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弹钢琴?

 

❶孩子的心实际上与这个世界是融为一体的。是大人的社会的规则,给他们的灵魂套上社会的枷锁。❷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国大城市中产阶级,掌握一手华丽的古代欧洲贵族的音乐技巧,也是一种屠龙之技。❸比起大人的赞扬,小孩子更看重的是大人与他平等相待。...



孩子的心实际上与这个世界是融为一体的。是大人社会的规则,给他们的灵魂套上社会的枷锁。


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国大城市中产阶级,掌握一手华丽的古代欧洲贵族的音乐技巧,也是一种屠龙之技。

比起大人的赞扬,小孩子更看重的是大人与他平等相待。



布老师你好!今天我们在群里激烈地讨论一个问题。我想听听您的看法。群里的几个妈妈有的说孩子应该去学古典音乐,这样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专注力。但是有几个妈妈说学习古典音乐没什么用,小孩子就应该去玩,宁可多睡觉。我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女儿现在7岁,2年前开始让她学钢琴。现在她已经会弹一些曲子了,但是弹的一般,并不是出类拔萃那一种。我家在上海属于中等家庭,虽然有几套房子,但是并不很富裕,也不穷。我不想让孩子走音乐这条路,只是想培养她的一些爱好。但是我女儿上小学之后,学校教的东西比较多,因为是私立小学,大家都很拼,所以她平时玩的时间就更少了。她不喜欢弹钢琴,每次去学钢琴她都要和我讨价还价。她曾经说妈妈你让我去学钢琴我不开心,我想看电视,想出去玩。我也很心疼她,但是我想学习乐器不要半途而废。您怎么看这件事?

你好!感谢你来咨询我这么重要的问题,使我感觉自身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会尽我所能解释这个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

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这种天性的产生不是没有道理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充满了有趣的未知。孩子知道的有限,体力也有限,他们只能玩一些大人不能理解,甚至是觉得无聊的东西。但这恰恰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很多丧失了童心的成年人,总是觉得孩子喜欢的东西是无趣的,不重要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才重要。他们无法理解是孩子为什么喜欢疯跑,喜欢玩水,甚至喜欢在泥巴里打滚,他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把颜料涂的到处都是,自己还感觉特别快乐。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心实际上与这个世界是融为一体的。是大人的社会的规则,给他们增加了条条框框,给他们的灵魂套上社会的枷锁。

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鲁迅笔下的闰土。

年少的闰土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他的本心与世界融为一体。正如Beatles的一首歌词说的那样:the world is at your command.



但是鲁迅成年之后回家时呢,此时的闰土却已经被社会奴化为一个老农。闰土对鲁迅已不再以小伙伴相称,而称鲁迅为“老爷”,这让鲁迅感觉到无比的悲凉。类似的主题在西方音乐和文学中还有很多。比如《小王子》的主人公,就无法理解“大人”们为什么会觉得他头脑里的东西非常的无趣。



还有一首歌叫做《Puff the Magic Dragon》,不知道你听过没有?没听过的来听一下哦:

《Puff》这首歌里面的,对神龙Puff“始乱终弃”的Jackie Paper,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孩子。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对任何事情的兴趣都不长久。这个特点,说好听点儿是好奇心重,喜欢探索世界,说难听点儿就成了朝三暮四,五分钟热度。这两个说法其实是一回事,出发点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前一种是对孩子抱着爱的本心,从支持和理解的态度出发去评价孩子的行为。后一种则是把孩子当成是需要矫正的歪脖树,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

从成人的眼光看来,小孩子是一种永远会提出无法回答的问题的,吵闹的,乱跑的,好动的,总是会把自己弄脏的小动物,简直是一个麻烦,是一场灾难。但是从孩子的眼光看来,“大人”倒是一种表面上无所不知,实际上知识非常有限的,沉默寡言的,懒惰的,无趣的大型动物。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大人”为了适应社会的规则,放弃了孩子的本心。于是他们不再能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和“大人”之间的鸿沟由此产生。

