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母子两代英雄》“临终难见我儿面”唱段赏析

 

李兰舫是著名评剧白派表演艺术家,与白玉霜是干姐妹,她自幼刻苦练声,声音宽松、浑厚、圆润、洪亮,今天给大家介绍分析她的现代评剧《母子两代英雄》唱段“临终难见我儿面”。...





李兰舫是著名评剧白派表演艺术家,与白玉霜是干姐妹,她自幼刻苦练声,声音宽松、浑厚、圆润、洪亮。她的丹田气足,共鸣宏大,吐字清晰,归韵讲究,各种装饰音运用恰当巧妙,落音尾腔送到位,每字每句都不含糊。她的声腔中包含一个“情”字,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气息畅通,共鸣位置转换自如,唱腔抑扬如波,起伏跌宕,抒情有道。她对气口的连断和泣音的运用,形成了音乐旋律以外的另一条感情节奏线,丰富了唱腔音乐固有的节奏,能够灵活地表现人物感情。听起来连顿交叉,错落有秩,顿错有方。她的发声位置随着人物情绪的转换而变换多端,每一段唱腔的主词要句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分析李兰舫在现代评剧《母子两代英雄》的“临终难见我儿面”一段。评剧《母子两代英雄》是1958年原天津市沧州专区评剧团创作演出的。这出戏讴歌了回民抗日英雄马本斋及其母亲的英雄事迹,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此剧参加1959年河北省戏曲汇演并获奖。

李兰舫在此剧中饰演马母,在唱腔设计上,既完整地保留了白派的演唱风格,又突破了白派中愁苦悲切的路子,设计并演唱了一种激昂,豪放令人振奋的气势。她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感情,将自己融入角色之中,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创作了各种板式的成套唱腔,将人物的“神”和 “情 ”表现地恰到好处,合理贴切地再现了一位满怀革命豪情的英雄母亲形象。

临终难见我儿面这段是本剧的核心唱段马母为了使儿子安心抗日,决定绝食自尽,来反击日寇的阴谋诡计。这段唱腔,板式齐全,富于变化,演唱技巧娴熟,唱腔刚柔相济,是代表李兰舫演唱风格的典型唱段。

 

前八句散板交替运用了紧打慢唱和慢打慢唱两种板式,衔接的自然流畅,张驰有序。头四句在低音区徘徊,李兰舫发挥了声带松弛,宽厚的特点,以胸腔共鸣为主导,以情调气,以气托声,深沉坚实,浑厚有力,蕴含着对日寇的满腔仇恨。后四句音高逐渐上升,用了两个高亢的托腔:眼看着太阳就要出东山,我为了抗战决心死”,表现出马母视死如归,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接下来的十句反调,全面运用了白派的演唱技巧,发挥了共鸣发声的特点。唱腔深沉委婉,凄楚感人。这一段大慢板,李兰舫唱的稳而不拖,多处使用装饰音和泣音,加强节奏感,丰富感情,调动颅鼻喉胸腹多处共鸣音交替配合完成对唱词内涵的诠释。这段反调催人泪下,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一句在缓慢的节奏中,控制气息,弱板起唱,“临终难见我儿面”难见都是在一拍中转换两个共鸣位置。李兰舫的演唱气息畅通,共鸣位置自由转换,又不露痕迹。字三拍保持在鼻腔共鸣,尾音闭口归韵,全句中用了两次双倚音修饰音韵。弱拍上用泣音突出情绪,形成音乐节奏以外的另一条感情节奏线。从这一句就能看出李兰舫润腔之细腻,技巧之丰富,颇具白派神韵,把母亲临终前对儿子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句“热泪滚滚湿衣衫”,用三联泣音修饰音色,字音清亮,感情充沛。

第三句 “娘的言语你听不见 ”与第五句“骨肉之情斩不断”这两句,李兰舫调动了颅、鼻、喉、胸、腹各种共鸣音来诠释唱词,表达情感,声如流云,在各共鸣位置滚动,运腔婉转,凄楚缠绵,自然流畅。这样既丰富了拖腔的内容,又宣泄了唱词的内涵,这种歌唱技巧是白派的鲜明特点。李兰舫在本段中运用的尤为出色。

接下来的四个排比句唱得情真意切。舍不得众乡亲男女老幼”中众乡亲略带哭声,“亲”字从颅腔至鼻腔归韵,字从胸腔起音推向颅腔落在鼻腔。这几个共鸣位置的转换,使唱腔非常委婉传情,似嚼橄榄,回味无穷。舍不得孝道的本斋儿男”,用气声轻柔的唱出孝道的本斋儿男用颤音和单、双倚音装饰,表现地非常亲切,如同母子对面的诉说。舍不得家乡和故土”,字后半拍巧妙地两次抖丹田,家乡在颅腔保持三拍,两字的揉腔再加上单双倚音和三十二分音符的修饰,集中地展示了白派的特色,将人物内心情感表现的真实感人。

