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沈力老师走了……几代人的回忆里都有她

 

享年87岁...



7月28日,新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第一代电视主持人沈力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7岁。



深夜消息传出后,业内纷纷追怀悼念。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在微博中写道:“每次和沈力老师见面,均可感受其温婉优雅高贵气质,在轻柔的语言里,流淌着一股爱的暖流。”张泽群则细述曾被她提携的经历,敬称沈力为“电视主持行业的祖师”和永远铭记的恩师。
中国电视播音主持第一人


沈力常被誉为“中国电视播音主持第一人”,但晚年的她曾坦言,自己的性格太内向、文静,并非天然适合这份工作,只因组织上有安排,一定要将它做好。近半个世纪,她都是这样站在镜头前,参与创建了中国电视播音主持的标准,自己也深受观众喜爱,于2006年和赵忠祥、宋世雄共享了“中国电视主持人25年杰出贡献大奖”,2015年荣获“中国电视艺术终身成就奖”。

沈力祖籍江苏,1933年出生,原名沈立环。1949年,16岁的她响应号召参军,成为文艺兵,后调至总政歌舞团。1957年,沈力转业,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作播音员,由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等人指导入行。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筹建。经过数次试播,25岁的沈力于当年9月2日开播时出现在荧屏中,成为我国第一家电视台的首位电视播音员。之后一年多时间,她一力承担了建台初期各类节目的播报,包括“频道声”的演播,常常忙到深夜才下班,可谓具有开山之功。

据《中央电视台简史》记载,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尚不成熟,节目无法采用预录形式,只能依靠实时直播。身为播音员的沈力每天只有极短的时间熟悉稿件,还要在镜头前准确、流畅地演播,压力巨大。可是她不仅胜任,还对自己提了新的要求:尽量做到脱稿,目光与镜头交流。用她的话说就是,“镜头是观众的眼睛”,对着镜头,就感觉其后有观众存在,心态如同亲切、平等地和他们聊家常,而非面对无生命的机器进行宣读式播音。这个观点不仅被她贯彻一生,也影响了杨澜等后辈。
央视前身北京电视台建立之初,沈力站在摄像机前直播新闻
年近退休时再次“创业”
1974年,沈力一度转入央视社教部文化生活组,现场采访过杨振宁、侯宝林等人并任编辑,作品《相声大师到哪儿去了》《心灵的歌声》,曾在全国优秀电视专题节目评选中获奖。

到了1982年,她已接近50岁,离退休不远,又接到新任务:领导希望她牵头做一档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专题栏目,就叫《为您服务》,还要她担纲主持——“主持人”这个角色,上世纪80年代初才在央视确立,内涵和标准只能靠第一代从业者摸索。在沈力看来,它意味着要在节目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决定从自身业已形成的亲切、朴实的风格出发,更加强调观众的主体地位,真正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1983年节目开播前后,电视机逐渐在我国普通民众之间普及,以“知心大姐”形象出现的沈力很快成为电视明星,《为您服务》也备受欢迎和信赖,开播当年即获得全国专栏电视节目评选优秀栏目奖,成为央视名牌栏目之一。
沈力担纲主持的《为您服务》栏目备受欢迎和信赖

1993年,已经离休的沈力又被央视“返聘”,担任主要面向中老年观众的新栏目《夕阳红》首位主持人。业内公认,在这档节目中,沈力“情系观众”的理念已经表现得炉火纯青,她发自内心地欣赏和敬佩中老年人,设身处地去感受他们的需要。如同节目主题曲,“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她将这档节目做得既温馨感人,又精彩纷呈,兼具服务性和知识性。《夕阳红》也成为央视的又一精品栏目。

晚年的沈力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没有“明星味”,却活得很优雅。
她用四句话概括了在幕前工作半生的感悟:“主持人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如今仍在启迪后来者。
她曾在节目中朗诵《无怨的青春》: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
永远怀念
送别,沈力老师!
来源|南方都市报(ID:nddaily)



编辑|柳璐 视频编辑|许彦明

监制|高杉

 更多内容↓↓↓

北京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31省份新增确诊101例

“1岁平安、2岁平安……”副厅长写的《平安经》引热议,人民出版社:从未出版

北京天通苑病例所在小区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按中风险地区管理


    关注 北京青年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