实际上,学习一些“高雅”的乐器,也是“大人”世界的规则而已。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面我最懂的就是音乐。音乐这个东西,人们的口味差别很大,古今中外各有不同,甚至在同一个社会,都因为社会阶层的不同,而造成了音乐的品味的极大差别。现在中国大城市的孩子学习古典音乐,并不是因为古典音乐好听(古典音乐有好听的,但大多数不好听),也不是因为古典音乐听的人多(听韩日组合和小苹果的人更多),更不是因为孩子对古典音乐有兴趣(很少有孩子会喜欢古典音乐这种枯燥冗长的东西)。

中国孩子学习古典音乐的真实原因,是因为古典音乐是更高等级文明(即欧美)的更高社会阶层(即贵族)的音乐。我们来看英文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这个词。“Class”这个词的本意是“分类、等级”。而“Classical”的意思就是“高社会等级”。那么Classical Music这个词本身就应该翻译为“高等级音乐”。所以中国父母之所以要孩子学习古典音乐,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于古典艺术的修养,“陶冶情操”。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古典音乐本身是属于某个社会阶层的音乐,而且是比较高的社会等级的音乐。但是如果它的学习者本身不属于这个社会阶层,就会面临很尴尬的场面:你的艺术修养与你的社会阶层是不匹配的。而且不仅与你的社会阶层不匹配,还与你的地域和所处的时代不匹配。简单说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国大城市中产阶级,既然无法穿越回欧洲的古代去做贵族,那么掌握一手华丽的古代欧洲贵族的音乐技巧,无非也就是一种屠龙之技。

至于说培养修养、陶冶情操,这些不是学习某些技能就能完成的任务。人的修养和情操来自他的整个世界观,他对人生的把控能力和自己的心态。简单说为什么古代欧洲贵族会美丽、优雅、有情操,不是简单地因为他们学习了古典音乐,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甚至是故意远离劳动人民,绝不做脏活累活,绝不赚钱,衣来伸手,养尊处优换来的。贵族的价值观、做派、谈吐和修养,是一整套的东西,不是说我想学一个部分我就能学到一部分的。你不处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阶层,你就是学了也是没用的。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看过美剧《约翰·亚当斯》。这是一部很写实的片子。在这部戏的第三集里面有个段落非常的有意思。我建议为人父母者一定要看。
贵族与平民的差别有多大?非常非常大,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约翰·亚当斯在18世纪末代表美国新政府长驻巴黎。当时的巴黎还是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约翰·亚当斯作为一介平民,而且是来自新大陆的一个平民,被派驻法国宫廷,不免被人嘲笑。为什么?因为法国宫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平民。法国宫廷只有两种人:贵族和为贵族服务的服务员。即使有外国使节,那么外国使节也通常是贵族出身。于是约翰·亚当斯在宫廷里被当作是怪物,被人嘲笑。



一开始他们嘲笑亚当斯的姓氏。具体我记不清了,好像是说“你这个姓是不是和伊甸园里的亚当有关啊哈哈”。为啥嘲笑他的姓?因为法国宫廷的姓氏都是有来头的。亚当斯这个姓,一听就是“约翰逊、杰克逊”一样,属于平民。然后他们嘲笑亚当斯的粗鄙。亚当斯在美国国内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熟悉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美国革命领导者,美国国父之一,属于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用中国的历史人物来对照,他就是周恩来、朱德一样的地位。在美国的《开国大典》油画里,他站的位置我给你标出来了,很牛逼吧:



法国人嘲笑他粗鄙,他不能忍了,他是怎么回击法国人的?这一段很经典: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you see, so that my sons will have th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My sons must study navigation,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so that their children will have the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and music.

翻译:你看,我必须去学习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儿子们才能去有自由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必须学习航海、商业和农业,这样他们的孩子才有权利去学习绘画、诗歌和音乐。

用亚当斯的话说:你所处的时代、社会和阶层,决定了你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你是21世纪中国大城市中产阶级,那么你的任务,甚至你孩子的任务,就是赚钱、买房,有了钱呢,要去投资,有更多钱。有了钱之后要受教育,成为专业人士,或者当教授、做官、创业。盲目追寻另一个时代(古代),另一个社会(欧洲)和另一个阶层(贵族)的审美趣味,对于你和你的孩子完成人生目标没有什么好处。而且不仅没有好处,还有很多坏处。

