮从此由单调变得异彩纷呈。



竹子一开二





竹子二开四



四开八、八开十六……









竹篾为经、竹丝做纬




做防腐



割篾头



涂桐油



上大漆



画朱红





签金线





描金画





完成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
漆篮可是滴水不漏!
漆篮里更盛着满满的情!




龙水村生产的漆篮不仅具有高雅古朴、端庄大方、精巧玲珑的艺术风格, 而且还具有耐酸、耐碱、耐用的特性, 曾被选送至意大利、日本、波兰等30多个国家展览, 并多次在国内展出, 受到好评。

在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浓厚的闽南地区, 漆篮被广泛用于结婚寿诞、走亲访友、迎神祭祖等场合中。漆篮在人们生活中可作为盛放物品的容器, 在艺术上可作为观赏之物。

随着18~ 19世纪大量闽南人到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区居住, 使用漆篮的习俗也被带到了那里, 现在在闽南的城乡、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区还保留着使用漆篮的传统习俗, 那些也是如今漆篮的主要销售地。在福建省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均可看到永春漆篮的收藏。目前, 永春漆篮已被列入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地村民和政府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我们永春的非遗点赞~
综合自:绿色时空、网络

编辑:叶子

推荐阅读

▶【视频】永春民俗,看完惊呆了~

▶【永春微视·民俗】永春东平,长龙绕镇游~

▶【永春微视·美食】新春特辑:永春年味里的南洋美食

▶永春版《南山南》| 听说很多永春人的朋友圈被这首歌刷屏了

▶永春咯摊--忘不了那淡淡的乡愁





    关注 永春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