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长必看!9.2分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口碑炸裂!...



作者:枕边酱

图片:来源网络

《安家》大结局后,短暂陷入剧荒。

无意间点开《人生第一次》,妈呀,真好看,灵魂被震撼。

由央视网出品,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人生第一次》,豆瓣评分高达9.2。

片中截取了万千,普通中国人,一生中12个普通的“第一次”:

出生 上学 长大 当兵

上班 进城 买房 结婚

退休 相守 养老 告别

这些“第一次”所串联的,正是每一个普通人,平凡而又璀璨的一生。

01

人生初见,春和景明

关于万物之始,我们总是心存浪漫。

然而对其中的艰难,有时我们无法预料。

在中国,平均每一天约有,5万人来到这个世界。

这意味着有5万位准妈妈,正在经历,各种各样的生产过程。

生产,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反而惊险重重。



假如人生中有10分痛苦,必须学着去承受。

那么生孩子,起码要占5分。

西医将疼痛分为10级,极限疼痛是10级。

而分娩疼痛达到了9.7级。



纪录片中是这么形容的:

就像有人要从你,鼻孔里挤出一个西瓜,

或有人用尖头皮鞋,不停地踢你的肚子。

已经是第二胎的吴丽辉,还是无法忍受分娩疼痛,大声喊着快点打无痛针。



这一针,要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



还有些高龄产妇宫缩时发起,高烧,随时威胁婴儿健康,不得不进行剖腹产。

27岁向爽,却要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

因先天性心脏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她需要立即,接受心脏外科手术。

但此时的她,怀孕27周。

此刻做手术,肚中一对双胞,死亡风险高达30%。



甚至大出血,永久失去子宫等,医生把所有风险都告诉,了家属,丈夫和妈妈在门外哭。

心脏骤停,血液在体外循环。

艰难等待一小时后,好在手术顺利,母子平安。



丈夫王翔,激动喊出“此生我就守着他们,三个人过”时,那是中国人无时,不忘的责任与担当。

相信经历过怀胎十月的妈妈,们会懂,生育是个充满艰辛,和风险的过程。

网友:剖腹产手术刚过六个小时,护士来拔了我的尿管,然后逼迫我下床。

我在妈妈的帮助,下艰难地坐了起来,然后强撑着挪到了床边。

脚下地的那一刻,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我的眼泪大颗大,颗的流了下来。

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撕心裂肺的疼痛!虽然只是下地站了几秒钟,但是那种疼痛已经深深地,定格在记忆里,不愿意再去体会。

母亲真的很伟大,人生初见,春和景明,夫复何求?
02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第一集看完后,不敢生孩子。

第二集画风一变,又成了骗人生孩子系列。

如开篇嘉宾高亚麟所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



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克服离开父母的焦虑。



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

大哭大闹,一刻也不能和父母分开。



但也有小朋友,表达什么是勇敢。

通过纪录片,第一次感受到,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是,多么辛苦。

不仅哄吃哄睡,连小便了几次,家长都要问。

问小朋友,长大了想干什么,其中一个男孩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因为看到自己的爸爸,很辛苦,所以长大想当爸爸养家,为孩子能体谅父母动容。

问小孩子:谁是你最好的朋友。

孩子们的“单箭头”友谊,让人捧腹。



还有一个叫雨晴的小姑娘,阳光开朗,会弹钢琴,擅长表达,感觉大城市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我不仅不会弹琴,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独自,出门倒垃圾,倒完垃圾我就忘记自己家,在哪里了。

这些孩子欢乐的童年,让人感受到新生命的美好。

小孩子无条件的爱爸妈,活泼可爱带给人快乐,仿佛孕育中所有的辛苦,又都是值得的。
03

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种子被埋在大雪下

安静发芽

老枯树在夜里

长出一根新枝丫

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到的地方

偷偷长大



第三集讲诉的是,云南偏僻村庄的,一群留守儿童。

通过学写诗歌排解孤独、打开心扉的人生成长故事。



在中国,很多孩子的命运和,高考相关。



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上,许多作文题目里,有这样一句话: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但漭水中学的811个,农村孩子,学诗歌是必修课。



无益于升学率,为什么还要教诗歌?

