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玉清是他徒弟,李健是他迷弟,窦唯找他录音,曾经的流行教父如今却无人识……

 

-...

☆ 点击上方【最爱音乐】置顶哦!我们陪你走在音乐的荒野路
文| 花瓣志 ID:iihuacao


《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曾经来过一位特殊的“学员”。

他是一位74岁的老人,他用饱经沧桑但又轻缓沉静的声音缓缓低吟着《remember me》,惊艳了全场。



四位导师都深深陶醉,安安静静地听完这首歌,似乎他们已经听出来了这位老人是谁。

一曲唱罢,导师们转过身后,庾澄庆立马起身致敬,周杰伦也是诚惶诚恐,见到老人身后有个台阶,即刻跑下评委席,搀扶前辈。
这位老人就是陈彼得,年轻人或许并不认识,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却是台湾流行音乐教父,影响程度毫不夸张地说相当于方文山加周杰伦再乘以二。



我们熟知的《一剪梅》就是出自陈彼得之手,费玉清因为这首歌成名,被人尊称为“小哥”。

他给刘文正写了《迟到》《一段情》,让不温不火的刘文正声名大噪。

还有陈彼得自己编曲演唱的《阿里巴巴》,是那个年代街头巷尾人人传唱的金曲。

陈彼得当时还有一个“救火队员”的称号。无论你是无名小卒,还是歌厅驻唱,只要唱一首他写的歌,第二天准能红遍大江南北。

凤飞飞、高凌风、杨钰莹、欧阳菲菲、凌峰等,都曾因为他写的歌红透一时。

如今他作为《中国好声音》史上年龄最大的学员,出现在舞台上,让人眼前一亮。年过七旬却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有着年轻人无法匹敌的帅气和韵味。



来之前,很多人不解,他早就成为音乐教父,为什么在七十多岁还要来参加这种新人选秀,他想都没想回答道:“我为什么不来?”

人这一生,最容易被盛名所累,盛名之下,因为害怕失败就变得畏手畏脚,但陈彼得不怕。

在他心中没有比音乐更重要的了,他爱的是音乐本身,不是音乐带来的名声和利益。

所以,古稀之年他依旧愿意站在舞台之上,向他的晚辈献唱。这样的魄力,皆是源自心中的热爱。



每天清晨,陈彼得和其他选手一样吃早餐,一样坐上节目组的车去现场排练,还和上百位选手挤在一间等候室里全程跟拍。

这对早已功成名就的他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他不觉得委屈,反而因为能和这些年轻人一同追梦而十分满足。

因为热爱,陈彼得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少年,他把自己活得特别开放,只要他欣赏的东西,他都去学习。



李健的《传奇》,陈彼得是张口即来,周杰伦的口头禅“不错呦”陈彼得也是模仿地惟妙惟肖,还有《听妈妈的话》也唱的别有风味。

他一点儿都不像个老人,他眼中有火心中有光,历尽千帆归来,他还是当年那个叛逆少年。
陈彼得的叛逆是刻进骨子里的,如果没有他大刀阔斧地改造,中国的流行乐至少还要倒退二十年。

1947年,陈彼得出生于成都,原名叫陈晓因。他的父亲是广东潮汕人,母亲是成都人。

3岁时,他尚还懵懂便随父母举家迁到台湾。从此故乡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只剩稀薄的记忆。



大学时期,陈彼得考入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地位相当于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可谓是人人艳羡。

这个前途大好的少年偏偏不按规划的路线前进,他受不了枯燥刻板的知识,受不了学校制度化的管理,他要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怀着对音乐的狂热,他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那时候正是悲伤情歌当道的年代,大街小巷都在放邓丽君和校园歌曲,全都是风花雪月的低吟,缠绵悱恻,悲情哀婉。



