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无胆、好酒无量、好钱无能的黄霑,我们依然怀念他

 

黄霑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五年。...





到今年11月24日,黄霑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五年

自他病故后,香港人开始高度推崇他对香港文化的贡献。香港因缘际会,创造了划时代的流行文化高峰。

而黄霑一手把岭南文化的精髓重新包装,与他和他所在的时代一道,成就了粤语流行歌曲空前的繁荣。

但在他临终前的博士论文上,却写下一个极其悲观的结论:粤语流行曲已完全失去从前的优势。

十五年后,如他所预言,香港的文化生活日趋消极,终于被摘下流行文化光环。

一切可堪回味,就如同罗文在《强人》中所唱:“莫记此中得失,不记恨爱相缠,只记共你当年,曾经相识过!”

黄霑性格出奇,创作出色,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凡人。
黄霑去世那年所绘达摩图


他曾说,尘世间的确有天才,贝多芬是,莫扎特是,但他不是。他自幼喜欢讲粗口,作文间中有错字,填词(自认)经常交行货。

如果有人称他“鬼才”、“传奇”,他会第一个说,他不配。他更接近史学家口中的“ 平凡英雄” ,做人有成,但不少成就,得靠其他凡人协力,和大时代对小人物的慷慨。

他生性亲民,他的书房,没有高墙,书香和老火汤的味一齐扑鼻。在他身上,见到一个流行文化技匠的努力,更多见到一代香港平民的品性和足迹。

家庭·成长篇


黄霑本名黄湛森,黄霑,是艺名。1941年广州出生,在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六。

1949年,黄家做了一个抉择:别了昔日家,由广州乘船到香港,落户深水埗。往后十多年,他在深水涉行路、看戏、念书、唱歌、打架、游走、做梦,跟三百万人在一起,在大中华的边陲,见证香港社会逆流而上,奔向摩登。



早年他入读喇沙书院,后升读港大,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他从小便钟情音乐,16岁拜口琴家梁日昭为师,是学校口琴队成员。

学生岁月最难忘的事件,是他有一次给校长痛骂,他感到受冤,即时脱下总领袖生襟章,对校长说“我辞职了!”

黄霑和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打过架。

那时二人同为喇沙书院学生,他因“兄弟义气”要求与对方决战,打斗不到十分钟,以黄霑伤痕累累而告终。而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他敢怒敢言,因而经常在公众场合爆粗口而被批评。对他影响最深的人是父亲,因为自小听在太古煤仓做苦力主管的父亲讲粗口,所以养成了习惯。


在母亲的葬礼上,黄霑哭成泪人


对于黄霑来说,人生最大的憾事,莫过于1997年在美孚新村发生的一场大火,高龄母亲和年少侄儿被大火烧死。他事后哀叹:“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母亲的葬礼上,黄霑哭成泪人。

情场篇


华娃是黄霑的初恋,当年13岁的华娃参加业余歌唱比赛,当时19岁的黄霑则当乐队鼓手,两人认识后拍拖七年然后结婚。

华娃对黄霑信任,当年他成立新公司时压力大情绪不好,华娃就主动找朋友叫他出去跳跳舞。她后来成为知名歌星,是黄霑的最佳听众。

黄霑与华娃


1968年长子宇瀚出生,1973年又诞下次子宇文,一家四口本也乐也融融。然而,他在华娃怀有三女宇诗时,却恋上了著名女作家林燕妮。

华娃性格刚烈,接受不了丈夫在自己受怀胎之苦时投向其他女人怀抱,于是头也不回地决定跟黄霑离婚。许多年后,黄霑回忆起华娃还是大赞不已。

黄霑与林燕妮的关系维持了14年,期间更合组“黄与林广告公司”,并在金庸见证下成婚,但最后二人分手收场。

黄霑分手后整整不开心了两年,甚至一度想过自杀。但林燕妮却曾经对外郑重否认曾与黄霑注册结婚,黄霑去世后,面对媒体的追问,她表示“没有什么感觉”。

等到黄霑去世后,一班圈中人纷纷跑出来歌功颂德,却唯有林燕妮直言:“虽然词坛上他是一等一的大师,奈何后来时代变了,潮流变了,大众弃他如破履,让他伤心难受,在他死后却善颂善祷,太迟了吧?

黄霑与林燕妮


黄霑多年的红颜知己白韵琴,亦是香江才女,曾在他去世后表示:“也许我没有资格哭得这么伤心,但他的离开真的让我很痛苦。”

1990年代初,黄霑因投资电影及股票失败散尽家财,更负债千万。

这期间,他与比他年轻20年的助手陈惠敏相恋,陈惠敏家境富裕,在黄霑最穷的时候在金钱上帮助他,但黄霑坚持还清所有债务给她时才与她结婚。而且承诺婚后不再花心。

婚后他一直极力保护这位妻子,不让她的容貌在报刊上曝光。陈惠敏照顾了黄霑晚年,在他患病后,陈惠敏一直陪伴左右,陪他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陈惠敏(上)、白韵琴(下图左一)

音乐篇
黄霑于1970年代开始纵横乐坛,有“香港流行词坛教父”之称,写过二千多首名曲,包括《问我》《明星》《始终会行运》《两忘烟水里》及《黎明不要来》等经典作品。

