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世家张克群:我教育高晓松只有这两个秘诀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



中国网评高晓松是,中国最重量级音乐人之一。

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没有强大的教育背景和,文化底蕴,一个人无法有这么多,身份加持。

有网友评价高晓松:智商、情商都很高,出生清华世家、耳濡目染,“见识”很广,很是羡慕。



谈及对高晓松的教育,他的妈妈、梁思成的弟子、清华世家的张克群却说:

“我教育孩子就只有两条:自尊心、求知欲。”

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方法,这两点恰恰是我们教育中都能做到却容易,被忽视的诀窍。

自尊心,孩子人格的盔甲


高晓松上小学时,有一天回家跟妈妈说:“老师总夸那个女孩好,我非要念得比她好不可。”

高妈妈(高妈妈)说这就是,自尊心的体现。

心理学上讲,自尊心是孩子对自身价值,的积极认知。

被保护了自尊的孩子积极、乐观,更愿意与人交流,更懂得尊重他人。

在一期《老师请回答》上有这样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家庭:

7岁的邹骁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说如果考不好试,就会被妈妈打,连续考不好,就连续被打。

在与老师单独谈心时,老师问及他不开心的原因,他哭的非常伤心:“妈妈说我是二百五。”



邹骁觉得妈妈对自己,不尊重、不认可,他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没自信,导致成绩下滑;成绩差了妈妈会打会骂、他更自卑,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孩子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潜在力量。

得不到尊重的邹骁,自尊心严重受挫。

邹骁胆怯地说:“如果我努力还是能更好的,请妈妈不要再说我,是二百五,我想让她能,多给我几次机会。”



自尊心被好好保护的孩子,往往自信、乐观、豁达,反之则自卑、懦弱甚至极端。

妈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承诺尽力去改正。

两周后,节目组再次深入去了解邹骁,一家的情况。

爸爸说,家里以前一到辅导作业,就剑拔弩张的气氛没了,妈妈和孩子都在,努力成长的过程中。

曾皱着眉的邹骁一展笑脸,妈妈再也不吼骂了,他有信心学习会越来越好。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期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

得到尊重的孩子,自尊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才会接纳自己、充满自信,无论是学习还是人生中的挫折,都敢于积极面对、锐意进取。

不当众指责、不随便给孩子贴“笨蛋、没出息”之类的恶意标签、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让自尊心成为孩子人格中最,强有力的铠甲。

当他离开父母的庇佑才能,更好地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翱翔。

求知欲,探索世界的钥匙


高妈妈说:“求知欲怎么培养,就是孩子问什么问题你都,得回答他。”

达尔文说:广泛的求知欲,能使一个人成为系统的,博物学家。

有个根据真人真实经历改变的,泰国暖心短片《豆芽》:



小女孩跟着妈妈,在市场卖菜,经过观察,她发现隔壁卖豆芽的,生意比别家都好。

她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的那么好?”

妈妈说:“因为只有一个卖豆芽,的摊子。”

“那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回答:“我们试试。”



母女两买来种子,准备好工具,满怀期望地种下了种子。

因为缺乏经验,刚出土的豆芽因,阳光暴晒而全部夭折。

妈妈说:“我们再试试。”

女儿很好奇怎样打理才能,种出好豆芽,于是,母女两找来种豆芽书籍。

按照书里讲的,方法第二次试种,却再次失败。

母女两找原因、想对策,发现是因缺水导致。

看着存折上所剩无几的,资金,两人想出了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做浇灌豆芽的自动洒水装置。

第三次,女儿问:“妈妈,我们会成功吗?”

妈妈笑着说:“我们试试。”

豆芽终于种成功了。



女儿说:“妈妈说的‘我们试试’就像神奇的养料,滋养着我的好奇之心,让我的知识之,树成长的无限繁茂。”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而好奇心催发了一个人最,原始的求知欲。

在妈妈的引导下,女儿的求知欲之门被开启,促使她不断的学习、进步。

短片中小女孩的原型,现在已经完成了博士学业,获得了大额奖学金,目前在瑞士工作。



求知欲是孩子对知识,一种内在的渴望。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妥善,地解决孩子探索世界的每一次提问、让孩子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积极引导。

爱读书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样


如果说自尊心和求知欲是孩子成才的内因,那家庭环境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外因。

张克群(张克群)的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母亲陆士嘉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

张克群说,从小爸妈在家里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读书,受父母影响,她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而她的这个习惯很好地,传给了高晓松(高晓松),这也就是为何网友评价高晓松博学而又,有文化底蕴的原因。

现实中很多父母往往希望孩子,不玩手机、不恋电脑、电视、IPAD,期望孩子自律、自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而自己却在电视、电脑、手机之间流连忘返。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杨绛先生这样回答: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

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

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

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

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杨绛和钱钟书夫妻俩,都爱看书,渐渐地影响了女儿钱媛。

杨绛先生说:

“女儿见我和锺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

读书是一个增长知识,和内省的绝佳途径,通过读书可以让,孩子遇事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

被尊重的孩子自信、乐观,求知欲开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通过读书可以让,孩子知世界、识万物。

拥有被尊重的自尊心、强烈的求知欲和,爱读书的习惯,不一定能培养出,多么成功的人才,但一定能培养出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而孩子的拥有这些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努力。

愿你是这样的父母,也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此幸运。

共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作者:米儿,一个在育儿路上奋力探索,的宝妈,喜欢牵着孩子的手,与他一起自由自在成长。









    关注 木棉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