陈彼得十分反感这样的音乐,他认为年轻人就该有朝气,有活力,要趁着大好年华肆意痛快。

披头士、猫王这样血脉喷张的西方摇滚乐,让陈彼得找到了灵魂,他决心要把这样的音乐带给年轻人。

他把名字陈晓因改为陈彼得,自制了一把电吉他,便和陶大伟(陶喆的父亲)组建了一个乐队,开始到处演唱。



他从西方音乐中吸取养分,把摇滚、R&B、迪斯科舞曲等西方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这样的音乐在当时无疑于“小流氓”的存在。

这样大胆的举动,让所有的年轻人都为之振奋。在酒吧驻唱时,听到他歌曲的人都忍不住尖叫,欢呼。



那一刻,他看到了希望,他发誓要改变台湾歌坛软绵无力的现状。

大学毕业后不久,陈彼得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在机场的工作,他要搞创作,他要做全中国从来都没有过的音乐。

陈彼得的叛逆源自心中疯长的梦想,而这份渴望带来的张力,能量是无穷的。你清楚你要做什么,并且不畏世俗的眼光,这样的叛逆是难能可贵的。


追逐梦想的人是最纯净的,这样的人也最容易受伤。

陈彼得抱着吉他,开始疯狂创作。天赋异禀的他,很快便放出了夺目的光芒。

他一气呵成地创作出许多经典,《一条路》,《一剪梅》,《一段情》,《迟到》,《阿里巴巴》等,让陈彼得红极一时。最火的时候,电台评选热歌,前三名都是陈彼得的作品。

陈彼得在录音室指导费玉清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一般明星只要火了都会尽量谨言慎行,避免沾惹不必要的是非,陈彼得却偏不。

当时的台湾热衷女艺人,像陈彼得这样的男艺人报酬低的可怜,甚至不足女艺人的百分之一。

为了改变男艺人的处境,他在1980年建立了演艺工会,凌峰、高凌风、张帝、刘文正等人都自愿加入,一起维护男艺人的权益。



这样不羁的行为当然引起了当局的不满,他们开始处处刁难陈彼得。

1988年,陈彼得为凌峰写下《吾爱吾国》。结果是,这首歌还没发行,就收到一纸禁令,胎死腹中。

这让年轻气盛的陈彼得十分气愤,再加上繁重的工作让陈彼得越来越抑郁,他不能集中注意力,也不能创作出让自己满意的音乐,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直到一次演唱会。



欧阳菲菲的演唱会,她邀请陈彼得来驻唱。

面对熙熙攘攘的观众,站在聚光灯下的陈彼得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抑,歌曲唱到一半,他扔下话筒,转身径直离开了舞台。这样的行为让所有人都错愕了!



后来陈彼得回忆,还是满眼泪光:“我在这儿再站一秒就会休克,一分钟都待不下去了,必须马上离开这个地方。”

他太爱音乐了,他不能接受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被排挤,被压抑,这个从不妥协的少年,活生生把自己憋成了抑郁症。



这样一个乐坛传奇竟以这样一种方式逃离了他热爱的音乐。

人这一生,越想要逃离的,往往是心底最难放弃的,越是耗尽光阴看淡的,往往是仍在胸口滚烫的。
真正的热爱是内心喷涌出的能量,不是苦苦坚持,而是伤你再深,也欲罢不能。

陈彼得离开了,放弃音乐的决定让他痛苦不堪,他迫切地想回到故乡,或许只有这片和自己血脉相连的土地才能给自己力量。



但当时的从台湾回大陆的路已经被严密封锁,陈彼得无法抑制自己的思乡之情,他辗转日本和香港,历经坎坷,终于踏上了朝思暮想的故土。

他直奔出生地成都,去寻找母亲念叨过一万遍的担担面。他一口接着一口、狼吞虎咽地吃面,豆大的泪水止不住地掉进碗里。

那一刻,他决定留下来。



他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广州买了一处房子安居下来。他把自己清零,决定重新开始,努力对抗着抑郁症。