接下来由带板转入慢板转垛板。这一节段是叙述性的,马母将自己被捕以来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情况向思念中的儿子诉说,在结构上多用闪板和切分音,转入垛板,李兰舫唱地自然流畅、收放自如,根据人物情绪的变化来掌握气口的轻重。最后在“要把我儿来成全”成全二字用重气口坚实的锁住。

 

最后的五个排比句,“娘要儿抗战到底永不变,娘要儿英勇杀敌意志坚,娘要儿率大军南征北战,娘要儿收复了国土夺回了江山,娘要儿为母报仇把国保”是整段唱腔的高潮,李兰舫调动浑厚的丹田气唱得铿锵有力,激昂雄壮。

结束句保住咱中华民族万万年的音乐就是普通的锁板,但是李兰舫却唱得非同寻常,充分发挥了她嗓音松、厚、圆、亮的特点,调动丹田气、各种共鸣,轻、重泣音来丰富这三小节的音韵,情绪激昂、回肠荡气,有绕梁三日之感,带给观众革命英雄主义的激励和纯美浓郁的白派唱腔艺术享受。

最后这几句李兰舫唱得高亢挺拔,富有英雄豪气,刚劲的颅鸣和稳重的腹腔共鸣使人精神振奋。

编辑:张金松



评剧白派艺术家李兰舫简介李兰舫自幼家境贫寒,6岁就在天津河东的小戏园子里卖萝卜瓜籽,帮父亲维持生计。11岁拜京剧演员雷喜福为师学唱京剧老生。12岁又拜赵月楼为师改学评戏,同年进入“山霞社”学唱刘翠霞唱腔。刘派高亢激越,铿锵有力的演唱风格,为李兰舫的艺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3岁时,她应邀参加白玉霜戏班,在北京天桥给白玉霜唱“帽儿戏”。李兰舫被“白派”那曲折委婉,意境深远的韵味所倾倒。从此,她主动改变原来的风格,重新练声,刻苦的学习“白派”共鸣发声方法,在白玉霜的亲授下,把《井台会》改为“白派”唱法,大获成功。15岁时开始给白玉霜“打里子”,在《三节烈》中白玉霜演春莲,李兰舫演秋莲;在《打狗劝夫》中,白玉霜演张氏,李兰舫演桑氏。每天晚上散戏后,白玉霜都要给李兰舫说戏、教唱腔,李兰舫认真地学习、揣摩,直到白玉霜点头为止。白玉霜对李兰舫很满意,拜为干姐妹。在白玉霜的亲授下,李兰舫逐渐领悟了“白派”的真谛。在与白玉霜同台演出的实践中,她把白玉霜的戏全学会,并达到乱真的程度。

李兰舫18岁时,自己挑班唱戏,足迹踏遍北京、天津、唐山、沈阳等地。她的戏路很宽,能饰演各种行当,在《秦香莲》剧中,她前演老生王延龄,后演花脸包拯;在《法门寺》剧中,她前演花旦孙玉娇,后演花脸刘瑾;在《八仙得道》剧中,她每晚轮换扮演其中一位神仙,将八位神仙塑造的各有风采。她与京剧演员张云溪合作演出的《武松与潘金莲》曾在锦州轰动一时,《评剧大观》刊登了剧照。

她还向京剧演员程砚秋、尚小云先生学习表演艺术,将尚小云先生的名剧《乾坤福寿镜》移植成评剧获得成功。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她健朗朴实豪爽大方的表演风格。

李兰舫不仅规范地继承演出了许多白玉霜的传统剧目,还排演了新编历史剧《百岁挂帅》、《珊瑚传》、《砸粥缸》,《母子两代英雄》、《骨肉深情》、《槐树庄》、《铁流战士》、《不平静的海滨》等十几出现代戏。在唱腔编排上,都没有脱离“白派”的韵律。根据各种不同人物性格加以革新,丰富了“白派”的各种板腔,塑造出许多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为“白派”唱腔艺术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李兰舫生前任河北省沧州市评剧团副团长,连任三届沧州市政协常委,河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编 辑:张金松



关于松说评剧
我们更喜欢原创性作品,喜欢与众不同的观点,喜欢个性化的评论,不要去重复已经被大家所熟知的或通过公开渠道能获取的内容,让公开信息为您的观点服务,成为支持您论点的有力证据,而非其他。

即使您的评论很尖锐,即使您的感受很主观,即使您的文章很短,这都没关系,不要求没必要也不可能所有人都会认同,重要的是这是从您内心流淌出的文字,代表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您的真实存在,这就足够了。

“松说评剧”致力于打造评剧评论第一平台,重在评,而非述,玩得是原创,玩得是个性,玩得是边际价值。“松说评剧”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并不仅限于“松”的文章,更是欢迎有识之士加入并通过邮箱505891127@qq.com赐稿!




    关注 松说评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