他与老拍档顾嘉辉合作填词、作曲的电视剧主题曲脍炙人口,两人因此得名“辉煌”。两人举办的“辉煌”演唱会,1985年首次演出,连开8场,被称为“辉煌12月”。

他与罗文合作的《狮子山下》一曲最能引起香港人的共鸣,在年前香港经济困难时期,曾被前任财政司长梁锦松用作激励港人,发扬七十年代市民同舟共济,奋发图强的精神。

下左:与顾嘉辉  下右:与罗文
黄霑在音乐上成就辉煌,1990年代连获香港乐坛九大奖项,2000年与张国荣同获CASH音乐成就大奖。在得金针奖后,黄霑把奖杯送到林燕妮家门口,但林燕妮无动于衷。

与其他娱乐圈名人不同,黄霑是少数凭研究而被颁发博士学位的人物。

他不认老,2003年,63岁的他在香港大学修得文化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写的是香港流行音乐,在论文质询会时,无人辩驳顺利过关。
他的博士论文导师刘靖之教授形容黄霑是一位严肃学者。自他病逝后,论文内容被一再转述,成为2004年年底香港文化界一个热闹的话题。

电视、电影、写作篇
黄霑多才多艺,还是香港一大名嘴,主持过香港小姐等节目,穿梭于无线和亚视之间。

他与金庸相熟,当年亚视要拍金庸剧,就由他牵头合作。当年他与倪匡、蔡澜三大才子喜欢喝酒聊天,某天就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直接就做成电视节目?

又能赚钱又有酒喝,于是便找电视台洽谈,最终亚视拍板,做出了名震香江的电视节目《今夜不设防》,三人请来了张国荣、林青霞、王祖贤一众大明星大谈秘闻。

晚年黄霑患上癌症,治疗过程不断掉发,他索性剔光,然后邀请了麦嘉、罗家英做了一个新节目《三个光头佬》。



黄霑喜欢演戏,自己做过话剧。加入影视圈因为形象不好,演了众多丑角,但他一点不放在心上。

在杨凡的《美少年之恋》黄霑曾出演过一个同性恋角色,这是他电影生涯中的一次挑战。

1990年代黄霑经济危机,欠债无数,导演高志森知道他困难,特意找他拍戏,而且是一次性付给他100万,黄霑收到这大礼,当场跪下。而高志森自觉受不起也立即跪还。



左上:和肥肥沈殿霞合作;左下:在《唐伯虎点秋香》里演华太师;右:和谢霆峰母亲狄波拉合作

黄霑做演员没得过什么奖,但对影坛却是贡献良多,1990年凭《笑傲江湖》获最佳电影配乐,其后1991年和2000年又先后凭《黄飞鸿》及《梁祝》再三获得该项荣誉。

他与徐克是知交好友,徐克的许多古装电影都由他配乐填词。1990年,他受命为《笑傲江湖》谱曲,写了六稿,徐克都不满意,他被逼急了,跑去翻古书《乐志》,看到一句“大乐必易”。

心想最“易”的莫过于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到钢琴前反反复复弹一弹还挺好听,于是就写出了《沧海一声笑》的整条旋律。这也是发哥一众明星最喜欢的歌曲。

黄霑和徐克
黄霑是个杂家,音乐、广告、戏剧、影视、写作、主持皆有涉及,皆能成就斐然。他大学毕业后首先进入广告界,做过众多广为流传的广告,“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生仔也好,生女也好,两个够晒数”都是他创作的。

他为人率性,坊间流传他收过100颗伟哥。口边经常挂上不文笑话,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也不避忌,有“不文霑”的绰号,他甚至用这个名字拍过电影和出书。

一本他早年所讲的笑话合集《不文集》已再版61次,破了香港书坛纪录。其余作品有《黄霑不设防》、《我自求我道》等三十多本。



黄霑最后一次公开演出,是2003年一连两场的《学者灵芝黄霑狮子山下演唱会》,叶丽仪、叶振棠、叶蒨文、郑裕玲、郑少秋、郑中基、钟镇涛、谭咏麟及李克勤等助阵,其间他与嘉宾妙语如珠对话,令人难忘。

与肺癌搏斗三年多后,因病情恶化,他于2004年11月24日凌晨12点46分在沙田仁安医院辞世。

黄霑去世后,家属于12月5日下午3时,在香港大球场举行追思会,让公众向他作最后致敬。结果二万多人涌入大球场,比大会初时估计入场人数超出一倍。

叹黄霑
从黄霑身上,我还能看到中国式老才子的遗韵:往往出身不俗,学历傲人,少小便以惊才绝艳的姿态出名,却成就有限。

为什么?因为他们爱玩,不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全用在“工作”这么不好玩的事情上。



对自由的追求,是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承担的挑战。光是聪明,反过来只会懂得说服自己自由不比金钱和权力重要。

香港文化的悲哀之处,是识时务的聪明人有很多,智者却少之又少。因为这是一个以挣钱/消费来定义人生意义的社会。

看见黄霑在生命最后几年追求学问的热切,相信他必定是想超越自己,只不过时间所限,我们已分享不到他的成果。

黄霑写歌靠灵感,作诗靠激情,写广告也要妙手偶得。他率性,对工作对家庭对女人全如此。他财似云来又散财如水,他今朝有酒便今朝醉,明日欠债了,怎么办?没关系,找钱就是……

有识之士曰:“黄霑是一个矛盾又复杂的混合体,这恰恰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此言极是,惟一要补充的是,这个“混合体”其实既不矛盾,更不复杂。人性本来如此,至情至性如黄霑者,更加不足为奇。

说什么复杂,道什么矛盾,不如坐下,饮杯茶,食个包,将这个性情中人的才情表演爱恨交加地细细欣赏。

黄霑一直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性情中人。


    关注 Mtime时光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