坏处在哪里?首先说如果你家不是贵族,那么贵族做派你根本学不来。而且幸亏你学不来。贵族做派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有人提起贵族做派就说什么“荣誉感”,是的。但是不要只学一个词。贵族说的“荣誉感”和你说的可能是两回事。贵族的“荣誉感”首先就是不可以做实际的事情,尤其是赚钱,那简直是万万不可,就像杀猪一样,那是下人才做的事情。贵族认为市井之徒为了蝇头小利讨价还价非常可耻。君子“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叫“荣誉感”。

不做实际的事情,那做些什么呢?贵族整天就要搞一些枯燥无用的东西以消磨时间。所以贵族的饮食往往清淡无味,贵族的娱乐也是毫无情趣,贵族的音乐就像嚼树皮一样枯燥冗长。为什么好听的古典音乐很少,大部分不好听?这是故意的,为了让那些听惯了下里巴人的平民难以忍受。贵族的审美,与其说是为了获得艺术享受,不如说是为了与粗陋鄙俗的平民艺术相区别。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你的孩子学古典钢琴会感觉痛苦吗?因为这种音乐的功能中,带给听者的愉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索然无味。

不要说学习古典音乐索然无味了,就是连平民的音乐,学起来都没什么意思。小的时候我父母不让我学习任何一件乐器。后来我实在忍不下去了,加上又是青春期,需要异性的关注,抱着弹琴唱歌泡妞的目的,我14岁的时候去买了一把吉他,从此开始了十几年的吉他学习的历程。顺便说一下,对于泡妞这件事来说,弹吉他唱歌在90年代的中国还真的有效果。当然现在月亮组出现了,这招不好使了。

附上我弹吉他的玉照一张:
吉他看似简单的乐器,实际上不比钢琴和小提琴简单。以我学习乐器十几年的经验来说,学习过程是没有趣味可言的,需要的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和刻苦的训练。忍受枯燥的乐器学习过程,对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非常无聊,非常痛苦。更何况乐器的痛苦不仅是精神上的无聊,更是肉体的折磨。弹吉他最难受的一点,是左手的指头被琴弦勒得疼。我上高中的时候,曾经因为白天练琴太多,晚上被手指疼醒。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说的前两点。总结一下:

1,学习乐器就意味着不停的重复,这本身在肉体上很痛苦

2,音乐虽然听上去很美,但是练习过程重复千百遍,造成审美疲劳,在精神上很无聊,违反小孩子的天性。

我要说的第3点是:学乐器不仅在精神和肉体上很痛苦,练好了还被要求给大人表演,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小孩子,因为他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他们内心是非常脆弱敏感的。每个人都一样,都渴望被人尊重,小孩子也是如此。所以比起大人的赞扬,小孩子更看重的是大人与他平等相待,而不是把他们当宠物。而很多父母让孩子学乐器的目的,就是把他们当成炫耀的工具:“来,给张叔叔唱一段,给王阿姨弹一段!”——这是我们在生活中见惯的场景。但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内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从小到大,我见过很多父母为了炫耀,而伤害了孩子的内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认为“父母不爱我,我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炫耀的工具而已”。因为在这种“我要你给人表演”的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孩子被物化,成了父母炫耀“教育成果”的工具。这是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的。因为如果你把孩子当作是平等的人,你就不该强迫他在别人面前表演。如果他自己愿意表演,是发自他获取赞赏和尊重的本心,那么父母也不应该反对。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态度:是不是有真实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平衡的内心。这些都需要孩子的内心的自然生长,而不是能通过强迫得到的。通过强迫得到的,只能是奴性的人格和扭曲的内心。在孩子眼中,没有社会阶层,也没有高低贵贱。整个世界和一朵小花一样重要,高贵的小提琴和打击屋檐的雨声一样美。这是人最本真的感受,是最可贵的审美。不要用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孩子清澈的心灵,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感受世界,而不是被强迫坐在琴凳上一遍又一遍地弹奏枯燥乏味的练习曲。

啊,谈到这里又想起了一首歌!

总结一下:

第一,我不是反对孩子学乐器。如果孩子愿意去学习乐器,那么就让他去学,否则不要为了攀比,为了父母的面子去学。如果孩子厌恶学习乐器这件事,那么就应该听他想要做什么,去试着从他的角度理解他的需求。

第二,即使孩子学习了乐器,也不要强迫孩子给人表演。因为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健康的内心,让他沐浴在父母的爱之中,在内心中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要比学会一门什么乐器而重要得多。


    关注 布尔费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