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最铁血的1000胜教练,过世了。

 

杰里·斯隆过世了,悄然无息地离开了大家。在最后一次于镜头前出现时,他的病情正开始恶化,连带着小狗出去散步的这...





杰里·斯隆过世了,悄然无息地离开了大家。

在最后一次于镜头前出现时,他的病情正开始恶化,连带着小狗出去散步的这一小段路都举步维艰。难怪远看像是日耳曼蛮族的马克·伊顿会认为其死亡这是战斗的结束,也是一种解脱。

作为爵士主帅,斯隆在这个位置上待了23年,是史上第一位带领同一支球队取得常规赛千胜的NBA的教头,并且20次率队杀进季后赛。他们是马刺之前的马刺队。

除了「教皇」这个拉风的绰号,斯隆还为自己赢得了许多,唯一有些遗憾的似乎是其到离开前都还指上尤虚,这被认为是他要进入到篮球教练界「总统山」的一大污点。

那么,爵士队是否曾经有可能在斯隆时代拿下冠军呢?

理论上虽然他们最强盛的时期和乔丹重叠,但九零年代是他们队史头两号球星——卡尔·马龙和约翰·斯托克顿的巅峰时期,前者从1987-88赛季开始连续11年完成25+8的数据,后者也是在同一年开始他助攻王9连霸的伟业。所以,照理来说这机会应该一直存在着才对。

普遍认为1997-98两年的季后赛是他们离奥布莱恩杯最近的一次,原因无他,那时候的联盟正好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火箭、超音速、太阳等强权正在没落,而湖人、马刺、森林狼等队又还没完全崛起,西部刚好没有足够强大的球队可以制住他们。这其实也就是爵士队能闯进总决赛的真相:他们很强,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强,得靠着一点时代机运才能站上最高殿堂。

而且那两年的西部决赛也揭露了一个重大、但往往为人所遗忘的事实。

1997年,爵士对上燃料差不多用尽的火箭,在主场拿下两场后,居然被对手在休斯顿扳平,奥拉朱旺六场比赛场均27分,命中率将近6成,刷出9.3篮板3.8助攻2抢断和3.3封盖的超人数据。下一季就要退休的德雷克斯勒17.8分,疏于保养因此在这一季开始退化、并且刚刚转队的巴爵士也有16分、11 篮板的表现。

马龙?23.5分、11.5篮板,命中率44.8%,稍微压过了他的宿敌巴克利。但光是这样要跨过暴走的奥拉朱旺显然不可能,全靠斯托克顿打出生涯系列赛代表作,20.5分、11.3助攻,加上53.8%的高命中率,以及第六战读秒时刻连拿9分,加上那一颗可以载入史册的绝杀三分球,才带领球队克服曾经多达13分的落后,在客场晋级。

老斯终于很反常的没有在大赛掉链子,然而他对位的是马特·马龙尼,一个在联盟打不到300场的白人后卫。那一季火箭的后场已经不能用很差来形容了,只能说是灾难。

1998年,爵士的对手变成了湖人。

场景大致相同,奥尼尔照惯例的打爆了格雷格·奥斯特塔格、格雷格·福斯特等人,场均31.8分、9.3篮板,命中率56%。

但是湖人的后场防线完全崩溃,被爵士打出54.2%的命中率,斯托克顿场均只上场26分钟轻松拿到12分、7.8助攻,他面对的对手是始祖版本的「范乔丹」尼克·范·埃克塞尔和小鱼费舍尔。又是两个运动能力称不上优秀的控卫。

很明显的:爵士在后场天赋不够的情况下,斯托克顿不能只是担任纯粹的奶妈角色,否则马龙在内线孤掌难鸣,而且对手会开始肆意包夹他。所以,只要斯托克顿能够在进攻端打出主动和积极性,爵士就能取得很大的优势。反之,就会成为他们的漏洞。而我们都知道,他打出像这两个系列赛表现的时刻终究是少数。

因此,1994年乔丹退休,这么好的机会,爵士却仍然未能冲出西部。他们在西决被火箭以五场给解决。马龙和奥拉朱旺互相兑子,胜负关键手还是看后卫,结果斯托克顿被乔丹北卡的学弟肯尼·史密斯给比过去,老斯14.4分、9.6助攻的数据看似压过史密斯的14.8分4.6助攻,但在真实命中率上却是49:67%,三分球命中数则是4:10。

1995年,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爵士最有希望的赛季,那一年他们常规赛拿了60胜,霍纳塞克打出他来到犹他后最好的一季。

这次斯托克顿进攻端打出他该有的水准了,场均17.8分、10.2助攻,投进7颗三分球,真实命中率54.6%。然而,还是没有守住肯尼,对方17.4分、5.4助攻,投进17颗三分球,真实命中率「80.7%」!

