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桥文学会员专辑(三) 王丽敏:暮色中的露天“影院”

 

个人简介:王丽敏,浙江临海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杜桥文学协会会员。爱好写作、书画及越剧,喜欢旅游。就读师范时...



个人简介:

王丽敏,浙江临海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杜桥文学协会会员。爱好写作、书画及越剧,喜欢旅游。就读师范时,作文经常发表于校通讯处。工作以来,曾有数篇文章登在校刊中,多次辅导学生参加书画、演讲等各类比赛在省、地区、市内、镇内获奖。本人的书法作品曾获台州市二等奖。数次获得镇先进教师称号。





暮色中的露天“影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听着一声声悦耳的蛙鸣,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儿时夏夜的一幅幅画面来。恰巧前几日,我拜读了校友《儿时夏夜》一文,夏夜里的画面犹如一幕幕黑白电影更加清晰了。儿时夏夜里,我们在宽敞的门前场地上纳凉聊天,吃着冰凉甜润的西瓜,捉起晶莹闪烁的萤火虫……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暮色中看电视。



小时候,村子里大体都很贫穷,谁家有一台黑白电视算得上“小康水平”。我的父亲是渔业队出来的“老”渔民。渔业队解体后,父亲便筹划着与好友一起购置渔船自立门户、养家糊口。那时家里的所有积蓄都拿来买渔船了,家里的经济条件因此变得拮据。儿时的我们非常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到了暑假这段日子,看电视便成了我们的最爱。家里没有电视机,怎么办?于是,我们姐妹携手约好去邻居家看。邻居阿婶家里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体积虽小,但已是满足。在她家里,我们看了一集又一集的电视剧,寻找童年时光的快乐,感受暑假生活的愉悦。但好景不长,不知不觉中,外面天色已暗,母亲呼我们回家吃饭,这留恋之情无以言表。有一次,母亲忙于家中之事无暇唤我们,而贪恋的我们也忘了回家。直至婶娘的提醒,我们才想起。回到家中,母亲一怒之下,拎起棍棒一顿痛打。那身上的疼痛至今未曾忘怀。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往邻居家跑了,也断了看电视的念想。



约摸一两年后,家里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一天,父亲从街上运来了一台电视机,17寸的,比邻居家的大多了。我们姐妹仨欢呼雀跃。“快打开看看!”在我们的催促下,父亲拨弄好天线,再拧开各个频道试探电视机的质量。片刻,母亲从里屋匆匆而来,板着脸喝道:“傍晚吃过饭再看!”一声令下,崭新的电视机在一片雪花点的“哧哧”声中与我们短暂告别。



暮色降临。稻田里,青蛙快乐地歌唱;草丛中,萤火虫轻盈地飞舞......仿佛都在为我们庆祝。吃过晚饭,母亲吩咐我们给门前场地泼上清凉的井水。热浪滚滚的空气中夹杂着浓浓的青草味,随着井水的洗礼、渗透,地面逐渐凉快起来。母亲擦净那张古朴的饭桌后,搬至门口边上。父亲把那台笨重的崭新的大型电视机抱过来放在桌上。这时,母亲呼邻唤友前来观看。我们把家中所有的长凳子、小凳子都搬出来,排成了四五行,简直像个露天电影院。雪琴姐来了,良明婶也来了,散步的阿公阿婆也被吸引着过来了……我家门前霎时间热闹起来,从来没有过的热闹。没有座位了,有的干脆站着,有的索性回家挪把椅子过来。父亲选中了一个频道,刚好赶上一部连续剧开始。《雪山飞狐》是当时的热播剧。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看,都被眼前的剧情牵动着,看到主人公不幸的遭遇而唉声叹气。时不时来了一段插曲,这扣人心弦的曲子渲染了剧情,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啧、啧、啧……”一会儿感叹几声,“哇!打赢了……”一会儿又呐喊几句……村里人就是这样豪放、真性情!正当我们看得投入时,片尾曲响起,一集播完了,接着是一段广告。广告往往需要十来分钟,这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等待。大家顺便闲聊起来,东拉西扯,总有说不完的事。打记事起,母亲对我们十分严厉,可对待亲眷邻舍却是盛情有加。这不,她端来了一大盆已切块的西瓜款待邻居们。瞧,一个个满脸笑容,边吃边说着还未说完的事儿。吃完瓜,下一集正好开播。带着甜甜的透心凉,人们又继续沉浸在感人的故事里……



