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终结:冷战美军如何计划把苏联炸回石器时代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美苏两国的核武库水平?
我知道那会造成很多人死亡。但为尽快结束杀戮,这次轰炸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保罗-蒂贝茨 广岛核轰炸的执行人
2033年的莫斯科,已经如列宁所预言的一样消除了所有贫困。因为核战争摧毁了印钞厂和金库,大部分人也随即消逝在核爆的强光辐射之中。还活着的人们只能用弹壳当做货币,去换取被辐射污染的食物,蜗居在黑暗的地铁中苟延残喘。虽然这里是莫斯科,但却不会再有乌兰诺娃的优美舞姿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之死。托尔斯泰所说的橱窗中和田野里的俄罗斯,皆已化作辐射粉尘、随风飘散。留下的的只是怪物横行的残垣断壁。

这正是科幻作家格鲁克夫斯基在《地铁》系列中所描述的情节。他根据冷战时的核战背景创作了这一末世废土。随着长期对峙的结束,大量美国的核战争预案被解密,我们才第一次发现,文明距离毁灭其实如此之近。

泰坦之拳


首开空中核打击先河的 B29轰炸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依靠强大的远程轰炸机群对轴心国实行了战略轰炸,成功瘫痪了德国和日本的军工体系。成群结队的B-17、B-29和兰开斯特轰炸机,不仅打响了反攻法西斯堡垒的第一枪,更开启了热核战争的新时代。

1946年3月21日,美国正式组建了战略空军司令部(SAC)。这个部门由曾经火攻东京的柯蒂斯-李梅上将担任司令,用来掌管除海军核潜艇、陆军中程弹道导弹以外的大部分核弹投送载具。除了谁都能想到的轰炸机,也包括正在崛起的洲际导弹发射井。


战略空军司令部(SAC)的徽章


1953年,美军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即由总统或者国防部长对目标发出核打击警告,一次性动用所有核武器,摧毁敌国重要城市并瘫痪其工业体系。具体的核打击预案,被称之为单一联合作战计划(SIOP)。

冷战早期,轰炸机部队其实比洲际导弹更受到青睐。因为机群可以在战前起飞巡航,等接收到命令后再快速实施轰炸。同时代液体燃料导弹则麻烦许多,必须在发射前临时加注燃料,耗费大量的准备时间。所以轰炸机生存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均超过固定发射井,一直是美国战略核打击的中坚力量。随着B-34、B-47、B-52和F-111等诸多机型服役,战略空军司令部也崛起为冷战初期最强大的核打击力量。哪怕苏联率先研制出了洲际导弹,也难以望其项背。

冷战时期的首款洲际轰炸机 B36


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平均每20分钟就有1架B-52战略轰炸机从基地起飞,上面都携带着足以毁灭四座苏联城市的核武器。10月24日-11月4日之间的11天内,美军进入战备执勤的打击力量,也从921架轰炸机+134枚导弹,暴涨到了1479架轰炸机+182枚导弹。同时还有1003架空中加油机时刻提供支援,以便随时将滔天怒火泼洒到220个苏联1级打击目标上去。

反观对手苏联,核打击能力也只能用寒酸来形容。1962年10月的他们,只拥有42枚弹道导弹,去需要以此抗衡美军的240枚。苏军第一种洲际导弹R-7,很难具备实战作用。因为它的燃料极不稳定,发射准备时间长达20个小时。如果在24小时内不发射,注入的燃料就会报废过期。

性能极其低劣的苏军 R7弹道导弹


另一种被寄予厚望的R-16弹道导弹,则在首次试射时就发生事故,炸死了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最终,赫鲁晓夫只能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妥协,撤回所有驻古巴的核武器。

截止到1980年时,战略空军司令部已经拥有343架B-52轰炸机、65架F-111战斗轰炸机和与之配套的1365枚AGM-65空射核巡航导弹。除此之外,另有依靠57枚LGM-25“泰坦”、1213枚LGM-30“民兵”组成的洲际导弹群。

正在为B52轰炸机补给的 KC135加油机

赌上世界的博弈


冷战对双方而言 都是无法休止的棋局
尽管美军先下一城,但在风云骤变的冷战时期,没有什么垄断优势能够一直不变。自6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战略火箭军也快速发展并打破了美军的核垄断,将核武竞赛拖入了双方都确保摧毁对方的平衡状态。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苏联民防政策可以有效降低核打击对平民目标的杀伤效果,令苏联可以保留大量技术工人,以便快速重建经济和工业。在这一环境下,美国宣言政策与早期SIOP计划快速过时,不得不研究新的对策。


正在通过列宁墓的 苏军R36洲际导弹


1963年,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发表了著名的安阿伯演讲。开始提出核打击将不再只瞄准苏联重要城市,而是更多的瞄准军事力量。还要制定多套方案以便灵活选择,以此来让核威慑向着实战化、灵活化方向发展。甚至首先提出了打击顺序概念,即把目标分为5类依次为:1.战略核力量、2.远离城市的军事资源、3.城市附近的军事资源、4.指挥中心与枢纽、5.必要时攻击城市与工业中心。

