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京张线的那些记忆

 

前阵子一个京张高铁的宣传片在朋友圈里刷屏了,让我又想起了那些早年前奔走于京张线的儿时时光。我...



前阵子一个京张高铁的宣传片在朋友圈里刷屏了,让我又想起了那些早年前奔走于京张线的儿时时光。我的家乡是一座华北平原最普通不过的小县城,当父亲的工作单位由大西南调到塞外张家口以后,我和妈妈的探亲目的地也从遥远的重庆改道塞外明珠,地图上的距离虽说近了不少,可在那个绿皮车都很难挤上的年代路途依旧是艰难,需要先从小县城坐火车到北京,再到北京南站转京张线,从前的北京南,远远不是如今高铁站这样气派,那时混杂着市井气的南站,烟火味十足,对了,那时通常叫永定门车站。

那时跑的都是慢车,京张一线至少要跑足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沿途要经过很多隧道,小时候总是热衷于数数到底有多少个,却总是数到一半就忘记了.沿途很多小站,掩在大山深处,三两间屋子,漆成黄绿色,用做站台和候车.像是雁翅,朱窝儿,三家店,斜河涧,落坡岭,沿河城,旧庄窝。看着火车在大山之间喘着粗气,穿梭着,总是好奇那些小站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甚至有一种随便在哪个小站跳下火车来看看的冲动。最初的京张线走的是詹天佑设计并建造的线路,记得父亲经常跟我说,有个车站能看到詹天佑铜像,我总是非常期盼,但似乎每次都在快到时,我就坚持不住睡着了,再后来有了丰沙线,许多车次便改走条件更好的丰沙线,看詹天佑铜像似乎是儿时未完成的一个心愿。

后来,我渐渐长大,到南方去念书,父亲每次都是陪我坐完京张线,把我送上南去的火车,放寒暑假时,他又会早早到北京站来接我,有时怕时间赶不及,他还提前一天到北京,住一晚,每次火车到站时,总能在站台看到他小小的个子,样子像极了朱自清先生背影中写的父亲。

儿子在看了京张高铁的宣传片后,每天都缠着问詹天佑是谁,我想不如带他去看看,正好也了却了我自己的心愿。











青龙桥火车站所处的这段铁路是整条京张铁路的精华所在。车站旁的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仅用了18个月就开凿成功,为我国铁路第一个超千米长大隧道,针对八达岭一带地势陡险、坡度大的难题,詹天佑设计了著名的“之”字形线路,使列车能够顺利通过,而青龙桥车站就是这“之”字形线路的中间一段。

如今,詹公和夫人之墓背倚青山,面向京张铁路,小站不再繁忙,每天定时有几班城际快车通过,詹公若地下有知,也必含笑九泉了,于我而言,京张线上拾到珠贝,了无憾事。


    关注 皮皮的暖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京张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