此时,凉风习习,萤火虫在我们跟前忽上忽下,似乎来凑热闹。它们的加入,并没有影响我们观看的兴致。如果没有电视的夏夜里,我和小伙伴们就会捉那些躲在草丛中的萤火虫。然后把它们装进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看着它们散发出微弱的光,甭提有多兴奋。“萤火虫,挂灯笼,飞到东来飞到西……”童真的岁月里,有着童话般的歌谣,这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民间童谣。萤火虫在我们眼前提灯忽闪,不知何时默默告别了我们。更深露重,月亮早已升至我们的头顶,俏皮的星星也疲倦了,藏进云层里睡觉。剧情在人们的意犹未尽之时戛然而止。勤劳善良的人们帮着搬凳运桌。他们在一片留恋声中离开了,渐渐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家门前的露天影院顿时沉寂下来,偶尔飘来几声清脆的蛙鸣,打破了夜的宁静。

露天“影院”陪伴我们走过一年又一年的夏夜,见证着我们和谐的邻里关系。那些曾经看过的经典剧目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无限欢乐,《西游记》让我领略了精彩玄乎的神话传说,《聊斋志异》让我感受到刺激惊险的鬼怪世界……

不知过了几年,父亲捕鱼业日渐兴旺,我们姐妹也陆续工作了。我家的矮房子拆了,重新建起高高的新楼房,两台彩色电视机先后入驻我家。曾经儿时的那一台黑白电视机已被母亲搁置在角落里,无人问津。那一年,母亲为了给我筹备嫁妆,把依然崭新的黑白电视机当给了商场,换来一部高档的彩色电视机。纵然不舍,却已成为过去。那台17寸黑白电视机,还有夏夜里的露天“影院”,记载着我们淳朴幸福的童年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都成了我遥远的梦。

记忆中的元宵味
我出生在一个海滨小镇。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确,打记忆起家乡人民主要以捕鱼为生,后来兴起了西蓝花种植业。一方水土孕育了朴实勤劳的家乡人,也培植了一种独特的乡土风情。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乡最为隆重的佳节之一。在我们临海,元宵节是在正月十四过的。观花灯、

吃糟羹、看舞龙、听花鼓戏,都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曾记得有一年元宵节,镇里举行一次花灯展。看着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在家中忙着做花灯,我也跃跃欲试。在妈妈的帮助之下,一盏纸兔灯大功告成。虽显得笨拙不够精致,但也觉得可爱,这可是我第一次做花灯。我兴冲冲地跟着妈妈把它挂在了展览区。站在兔灯旁边,我仿佛看到了灯上的小兔子正眨着眼睛、张着小嘴对我说话。不时引来无数观众驻足观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自从那一年后,镇里再也没有举办过花灯展了。工作后深深感受到科技的飞速发展,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逢元宵节临近,大街上逐渐出现了造型精美的塑料花灯,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伴有不同音乐。音乐花灯便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我欣喜地挑选了当年属相的猴子花灯买了下来,送给了小外甥。看着他在轻快活泼的音乐声中提着花灯,蹦跳着、穿梭着,我的情绪也被牵动着。此情此景,我的眼前蓦然浮现出和妈妈一起做的那盏笨拙又可爱的纸兔灯来。岁月悠悠,波光明灭,而它依然珍藏在记忆深处。