值得注意的是,和千禧年后不同,爵士在九零年代碰上火箭,几乎都是挨揍的份,就算是在双方实力落差最大的1998年,他们都打满了5场(当时首轮5战3胜)才脱困。而这一年更惨,奥拉朱旺和德雷克斯勒场均要拿60分,看起来就像是奥尼尔和科比之前的「OK」组合。

接着是96年,乔丹用他的怒火横扫了联盟,爵士在西决被超音速给淘汰。众所周知,斯托克顿让佩顿打得予取予求,而且他自己打出了生涯最耻辱的一轮季后赛命中率不到4成,只有9.9分和7.6助攻。马龙27分、11.6篮板看似优于坎普的20分、9.7篮板,但命中率却是47:69%。结果他们在抢七战中输掉。

当然,球队输球责任绝对不会只是一个人的。马龙在这几次强强对话中,虽然总是能稳定打出作为一名超级内线球星该有的数据,但是却也没有做得更多了。球队需要他拿下40分的那些比赛,他一次也没有做到。只是很好那是不够的,特别是当你队伍第二和第三好的球员分别是斯托克顿和霍纳塞克时,更是如此。

问题很残酷的指向爵士平庸的运动能力,这导致他们无论攻防都没办法做到极致,因此遇到那些历史等级的强队时,他们所能调整的并不多。但靠着严明的战术纪律把挡拆这一套简单的战术打到了极致,把每个球员的潜能都逼发了出来。因此他们在九零年代五次打进了西部决赛,获得了很多机会去挑战拳王的金腰带。

如果连20年后的键盘大仙都能透过数据表知道爵士的软肋在哪,那更不要说是他们的对手了。

1998年芝加哥公牛教练组,在东部决赛对步行者时,让先发中锋郎利场均打28.1分钟,但在碰上爵士时,却只让他打21.9分钟。多出来的时间到哪去了?都给到史蒂夫·科尔身上了,他比上一轮每场多打了约6分钟多钟。除了是因为爵士没有里克·施密茨等级的中锋之外,也是因为看准了斯托克顿进攻端打不爆除了马洛之外的任何人,因此与其如此不如放上射手来拉开空间吧。

这样针对性布阵所取得的效果?可以直接看1998年那著名的第六战读秒阶段发生了什么。斯托克顿投进三分球让爵士在剩下最后40秒时取得领先;暂停回来后,科尔绕过罗德曼松散的掩护跑到弱侧底角,库科奇则跑到他的另一端,皮蓬发球、乔丹出来接应,拿球后立刻切入篮筐,这时唯一能帮忙包夹的是斯托克顿,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那个时代最好的功能性射手就站在外线。下一个回合,乔丹抄到球,面对拉塞尔运球甩开、然后跳投,周围两大步以内一个人也没有,那变成了一个相当干净、简洁如雕像般的画面。爵士没有任何一个人——除了可怜的拉塞尔——能阻止这件事发生。



那个时代的篮球已经逐渐能看到和如今球场上的一些相似之处了,比赛不再是断裂式的一个半场攻、一个半场守,而是攻防都是彼此的延续,你进攻端没有办法教训对手,防守时你就要挨揍,就这么简单。当爵士阵中第二好的球员,没办法惩罚公牛换上场的一名替补的球队第七、第八人时,他们不可能赢得这个系列赛。

而公牛胆敢摆上这个极小阵容出击,主要原因还是能力好。相较于身高、爆发力、弹跳、臂长、速度等明显的优势,横移能力、对抗性和一些细节技术常常被人忽略,但它们有时候其实更能明显的左右胜局。

罗德曼这个系列赛看似没有守好马龙,那句「每周有7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钟60秒,我分分钟都能搞定卡尔马龙。」听起来也有点言过其实。但他确实给予了公牛一个相当大的弹性去调整他们的阵容,他和皮蓬组成的前场,没有人能轻易挑战,同时篮板是能够得到保证的。在1998年季后赛的所有系列赛他们的进攻篮板率都是领先,后三轮甚至都能赢到10%左右。至于后场上摆着年度最佳防守球员等级的乔丹和一防水准的哈珀,有高度、有力量、有横移,这就极大化的避免了对方得分箭头撕裂防线的问题,球队也就可以承受缺守高大中锋护框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是无数冠军球员和球队在顶尖对决时所展现给我们看的:阵容的灵活度。斯托克顿可以去练习几千万次的极至传球、和霍纳塞克完成失误率低于1%的空切配合,或是马龙可以进行一次天衣无缝的扎实掩护,让老搭档切入得分,再不然就是自己接球来个熟练的半截篮。他们可以尽可能降低自己的容错率,但那些天赋是无法教的,霍纳塞克的传球也很有一手,但他就是不能和皮蓬一样打到组织前锋;拉塞尔201公分、102公斤,身高和罗德曼一样,还更加壮硕,横移能力被严重低估,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几个外线防守者,爵士在他于生涯第四个赛季破茧而出后,才首次闯进总决赛。但他就是没办法扛到内线,最多偶尔客串支援往上或往下打一个位置。这不是天赋差距还能是什么?