因为只有一半学生,能考上高中,走出大山的孩子,很少会回来。

校长说:诗歌可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个人。

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12岁的施应锁,家里最贵的财产,是位于半山腰的房子,和一头牛。

因为山路远,他只能寄宿在学校,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诗歌。

害羞的他,课堂上并没有写出来,却在回家放牛的时候,迸发灵感。



校长说,这里的孩子太懂事,也太安静了。

就像后山奔腾的瀑布,突然就没有了声响。



父母外出打工,他们默默接受,不哭也不闹。

12岁的穆庆云,就是一个人住家里。

篝火下的诗歌课,让她找到和母亲沟通,情感的密码。



她将自己写的第一首诗歌,读给母亲听。

小鸟是大鸟的孩子
白云是蓝天的孩子
路灯是黑夜的孩子

母亲去广东的时候

我把我的鞋
放在母亲鞋的旁边

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不善表达的母亲,一下子就被触动了。

纪录片里孩子们写了,很多诗,我最感动的,还是诗歌让原本不善,表达的山村人,

可以向亲人传递,她们真挚的情感,看着看着眼泪就不听话了。

有人为无尽的黑夜写诗:



有人为广袤的宇宙写诗:



有人为下雨写诗:



校长特意,从北京请来了艺术家,把孩子们的诗都画,在村子墙上。



考大学,不考诗歌。
但是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这样的教育方式,真是洗涤灵魂,为校长点赞。
04

一趟开往梦想的火车,一艘承载未来的大船


还有一集《进城》,对我触动很大。

王银华,苗族人,务农。

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在家非常努力,非常努力的种地,一年收入也只有3500。

由于丈夫不能干重活,她想出来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但家里所有的人都,在阻止她—进城。







别人告诉她,如果出去打工,这个家就散了。

别人告诉她,对待孩子,陪伴最重要。

别人说,是不是想让下一代跟你一样,也去打工。

甚至吓唬她,说大城市上厕所都要花钱。

虽然王银花明白,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但眼睛里,写满了不甘。

顶住周遭亲戚邻居的,一众反对声,出现在曲靖开往上海的,k740列车上。

那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抗争与倔强。



好在有刘增雄这样的人,带领乡亲们外出务工,虽然离家时,听到小女儿的哭喊,也止不住掉眼泪。

但离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

他在上火车前,事无巨细的交代大家,上厕所要插门,到了上海要注意垃圾分类,这些细节非常触动人心。

会让从未坐过火车,从没到过城市的人,对未来多一分期许,少一分担忧。



到了城市的王银花,培训后,在上海一家养老院做护工。

刚开始的她,手足无措,让人触动。

听不懂上海老太太说话,记不住每个老人的情况,她就拿着小本子,一个个记录。

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逐渐适应,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成长和变化。



她的皮肤,因不再下田风吹日晒,开始变白了。

纹了眉,能听懂上海话,也会说普通话了。

落落大方的向,同事自我介绍,并让别人多多关照,和刚开始木讷的她,判若两人。



有空还去了外滩,指着漂亮的上海夜景,给视频中的女儿看。

弹幕不停的刷屏,很多人说:王银花出来是无比正确的。

她让女儿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为下一代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一个人,没有见识过世界的广博,就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能量。

“去大城市还是留在家乡?”每个人可能都纠结过。

在人生的岔路口,如果一味贪恋安稳安逸,可能就失去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每一次的相聚离开,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初心,都是为了未来能更好。

一个人的命运,是和时代的命运是,紧紧结合的,城市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我认为进城的王银花是幸运的。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其他几集,可以看到残疾人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伞降兵跳伞的勇气,结婚的繁琐,买房的执着等。

纪录片里,有这样一句旁白——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

在《人生第一次》里能看到时代的脉搏,所有的细节里面都,有时代的背景。

而每一集里又能看到主人公,精神上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史也是民族精神,的成长史。



纪录片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支柱,也让世界看到当下中,国人的生活。

这些普通人的真实经历给,人力量,用弹幕上的话来讲,看一部纪录片,就像过了一生。

非常好看,墙裂推荐给大家。
今日话题:
你看这部纪录片了吗?哪一集对你的触动最大?

你怎么看待写诗歌这种,教育方式,你会教自己的孩子写诗吗?
———— / END / ————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查看:
教师枕边书:教师首选关注,一个有书、有光、有梦的知识精选平台。我愿意陪伴每一位家长、老师以及即将成为老师,的人,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每晚9点15分,准时陪伴您!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好文

微信搜索【教师枕边书】公众号

关注即可获取1张无门槛购书优惠券

有机会领取教学干货大礼包一份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关注 教师枕边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