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读博有多难?超六成担心毕业,40%心理健康堪忧

 

中国博士生生存状况调查...

绘图:Project Twins

编译 | 于颖卓

编辑 | 吴非

上周,《自然》发布了2019年博士生调查报告(点击回顾)。6320名受访者在讲述读博带给自己帮助的同时,也透露了读博期间遭遇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对毕业前景的担忧。

在这项调查中,来自中国的受访者有690名,也是8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今天,有关这些中国博士生的报告也新鲜出炉,但情况似乎并不乐观。无论是对博士生涯的满意程度,还是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生的评价都低于全球其他地区。尽管如此,仍有高达70%的受访者坚持自己的科研初心,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首选。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5个角度,剖析中国博士生在这项调查中说了什么:

  • 为什么读博?
  • 对读博满意吗?
  • 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 未来想做什么工作?
  • 对想读博的人有什么忠告?
你为什么要读博?
在中国,一旦做出读博的决定,你往往逃不过来自周围亲戚朋友的追问——你为什么要读博?这些疑问的背后似乎包含了多种复杂的感情,有敬佩,有关心,有不解,偶尔也有偏见。当然,无论别人怎么看待,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自己做出选择。只是,在面临读博这样的重大决定时,我们有必要三思而后行,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读博?”

而最新的《自然》调查,也向受访者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当谈起影响自己读博的最重要因素时,超过一半(52%)的中国受访者表示自己“想要从事学术研究”,高居榜首。选择“我对自己的课题很感兴趣”和“我想做的工作要求博士学位”的分别有17%和13%,占据了第二和第三名。此外,有一些人想要出国定居或追求更高的薪水;还有些人则并非自己主动选择读博,而是因为父母的期待、导师的要求或者随大流才稀里糊涂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你对读博满意吗?
相比其他国家的调查结果,中国博士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有些悲观。当被问及自己是否对读博这一决定感到满意时,只有62%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在世界其他地区,这一比例是76%,比中国高了14%。

在给博士生涯满意度打分时,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受访者中只有55%的人表示很满意或者比较满意,比国外低了17%。4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博士项目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仅有5%的人表示超过了预期;而在国外,相应的比例分别为36%和10%。
受访者满意度(来源:《自然》)


此外,开始读博之后,48%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自己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下降了,仅有35%的人表示满意度有所提升。

具体而言,中国受访者对读博最满意的部分在于与导师的良好关系、自己的独立程度以及充足的科研经费,而缺乏就业指导和建议、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够多、工作生活无法达到平衡,则是他们吐槽最多的3个问题。
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不同于国外的受访者,中国博士生关注度最高的是毕业问题。超过六成的受访者都对自己能否按时毕业表示非常担心,40%的人更是将其列为最关心的问题。许多中国受访者都在调查中抱怨:“博士生的毕业压力太大了!”

根据教育部2008-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高校年年都在扩招,博士生队伍变得越来越拥挤,但毕业也越来越困难。2018年,博士生招生人数为9.55万人,在学人数为38.95万人,招生人数比5年前和10年前分别增长了35%和60%。而毕业人数则形成了鲜明对比:2018年,博士生毕业人数仅为6.07万人,甚至不及2009年的招生人数。
2008-2018年中国博士生在学人数、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来源:中国教育部)

在中国的大多数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生除了完成毕业论文,还必须在某些特定的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获得学位。而想要获得奖学金、找到好工作,主要的评价指标也是论文发表情况。这一体系导致许多的科研工作者都在拼命追求论文,也让许多受访者叫苦不迭。一位中国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我们不应该简单追求论文,更应该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做支撑。目前,我所在的学校已经陷入唯论文论的恶性循环中。论文可以解决一切,但其中的问题很多。”

除了毕业问题,工作、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也给中国的博士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当受访者叙述自己的困扰时,“就业成问题”、“经济压力大”、“身体健康受损”、“没遇上好导师”、“找不到恋爱对象”等描述屡见不鲜。

在巨大压力的笼罩之下,中国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似乎也不容乐观。4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因读博引发的抑郁和焦虑问题寻求过心理帮助,这一比例高于其他国家的36%。考虑到许多人并不愿意向别人吐露自己的心声,实际上存在心理问题的博士生比例可能会更高。



值得庆幸的是,与其他地区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较少遭遇虐待与歧视。(至少在问卷调查中,他们是这么说的。)只有15%的人报告遭遇过霸凌行为,而在世界其他地区这一比例为22%。同样,报告遭遇歧视或骚扰的比例只有12%,低于其他国家的受访者(22%)。
未来想做什么工作?
尽管有这么多的不满与担忧,在谈到未来职业时,中国的博士生却似乎比其他国家的博士生更加青睐科学研究型工作。近七成中国受访者都表示,毕业后他们最想在学术界工作,而在国外这一比例仅占55%。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跻身工业界和医药界都成为了受访者的第二和第三大选择。不过,中国受访者对于工业和医药工作的偏好差距并不大;而在世界其他地区,想要投身工业界的人数则是医药界的2.6倍。
尽管中国的博士生和其他国家的博士生一样担心自己的就业前景,但在这一点上,他们似乎显得更加乐观。70%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读博可以大大改善自己的工作前景,90%的都认为读博对找工作有所帮助。而认为读博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几乎没有帮助的中国受访者,只占到了3%——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的12%。

不过,46%的中国受访者都对自己得到的就业指导不满意。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说,他们自己决定了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另外28%的人听取了家人的想法,仅有29%的人从导师那儿获得了有用的建议。
想读博的人有什么忠告?
在这一次的调查问卷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最希望自己在博士开始时就明白的一件事是什么?”虽然这对受访者而言似乎有点事后诸葛亮,但对正在考虑读博的学生来说,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读博不要想走捷径,没有捷径可以走。”

“读博很累,要足够的喜欢与强大的内心。”

“选择一个好的导师真的很重要。”

“研究方向的选择应该多做深入的了解和调研。”

“感觉专业和导师不合适时迅速更换。”

“如果觉得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么再把情景预设的难度提高一百倍试一下;有问题当然要多跟别人交流讨论,但是要提前知道谁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提供可能的帮助,不要病急乱投医;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要依赖别人;如果可以,请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做科研。”

最后,除了博士生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大环境的提升,才能让博士生涯过得更加充实与精彩。正如一位同学在调查问卷最后写的那样:“目前中国的大环境造成了读博的随波逐流,很多学生还没有想好是否要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就选择了读博,却不知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做科研。希望中国的整体环境能越来越好,让学生能够更加从容自如地选择是否需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

https://figshare.com/s/74a5ea79d76ad66a8af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631-z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
《科学美国人》诺奖得主
经典文集
热销中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进入购买页面


    关注 环球科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