斯托克顿只能打一,霍纳塞克和拉塞尔只能打二和三,马龙只能打四,大个子们都只能打五。这样的球队没办法击败已经领先他们十年以上的篮球。

公牛核心的三角战术,经由杰克逊在尼克斯酿成的惨剧,已经知道是落伍的了。但他们的组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仍然非常高明和前卫。其实三角战术本身并非这么跟不上时代,他是一个动态体系,只是你不能再用从前的框架去套用他,过去站在内线的那个点是战术的主轴,现在肯定不能这样玩了。用物理学的「熵增定律」来说,就是没有永动的机器,要避免失序就是要主动求新求变,避免让体系封闭化,同时开放新血液加入。

同理也可套用在爵士身上,挡拆是现代篮球战术的第一把交椅,但爵士在此战术的应用上却没有同时期的太阳来的成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斯隆的构想中是认为持球者和掩护人在弱侧打一个简单的两人小组配合,在对方没有第三位球员来帮忙的情况下,一定会出现稍纵即逝的空档,而马龙和斯托克顿可以把握住它。

在某些情况下,这是正确的,但世界上只有一个马龙和一个斯托克顿。而对手也绝对不可能永远只用移动缓慢的大白熊和矮小瘦弱的砍分型后卫来守他们。在和公牛的对决中,当罗德曼和哈珀夹击斯托克顿,而皮蓬踩在罚球线随时准备帮忙时,移动能力一般的老斯没了切割防线的能力,只能分球;这时候罗德曼又能以极快的速度回位防守,纵使马龙打进了,也只是依靠他的个人能力,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体系球。

千禧年的第一个十年尾声时,德隆和布泽尔是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组合,德隆个人单打能力远胜斯托克顿,布泽尔则是有一定的低位硬啃能力,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新的进攻模型。而且这时候爵士也有了他们的「皮蓬」了,外加一群强壮能够摇摆的锋线——哈普林、米尔萨普、布鲁尔、奥库。他们完全可以打得更加主动直接,给予球员更多战术自主权。

而我想这也是德隆和斯隆发生争执的一个很主要的点,时代在变,斯托克顿那样打造就了他个人和球队的巅峰,可是让才华洋溢的德隆也这么做,结果目前看来是失败的。就这方面来说,波波维奇还是比斯隆高出那么一点。

不过斯隆之所以是名人堂教练,就在于他和其他伟大的篮球导师一样——给这支球队注入了灵魂,纪律和细腻中追求完美的执着。从九零年代至今,爵士的领袖从马龙变成了布泽尔、德隆,现在又交到米切尔手上,但盐湖城始终未停止工作,而且随着比赛深入和白热化,他们会越来越精准犀利,就像一台机器一样。

马龙曾经这么评价着自己的打球方式,「我只知道打好比赛的秘诀就是全力以赴。假如你不想像我这样努力,就别在NBA中打球了,另外找个地方吧。」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时,巴克利成为了除了乔丹之外、梦之队场上场下最耀眼的明星,打法呆板的马龙明显的光芒被他盖过。但是仅仅是在六年后,巴克利早已脱离了一级球星的行列,失控的身材让他再也没办法在快攻中像个货车一样横冲直撞,而马龙还是在用曾经的方式打球,虽然很乏味,但却在正面较量中打败了前者,并杀进到了总决赛。

如果真的有一个东西让他时时提醒自己不可以松懈、尊重比赛和对手,日复一日的维持宛如摔角手般的身材,那可能真的就是所谓的「爵士精神」了吧,而为那一切打上基础的就是斯隆。哈普林说:「他就是那种一板一眼的教练。如果是鞋带没系好、衣服、衬衫没有扎到衣服里,又或者训练不正确,他就会叫你改正。他对谁都这样。卡尔·马龙和约翰·斯托克顿都效力爵士19年了,他还是会朝他们大喊大叫。也不会有人在背后议论这些是否正确,大家都知道斯隆教练和他的权威,没人会挑战他。」

自1988年斯隆开始执掌爵士,到2003年马龙打完在爵士的最后一个赛季为止,这整整15年,犹他是赢下最多的胜利的城市。这就说明了很多。也就是尽管他们的天赋确实是比不上公牛、湖人、超音速、火箭——就像马龙自认才华没有巴克利、韦伯来得多一样——但在结束那个时代的1997-98赛季,乔丹《最后之舞》的大魔王却是他们。

不过让人没想到得是,这个朴华无实、拒绝在《最后之舞》中尬一角、退役后穿得像个农场主的史上第二大前锋,会给自己的恩师写出这样一段精彩又准确的墓志铭:「到了最后,斯隆教练可以回首往事,他没有依靠别人,他凭自己赢得了一切。」

这段话,应该同样也可以当作1988-1998那支爵士的注解。



健身不会吃等于白练

关注“健身街区

每天一篇健身食谱

美味、多样、营养




    关注 90后怪蜀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