随后上台的尼克松政府,又提出了充足论。强调美国应当具备第二轮打击能力,以及遇袭后再发射能力(LUA),从而彻底推翻了之前所奉行的一次性投入全部核武器的SIOP计划,令美国拥有了灵活多变的核打击力量。海军的战略核潜艇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作为战略空军司令部之后的第二道储备力量。

正在下水的华盛顿级 美国第一型战略核潜艇


1974年,美国制定了国防安全决策第242号备忘录,首创了有限核选择战术。这一理念的诞生前提,是苏联未必会在第一时间挑起全面核战争,可能只进行不同等级的低烈度入侵。如果继续使用大规模报复的SIOP计划,将无法应对小规模的突袭,并让美国在第一时间失去全部核武器。因此,应当根据入侵等级来制定相应的核打击战术,控制战争升级为全面核战争。即使控制失败,升级为全面核战争,那么美军依然可以保有足够第二次打击的力量。

在优化打击方案的同时,美国还大力通过军备谈判来限制苏联核武器的发展。同时建立避难所和避难制度,来保证自己国民的生存率。美国在7年内为避难所计划内耗资42亿美元,力求在接到预警的3-5天内,从400座城镇里疏散2/3人口。这样可以在遭受第一波打击后,保存80%的本国人口。

冷战期间的美国核避难所结构


之后的里根政府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提倡利用卫星和反导导弹建立防御预警网络,大大提高了美国在核打击下的生存能力。

截至此时,美国核战略彻底告别了那种“大打特打”的蒙昧阶段,进而向实战威慑方向的转变。如果说,最初的宣言政策只是战前遏制手段,利用敌军对于无差别报复平民目标的恐惧来阻止全面战争,却对局部战争束手无策。那实,战威慑就是一种真正的战争策略。它不仅能够遏制全面战争,在局部战争中也保留了小当量核武器的使用权,令苏联方面投鼠忌器。同时,也让全面核战争不再是上来就打光手牌的互相毁灭,而兼顾生存性、反击能力,并针对敌军军事目标的周密打击计划。原则是尽可能用更少的核武器,毁灭苏联更多的军事力量,防止再次出现核平衡。

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 非常具有颠覆性


战略空军司令部的作战目的也由最初无差别轰炸城市,转变为以下五点:

1. 为美国及其盟国提供协商终止战斗的条件。

2. 扭转僵持不利的军事局势,至少是暂时的。

3. 通过攻击的直接军事效果,来减少敌人对成功的期望。

4. 使敌人相信以前计算的风险和成本是错误的,并且提前终止冲突。

5. 在第一波打击之后,依然有第二波打击的余力。让敌方剩余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资源处于核打击危险中,迫使苏联放弃战争,寻求和平解决措施。

全新的C3I(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系统,则将目标划分为4等20种,以便为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总统提供多种打击战术。这4等目标按照威胁分级为:A.核力量、B.国家军政领导机关以及主要通讯网络、C.其他军事力量、D.战争所需的后勤产业与兵工厂。

由美军首创的C3I 指挥系统 

死神从天降


位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弹道导弹发射基地
打击敌军战略核力量,是赢得核战争的重中之重。苏联的战略核力量就可以大致分为5种:洲际导弹发射井、普通发射车、铁路上的发射列车、核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

对每一种目标都会采取不同打击方案,并造成不同的影响。衡量它们的效果也要用专业模型进行分析的复杂运算。其中的很多打击预案,至今都是最高机密。本文只选取其中公开的一种作为参考。


俄罗斯/苏联发射井分布图 蓝色表示冷战后被废弃


首先对于摧毁核导弹发射井而言,最重要的两项指标为严重毁伤半径(SDR)与导弹的圆周散布精度(CEP)。这意味着导弹的落点必须控制在严重毁伤半径之内,才能有效瘫痪发射井。每种核弹头对不同发射井的摧毁半径皆有不同,且最好是在地面引爆。如果起爆高度超过200m,就会让毁伤概率趋近于0。当美军常用的LGM-118A和平卫士MX洲际导弹,搭载30万吨级W87-0核弹头时,CEP≈91m。对苏联最坚固的III-G Mod级发射井的严重毁伤半径为137米,稍弱的III-G级为165米。最为脆弱的发射井,则只要在半径490米内命中就足以摧毁。因此,和平卫士MX对III-G Mod级的单发毁伤概率高达84.8%。如果是双发瞄准同一个发射井,则会达到96%。海军的三叉戟IID5潜射洲际导弹和W88弹头,对III-G Mod级的毁伤概率则只有60%出头。必须依靠双发命中才能达到90%以上。按照目标等级精密分配弹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进行分导核弹头测试的和平卫士 每个光柱都是1枚核弹头
本预案中将使用W87弹头和和平卫士MX打击III-G Mod级发射井,而W88对付相对脆弱的III-G级。共计投放500枚W87和220枚W88,总爆炸当量将达到2.5亿吨TNT。可以一次性摧毁360座发射井中的336座,毁伤概率高达93.3%。