糟羹又叫山粉糊,也叫糊头羹,以米粉、薯粉或藕粉为主料调制而成,分咸、甜两种。元宵节吃糟羹是家乡积淀已久的习俗,一般家里都是煮一锅甜的和一锅咸的。每当这天的下午二、三点时分,家中妇女便忙活起来,和粉、调料、烹煮……每一道工序缺一不可。甜羹以薯粉或藕粉掺水和成糊状,加以红枣、葡萄干、小粉团等的调配。咸羹用米粉和水融合而成,佐料相对较多,芥菜是里面的大块头,剁得碎碎的一大盘,绿得清脆发亮;佐料里当然少不了蛏子、牡蛎等这些深受青睐的水产品,这是我们海边人家的特色,有了他们的参与,羹的味道尤为鲜美。夜色降临,一股股醉人的香味飘然而起,满锅的糟羹闪亮露面。先来一碗鲜嫩柔滑的咸羹,唇齿与小生物的触碰,像是通过味蕾告诉人们春的气息与海的味道。闻着甜香味再来品尝粘而不腻的甜羹,一骨碌就一碗下肚了,让人吃了还想吃。一碗碗糟羹真是一道道人间美味。在我的心中,母亲的做菜手艺堪称一绝。几十年来尝过无数菜肴,即使酒席上的美味佳肴,也不如母亲做的家常菜。她做的糟羹,那其中的美味自然不在话下,醇香不仅留于唇齿间,还一直沁入我的心窝里。每逢此刻,母亲在一旁总要叮嘱我们羹是半流质食物容易饿,要多吃几碗哟。母亲对我们的爱在一声声寻常的叮咛里……这糟羹里蕴藏着一种别样的妈妈味道!



不知何时起,家乡人在元宵晚上流行起“舞龙”,“舞龙”成了我们的最好看头。傍晚吃过羹,我和姊妹携手去街上看舞龙。那时的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人。伴着一阵阵鞭炮声由远而近,一条金色“长龙”在人们的舞动下渐渐跳至眼前。我们欢呼雀跃,心潮澎湃,心也跟着跳动起来。舞龙队员以娴熟的动作展现了“龙”的不同姿态,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不断在我们的眼前穿梭,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有时,舞龙队会在临街的村子里表演,村民们早已摆起了香桌,等待他们的到来。当舞龙队在每家每户的门前活跃时,人们一个个都喜笑颜开,笑容里写满了期待与祝福。这就是善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家乡人!鞭炮声此起彼伏,萦绕耳畔;绚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光彩夺目,似乎与精彩的舞龙相媲美。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喜庆与吉祥!这时,不远处传来了悠扬的花鼓戏。“一更里的姑娘呀要去看花灯,姑娘双双对镜笑盈盈……”花鼓戏常常在元宵夜里表演,《姑嫂看灯》里的小调旋律从小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花鼓公和花鼓婆着一身亮丽古装,挥动着小鼓,边唱边跳,博得围观群众的啧啧称赞。提起花鼓戏,那是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王吕员老先生是花鼓戏的传承人。记得那一年排班队课节目,我特意带着俩学生到王老先生家拜师学艺。走进古朴宁静的四合院,我闻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从中我了解到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及深远的影响力,敬仰之心油然而生。王老先生笑容可掬,经过短暂的言传身教,孩子们很快被感染了,做起动作有板有眼,像是受过长期训练的学员。伫立一旁的我,在内心里也不由自主地随之比划起来。



嫁入夫家后,元宵节同样过着,每每此时都会想起母亲做的糟羹,还有那热闹的舞龙与动听的花鼓戏……今年的正月十四夜,我又来到母亲家,一碗碗糟羹吃在心里,依然那么鲜美。可此时却不见舞龙的到来,不闻咿呀花鼓戏,只听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抬头遥望夜空,唯有那一轮明月独望人间。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这样的画面已尘封在我记忆的长河里。那浓浓的元宵味在心里一遍遍回想着……

end






杜桥文学

愿历尽千帆

归来仍青春年少

分享美好的事物给你们看


    关注 杜桥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