他在广州市西郊,租下了一家小门面,开了一家名叫77g的小餐厅,他努力不去回想以前,努力躲避着音乐。



看着食客来来往往,和他快活地交谈,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这样岁月静好的日子让陈彼得渐渐平复了心情,抑郁也逐渐离他远去。

做一个好厨师,安稳度过此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骨子里的不羁让陈彼得不愿如此。

病情稍微好转,他便义无反顾地重拾伤他最深也给他最大能量的音乐,但是,为了维护音乐的纯洁,他决定不再踏入纷繁的娱乐圈,他只想用心创作。



1997年,陈彼得遇到了他厮守一生的太太,结束了孤独漂泊的生活。太太是个江西人,姓钟。三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陈彼得饱含深情地给他取名“陈与钟”。

从此,陈彼得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经常自己作曲,写歌,唱给妻子听,唱给儿子听。



音乐早已融进了他的生命,他可以放下浮华,放下鼎盛的名声,但他如何也不能舍弃音乐。
如果说年轻时的陈彼得是一壶沸水,满溢的热忱里翻腾着大大小小的灵感泡泡,经历过风雨后的他更像是一碗老汤,醇厚了、沉郁了、温润了,岁月经年,热血犹在心中。



2001年,57岁的陈彼得跑皇城根下搞了一个录音棚,和年轻人交流,和他们一起玩音乐玩摇滚。窦唯、鲍家街43号等经常来他这里录音,年过半百的陈彼得像长者也像孩子。

他会下厨给这些乐手做好吃的,也会给他们音乐上的指导;此时,他像是他们的父亲。

他也会和这些小年轻一起唱歌,玩摇滚,激动起来,热血沸腾;这时,他仿佛还是年少的模样。



那些玩摇滚的年轻人都很喜欢这个老顽童,一年陈彼得生日,崔健还特意为他张罗。

在微博刚刚风靡时,陈彼得便注册了微博,他还是像年轻时一样,对新事物有极大的兴趣。

他会经常发一些自己弹奏吉他的视频,还把吉他谱分享给年轻人。



他爱上了传统诗词,为了推崇传统文化,陈彼得给诗词谱曲,十几年来从不间断,至今已有一百多首。

陈彼得用心地过着每一天,他说他希望百年之后他的墓志铭能写着:

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一个热爱故乡的人,一个热爱世界的人。

今年三月份,陈彼得登上了《经典咏流传》的节目,用摇滚演唱了一曲《青玉案·元夕》。



前奏一响,失真的吉他划破空气,炸裂的鼓点瞬间点燃热血,连评委都震惊地捂住嘴巴。他的声音高亢粗砺,极具穿透力,这样的演绎方式前所未有。

歌到高潮,他挥舞手臂,直指苍天,满腔热血激情迸发,豪气冲天!



背着吉它的他仿佛一位行走江湖的大侠。

卢梭曾说: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心和他的爱好遭到了破坏,他如花似锦的年华就会像春梦似的消磨过去。



而陈彼得坚守着自己的热爱,他永远都活在生命的春天里。

音乐让他永葆青春,当你看见他热血沸腾地嘶吼,你就知道,虽然外表刻下了时光的印记,但他还是当初那个少年。

正如陈彼得所说,他代表“昨天”,周杰伦他们代表“今天”,这些参加海选的学员都是“明天”。



而追求梦想是一个永恒的过程,不受年龄的束缚!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刻,梦想不因年龄而远去,70岁,你依旧很酷!

再遭官媒点名怒批!又是德云社!又是张云雷!


闲鱼数据曝光:北京女人喜新厌旧,中年已婚男更勤俭持家?


“91岁,感染艾滋”:丑化老年人的性需求,这是21世纪最没品的玩笑


恋爱5年被绿4年:隐瞒真相的帮凶都说为了我好?

这篇文章来源于花瓣志( ID:iihuacao),她们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去感受温暖。你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还记得去关注花瓣志(ID:iihuacao)。

责任编辑:苗苗    商务合作请添加QQ:1900556960


    关注 最爱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