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之城》—翡翠是怎么后来居上的呢?

 

不玩漫天要价的游戏,只做大自然翡翠的搬运工【绿光之城翡翠】瑞丽地区规模最大的翡翠专业微信公众平台,最具影响力...






不玩漫天要价的游戏,只做大自然翡翠的搬运工

【绿光之城翡翠】瑞丽地区规模最大的翡翠专业微信公众平台,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每天发布翡翠珠宝等优质内容,记录不一样翡翠人生,【朋友们】关注或分享公众号文章到朋友圈,均赠送礼品赌石一块,详情电话咨询:13759227772

翡翠发现于何时,何时跻身中国玉器行列,虽说有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普遍说法,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普遍的说法是,翡翠明末清初由缅甸传入我国,因清廷统治者喜欢,特别是受到慈禧太后激赏,从而在中国风靡起来,成为中国玉器中的后起之秀。这就是说,翡翠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不过三百年时间,而真正“火”起来广受追捧的时间则更短。



这种说法依持的根据是,从考古出土和宫廷珍藏来看,至今尚未发现明朝以前有翡翠。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在明代,翡翠尚无任何进入内廷的文献记载和实物证据。明十三陵发掘了定陵,在这座明帝陵寝中,出土了不少陪葬玉器,却没有一件翡翠。试想,如果翡翠在当时盛行其道,广为世人所认可,很是喜欢玉器的万历帝朱翊钧不会不选翡翠作为陪葬品的。

但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翡翠早已进入中国,根据是“翡翠”的名称在汉代就出现了。翡翠本鸟名,但班固《西都赋》中有:“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张衡的《西京赋》亦有:“翡翠火齐,络以美玉。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两赋中所提到的火齐、悬黎、随珠,都是古时宝石的名称。而《淮南子·认间训》也把“犀角、象齿、翡翠、珠玑”并列而提,由此可见,“翡翠”一词在古代可以用于飞禽,同时也是宝石名称。南北朝时梁朝的《玉台新咏诗序》有“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之说。到了宋代,更有言之凿凿的记载,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述了他所珍藏的一件翡翠——

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颖州时,尝以示僚属,座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其后,余偶以金环于罂腹中磨之,金屑纷纷而落,如砚中磨墨,始知翡翠能屑金也。

两种说法都有根据,长期以来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在这两种说法之外,尚有第三种说法,只是听到的人较少,除了一些专家学者感到极大兴趣外,其他人并没有去探究。这第三种说法把翡翠的身世推到一个更为遥远缥缈的境地。

章鸿钊在《宝石说》中记载:“罗雪堂家藏翡翠刀柄,云洛阳出土者,花纹同谷璧,故断为周物。(图存《石雅》上编第三卷)今虽未能明辨其是非,顾亦不得谓周时必无翡翠也。”罗雪堂(1866-1940),即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甲骨学和敦煌学的奠基者罗振玉,字叔蕴,浙江上虞人。1911年当章鸿钊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科大学地质学科时,“先是奉罗叔蕴夫子手谕,约予毕业后,担承京师大学农科大学地质学讲师。盖罗师时为农科大学校长也。”(章鸿钊《六六自述》)罗振玉是位考古大家,又是章鸿钊的恩师,而章鸿钊作为中国地质学会首任会长、研究翡翠自然历史的开山鼻祖,没有见到实物,大概是不会妄言的,更不会将图片收录于他的《石雅》中,并清楚地注明“周代翡翠器”,“上虞罗氏藏。”

章鸿钊的这一说法如果成立,那么翡翠在中国发现并被应用的历史,一下子向前推到了周代。

《宝石说》中对翡翠的历史还有更供人遐想的论述。“尤可异者,日本与朝鲜本不产玉与翡翠,乃其发见之古玉中翡翠尤多于玉,识者莫不断为自中国输入者。”章鸿钊援引日本考古学者滨田耕作的研究报告:“日本古时之勾玉,不仅古墓中有之,其出于石器时代之遗墟者亦不少,且其大部分实非玉,乃翡翠也。”章鸿钊基本认可日本学者的观点,即翡翠是从中国经由朝鲜,或者从中国南方直接输入日本。

章鸿钊在《宝石说》中关于翡翠的记载,成为后世翡翠学者广泛征引的圭臬,引出了很多讨论,虽然大多数学者对此持保留看法,甚至引发了日本古时是否出产翡翠的话题,但见仁见智,难有定论。

在我查阅翡翠历史的有关文献中,时间较早、言之确凿、可靠性比较高的记载,要算是《徐霞客游记》了。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春,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至滇西,农历四月十二日,他渡过水流湍急的潞江,登上被称为“天界”和“高脊排穹”的高黎贡山,再沿岭西古道而下,到达腾越即今天的腾冲。此前在大理和保山,他已注意到市场上的翡翠交易,当时这种来自缅甸的石头,人们还不把它叫做翡翠,而叫做翠生石。“观永昌贾人宝石、琥珀及翠生石诸物,亦无佳者。”永昌就是今天的云南保山。徐霞客在腾冲共40天,重点对那里的火山、地热、山川、物产、民情、风俗进行了考察,留下了四万多字的游记,其中记述了他与翡翠的一段缘分。这段缘分,起自别人给他介绍的一位玉商潘捷余,《徐霞客游记》记云:“遂往晤潘捷余,捷余宴贾宝舍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多位经常往返中缅的玉石商贾:“潘生一桂,虽青衿,而走缅甸,家多缅货,时倪按君承命差来觅碧玉,潘苦之,故屡屡避客。”又记:“同往苏元玉寓观玉……皆为簪,但色太沉。”“潘捷余以倪院承差苏姓者,索碧玉宝石,窘甚。”这时候,他对翡翠已经有自己的认识,甚至可以说已经很感兴趣了:“潘生送翠生石二块。苏元玉答华茶竹方杯。”当他归途再返永昌时,特地拿着友人相送的石头:“导往碾玉者家,欲碾翠生石印池、杯子,不遇,期明晨至。”“



    关注 绿光之城翡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