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永远的马金凤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1990年,马金凤(马金凤)在北京亚运会,艺术节上表演《穆桂英挂帅》(资料图片)
01
这些年,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马金凤听从儿女的劝告,对外的活动少了,大部分时间,她住在青岛的儿子家,或郑州的女儿家休养。

山东曹县以出了,一位豫剧大师而自豪,先后修建了金凤桥、金凤亭、金凤纪念馆,还建了一座以马金凤(马金凤)的,名字命名的大戏楼。2012年11月,马金凤(马金凤)应邀参加,了落成典礼。

然而,常常萦绕在马金凤心头的,还是对洛阳浓浓的思念,她的内心深处,藏着深深的洛阳情结。

洛阳,成就了她的事业,也留下了她最珍贵,的人生记忆。

她的弟子,现任洛阳豫剧院院长的关美利,去青岛看望她。她紧紧握住关美利的手,问长问短,说起洛阳的许多话题,情不自禁眼含泪花。
02
有一次,跟随马金凤多年的助理、和她情同母女,的王襄翠去看她。

她悄悄说:“翠,我跟你商量个事。我还想回洛阳我那个家住,孩子们忙,我不要他们管。到时候你白天忙你的,晚上去陪我住就行,好不好?”

王襄翠笑了,说:“不行!老师您这么大岁数,谁敢让您一个人住,一个人在家?”又开玩笑说:“市委书记也不敢答应您!”

2019年4月春光正浓、牡丹绽放的时候,“洛阳牡丹”马金凤回来了。

4月11日,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亲切会见马金凤(,马金凤),他代表洛阳市委、市政府对马金凤(马,金凤)的非凡艺术成就、高尚艺术境界和德艺双馨,的情操表示敬意。

他说:“马老是中国戏曲界的‘洛阳牡丹’,是洛阳的骄傲;我们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举办马金凤(马,金凤)艺术周,希望‘两朵牡丹’在洛阳交相辉映。”

马金凤紧紧握着李亚的手,说:“我永远是洛阳人民的女儿,今后要把更多优秀作品和演出,献给洛阳人民!”
1957年,马金凤(马金凤)在洛阳,拜梅兰芳为师(资料图片)
03
4月27日晚,马金凤(马金凤)艺术,周在洛阳歌剧院隆重启幕,剧场里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开演之前,马金凤(马金凤)在众人簇拥,下来到剧场,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致敬,还有一些戏迷走到,她身边向她问好,拿出手机拍照,她的周围很快形成,了一个欢乐的漩涡,很久才平静下来。

首场演出《穆桂英挂帅》,担纲主演的是马金凤(,马金凤)的亲授弟子,洛阳豫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关美利。

演出结束,舞台上举行了一个马金凤(马金凤)向,弟子赠送凤冠的简短仪式。

当关美利从马金凤(马金凤,)手中接过凤冠,鞠躬致谢,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依偎,在老师身旁合影的时候,马金凤流泪了。

她也许又想起了60多年前梅兰芳先生,收她为徒,并向她赠送凤冠的往事。两顶凤冠,象征着戏曲艺术,的舞台传承,也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接下来两天演出的是马金凤,(马金凤)的代表剧目《花枪缘》和《花打朝》。

为了给更多的马派弟子创造登台,演唱的机会,艺术周主办方安排,了多人领衔主演、轮番上台的方式。

《花枪缘》中,饰演主角姜桂枝的,分别是来自河南省豫剧二团,的柏青、开封市豫剧院的杨晓青(杨晓青)和,山东济宁的刘淑芹,三位都是卓有成就的,国家一级演员。

《花打朝》中,饰演主角七奶奶的则是,更为年轻的中国戏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谢彦巧、著名优秀青年男旦演员刘冰和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优秀演员李焕娜。

洛阳观众更为熟悉的著名,演员赵晓梅(赵晓梅)和许青枝,在剧中饰演了配角。这几天的演出,可谓马派弟子阵容,的一次大展示。

熟悉的剧情,还有熟悉的马派艺术的,唱腔和艺术风格,使许多老戏迷沉醉其中,这么多优秀的马派弟子在演唱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如群峰竞秀、百花争艳,令观众大饱耳福、大开眼界。
04
4月30日晚,艺术周最后一场戏是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演出的现代戏《马金凤》。领衔饰演马金凤(马金凤,)的是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刘雯卉。

马金凤(马金凤),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这位演了一辈子戏的,豫剧大师,第一次看关于自己的戏,这是她的人生故事第一次被,搬上舞台。

戏中人,戏中事,戏中戏,风雨沧桑,云卷云舒,多少往事,多少感慨,在她的胸中回旋激荡。

演出结束,马金凤(马金凤)上台和参加演出,的演员一一握手。然后,她坚决推开周围,搀扶她的人们,执意走到舞台中央,向全场站立、久久不愿离去、一次次鼓掌的观众,鞠躬,再鞠躬。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观众席上,大家一起唱着。

永远的穆桂英,永远的马金凤,永远的“洛阳牡丹”。她是洛阳的,也是河南的,更是中国的。

这位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她的艺术人生和她,创造的舞台传奇,将被永远载入洛阳、河南、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史册。
2019年,马金凤向弟子赠送凤冠(鲁博 摄)



作者简介
张文欣,1948年生,河南汝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主席、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牡丹》文学杂志主编。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洛阳市写作学会会长。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已发表出版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文学评论300多万字。著有纪实文学集《灿烂人生》《大路歌》《时代记忆》《洛阳当代著名文艺家素描》、散文随笔集《秋水红尘》、人物传记《陈俊武传》等,主编《河洛文丛》《河洛水韵》等多部文学作品集。作品曾获《人民文学》《莽原》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和韩文。

朗读者

洛报融媒记者 许晓洁

投稿邮箱

fukanbu123@126.com

往期回顾:

【夜读】老城情未了

【夜读】喝汤了吗

【夜读】我家就在涧河边

【夜读】我生命中的西工小街

【夜读】文峰塔下忆童年

【夜读】画出来的信

【夜读】西苑路

【夜读】1981年的洛阳老城



来源:洛阳晚报副刊

编辑:付璇

审核:徐翔
点亮在看
分享感动




    关注 洛阳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