同时,密集核爆产生的辐射粉尘,将顺着6月的夏风污染17.5万平方公里,使得莫斯科变成10000REM/伦琴的辐射炼狱。将有超过2000万苏联人受灾,即使远在中亚也无法幸免!因为对西伯利亚导弹基地的攻击,会将哈萨克斯坦所有重要区域都化作废土。

核爆足以让莫斯科遭受切尔诺贝利中心级别的辐射


除了固定的发射井外,公路/铁路机动型洲际导弹也是打击的重点目标。其中公路型的SS-25分散在大约40个基地中,而36列铁路型的SS-24则驰骋在西伯利亚的冻土铁轨之上。与发射井相比,这些车辆十分脆弱,哪怕小当量弹头在1250米高度空爆,也能有效摧毁它们。动用100枚以内的弹头,就足够把它们的车站和驻地全部抹平。

但它们的生存力在于其机动性。美军的和平卫士MX,并不适合瞄准这些移动目标。必须让战略轰炸机与战略核潜艇配合间谍卫星跟踪,并对可疑区域进行地毯式轰炸,才有可能将之摧毁。同样,它们不会出现在人口密集区,再加上动用的弹头数量较少,因此附带伤亡远小于对发射井的打击。可能只有几座邻近城市的100余万人遭殃!

美军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全过程


最令人头疼的任务,是如何打击红海军的战略核潜艇。因为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不仅为它们修建了堪比发射井的坚固掩体,宽阔的洋面本身也为其提供了天然保护。有研究证明,当潜艇深度超过183m后,即使核弹直接命中洋面,也难以将其有效摧毁。哪怕潜艇处于爆心200m范围内,毁伤概率也不会超过80%。

因此,对付潜艇最有效的办法是打击其停靠的海军基地。对于已经出航的潜艇,只能通过反潜巡逻机和驱逐舰来跟踪歼灭。好在冷战末期的美国海军,已经装备了SH-60B“海鹰”反潜直升机,完全可以对德尔塔IV级战略核潜艇进行数十小时的连续跟踪。

北方舰队司令部 摩尔曼斯克的核潜艇船坞分布图


苏联的全部战略核潜艇,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摩尔曼斯克和太平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基地中。与之前一次性摧毁陆基目标不同的是,本预案提倡使用多段打击来摧毁海军目标。首

先是北方舰队。用第一批18发弹头摧毁那些停靠着台风级和德尔塔IV级的船坞。第二批74发则摧毁用来其余18座船坞,平均每座都会被2发或者更多的弹头命中。第一批总当量540万吨,第二批则高达2160万吨。这将会造成摩尔曼斯克附近15-46万人的总伤亡!由于周遭环境恶劣,所以此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将会有15-4万人死亡!

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军基地的卫星图


符拉迪沃斯托克相对“幸运”,只会遭到45枚核弹的轰炸。美军将分三波次行动,摧毁这里的11个目标。作为首要目标的雷巴奇船坞,将遭受到12枚弹头的密集轰炸。第二波打击,平均每个目标2枚。第三波打击,平均每个目标是3枚。尽管弹头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该地区人口多余摩尔曼斯克,因此还是会造成50余万人的伤亡!

最后需要打击的就是远程航空兵的轰炸机基地了。轰炸机看似庞大,实则非常脆弱。即使仅有10万吨级的W87弹头,也能轻松将21平方空里内的轰炸机全部摧毁。哪怕没有命中轰炸机,只摧毁了跑道一样能瘫痪整座基地的战略轰炸机。平均1发核弹就能摧毁一座机场。

因此,美军将用72枚核弹,攻击62座空军基地。除了恩格斯、乌克兰卡和朱科夫斯基基地“享受” 3发核弹的VIP待遇,其他大部分目标都只需要1-2发就能有效瘫痪。这些核弹还会造成大约300余万苏联人死亡!

今天的全球各国核武器库存数量


这就是美苏核战争的大致情况。由上图可知,今日的美俄两国依然保有巨大的核武库数量。这份预案里所动用的第一波次打击数量,就超过了很多国家的核武库总和。比如曾经也拥有三位一体核反击能力的法国。不论这份预案是否能实现,我们都不希望它有被启动的那一天。
推荐阅读
超级轰炸机:让各国海军都担惊受怕的航母杀手

核武刺客:幻影4轰炸机与法国人的独立核打击体系

核潜艇通讯:决定全球海洋归属权的暗网系统
请扫描下方 二维码 
加入冷炮的 知识星球


    关注 最强冷吧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