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农校街小学往事

 



资料图片(李铁成提供,文图无关)
01
听母亲说,我小的时候我们搬过很多次家,先是九龙台,后是北大街,到我上小学时又搬到了仙果寺街,再后来是丁家街、义勇街。频繁搬家的结果就是我和姐姐们要不断转学。

我上小学时是1972年,那时是春季开学。过了春节,背上妈妈缝的花布书包,我成了农校街小学一(2)班的学生。

农校街小学,当时我觉得这名字好土,不像姐姐们上的敬事街小学,刘少奇曾视察过,有着骄人的历史。

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农校街小学也不差,农校街原来叫察院街,察院就是明清两朝举行科举考试的地方。

1905年科举被废除,这里便改成了法政蚕桑学堂,到民国时,又设立了河南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这所农校便是农校街小学的前身。

我记得那时校门前很宽敞,校门口有个卖零食的老大爷,提着个竹篮,里面有大绿豆、糖稀和花米团儿。

大绿豆用报纸卷成的纸筒来装,两分钱可以买一小筒,撒上盐,吃起来香香的。

糖稀是装在碗里的,买的时候,用两根小棍子挑出来一点,你可以不停地搅,直到把它从红褐色搅成白色。

那时候吃独食的人是没朋友的,一个人吃,旁边几个好朋友眼巴巴地等,接着大家就你嗍一口我嗍一口地分享,开心得什么似的。小孩子的友谊是靠吃来维系的。
02
在孩子眼里,校园实在太大了,从大门口跑到最后面累得气喘吁吁。

我们一(2)班在最后面高台上一间坐北朝南的瓦房里,房梁高高的,很是气派,我猜那是旧察院办公的地方。

教室门前有棵大椿树,枝繁叶茂,一到春天,树下便生出许多身上长着小白点、会蹦的虫子。到了秋天,这些虫子就变成红翅膀的“花豆娘”,偶尔飞进教室,男生们一通乱捉,女生们在一旁尖叫。

教室下面是操场,因为地势最高,下了课,我们可以站在教室门口看热闹。

记得右手边有高低杠和单杠,男生们总是不停地攀爬、奔跑,女生们则爱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跳房子。

我的同桌是个瘦瘦小小的女生,我俩都不喜欢热闹,下了课便手拉着手在门口看。

有一天下雪,我脚下一滑,差点儿摔倒,她一把拉住我,说:“看,我救了你一命。”这情景很暖,我一直记得,可惜,我记不得她的名字了。
03
我们的班主任黄老师是一位中年女士,教我们语文。我是个乖学生,语文好,普通话说得又标准,是经常被提问和表扬的对象。

有一次,班里来了很多听课的人,同学们都格外紧张。我记得那是个晴天,阳光从南边的窗户照进来。

挑人读课文时,黄老师又点我名,我表现得很不错,受了表扬。至今我都记得那篇课文的开头……

那个时候学校把家离得近的同学编成课外学习小组,放学后大家一起做作业。我们院儿比较大,小组活动便在我家开展。

从屋里搬出吃饭用的小桌,再拿出几个小板凳,六七个同学围在一起写作业,有男生觉得拘束,便自己找地方,趴台阶上,趴墙上,什么姿势都有。

在我的记忆中,一年级的同学总是打打闹闹的,但我们小组不这样,男生女生都很乖,写作业,吹牛,玩打仗,仅此而已。

有个女生有一次穿了一条白裙子,带白纱和蕾丝花边的,看上去像个小公主。她用普通话告诉我们这是她爸爸从上海买回来的,听得我们几个女生嘴张得老大。

上海,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令我们心生向往。从此,她身后便常跟着几个小迷妹。
04
那时候住房紧张,每家都只有一间房,男女老少挤在一起,夏天屋里闷热,大家干脆搬了竹床到院子里休息。

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疯累了便往竹床上一躺,仰望天空。

那时的星星真多,真的是繁星点点,中间有条白色的星带,大人说那是银河,兴致来了,还会讲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的恩怨故事,一边讲,一边给你摇着蒲扇,叫你听着听着就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那年的秋雨淅淅沥沥下得格外勤。

一个雨夜,姐姐的同学来找她,还带着外甥和外甥女儿。

好像是停电了,屋里点着蜡烛,姐姐和她的同学挤在一起说悄悄话。我听到姐姐的同学说她小姨死了,她小姨是我们班一个男生的妈妈,听说长得非常漂亮。

我这才看了一眼那个男生,果然是我同学,干干净净地站在那里,没有哭。

他妹妹也没有哭,只是紧紧靠着他。

很久以后,我还觉得那夜的雨下得有点凄凉,以至于每到下雨的夜晚,我心底便会生出丝丝的忧伤。

我还记得那个男生的名字,向阳。

那一年,我的太姥姥没有迈过八十四这道坎儿,这个小脚的东北女人要强了一辈子,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和儿媳先后病逝。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打击也没能打倒她,在我们家,她“指点江山”,每天活得精神抖擞。

当时,她穿着奇怪的衣服躺在床上,再也不能举着拐杖、踮着小脚,满院子追我们了。

那一年,我的猫也死了,是一只狸猫,常常趴在窗台上晒太阳,冬天还会钻到被窝里给我暖脚。它是不小心吃了耗子药死的。

我们找了个小盒子装它,一群小朋友排好队,学着大人的样子,无比庄重地把它埋在了院子的角落。那是我养的第一只猫。

1973年的春天,我们又搬家了,我从农校街小学转到了古香小学,升入新的年级。

多年后,在郑州碧沙岗一家书店里,一个男生盯了我许久,问:“你是不是在农校街上过小学?”我惊呆了,他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说:“我是你的小学同学呀。”


作者简介

姚智清,女,60后,洛阳师范学院教师,《洛阳晚报》专栏作者。

朗读者简介

岚宝,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洛阳女青年一枚,洛阳声坦文化传媒签约有声书主播。洛阳声坦文化是一家以有声小说、有声漫画配音、培训等为主营业务的配音文化公司,公司代表作品:有声漫画《医妃倾城》《她的微笑像颗糖》,有声小说《天煞神算子》《人皮古卷》《九天至尊》《黄河古事档案》等。

投稿邮箱

fukanbu123@126.com
往期回顾:

【夜读】回家吃饭

【夜读】春天去西泰山,看杜鹃花为情而痴

【夜读】他和她,给对方念了十几年书

【夜读】老城油旋香喷喷

【夜读】奶奶的手擀面

【夜读】老城老澡堂

【夜读】洛河:在水一方

【夜读】菜根香


来源:洛阳晚报副刊

编辑:连漪

审核:徐翔
点亮在看
共忆往事




    关注 洛阳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农校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