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有话说丨不要成为第一个羞辱自己孩子的人

 

喜悦:“妈妈,我想去宇宙!”妈妈:“好棒呀!你有什么愿望,一定要存在心里,慢慢就实现了!”喜悦:“真的吗?”...







喜悦:“妈妈,我想去宇宙!”
妈妈:“好棒呀!你有什么愿望,
一定要存在心里,慢慢就实现了!”
喜悦:“真的吗?”
妈妈:“是真的!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吧!”
喜悦说:“好呀!”


有一个叫尼尔的小男孩,在他6岁的时候对他的妈妈说:“妈妈,我要到月球上去!”

听到这个异想天开的说法,尼尔的妈妈笑着说:“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回来要准时回家吃晚饭哦。”

这句温柔的话悄悄地给小男孩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长大后,尼尔当过老师、试飞员、海军飞行员,最后成为了一名宇航员。经过33年的努力,尼尔终于飞向了月球。

当他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记者问他:“尼尔,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尼尔说:“妈妈,我今晚会准时回家吃晚饭。”

大家都以为尼尔是在开玩笑,其实尼尔想要表达他对妈妈深深的爱!

喜悦:“尼尔好棒呀!”

妈妈:“是啊,他很棒!他的全名叫尼尔·阿姆斯特朗,他是登月的第一人哦!让我们一起对着月亮眨两下眼睛,纪念一下他吧!”

娘俩开心地搂在了一起。
那么,现在我们试想一下另外一种对话情境:
孩子:“妈妈,我想去宇宙!”
妈妈:“数学都学不好,你还去宇宙?
赶紧写作业去。”
顿时鸦雀无声,娘俩互不理睬。


只见孩子低着头,情绪低落地去做数学题了。可能这位妈妈不知道,从此孩子潜意识里可能已经把“数学”和妈妈教训TA时的“沮丧情绪”建立了强关联——数学=不开心。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生活中,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对孩子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

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只有孩子的感受被我们接纳和理解了,他们才愿意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


然而,有些父母不注意自己厌恶的眼神、轻蔑的语调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如果孩子屈从于否定、轻视的语言,TA受到的伤害将是双倍的。语言是具有杀伤力的,也有时间延续性。最糟糕的是,将来某一天,他会用这样的语言反过来伤害自己。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大量研究表明,经常挨批评、被否定的孩子会比较敏感。即使温和地说“该吃午饭了”,对TA来说,也像是指责TA“天生健忘”。TA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才能重新建立新的心理认知。相反,经常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尼尔的妈妈很成功地扮演了“励志大师”这一角色,积极肯定了尼尔的“异想天开”,给了尼尔勇敢追梦的力量,培养了他终身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尼尔最终能实现登月梦想的重要推动力。
尊重孩子的异想天开
不要成为第一个羞辱自己孩子的人
杨老师怎么说?
▼ 
点击收听







    关注 葡萄纬度La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