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原著】卡波特与Breakfast At Tiffany’s

 

“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卡波特...



“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卡波特

能像卡波特一样评价自己的人确实不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Breakfast At Tiffany’s(蒂凡尼的早餐)的作者卡波特吧。


(杜鲁门·卡波特)
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 1924-1984)美国著名作家,两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十七岁时就开始在《纽约人》杂志工作。小说代表作品有:《别的声音,别的房间》(Other Voices, Other Rooms1948)、《草竖琴》(The Grass Harp,1951)、《米利亚姆》(Miriam,1956)、《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1958)、《冷血》(In Cold Blood 1966,电影《卡波特》就是根据作者写作《冷血》的经历所创作的)。


此外,卡波特还是一名编剧,电影《三部曲》(Trilogy,1969)、《玻璃房》(The Glass House,1972)就是由他担任编剧的。而电影《草竖琴》(The Grass Harp,1996)、《冷血》(In Cold Blood 1996)、《别的声音,别的房间》(Other Voices, Other Rooms1997)则是根据卡波特的作品所改编的,不得不说卡波特是一名杰出的作家。
(电影海报)
作为一个体验式的作家,卡波特的书中也带着浓重的自身痕迹。


(小说《蒂凡尼的早餐》封面)
原著《蒂凡尼的早餐》中的女主角霍利童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与作者本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作为一个公开的同性恋,卡波特写作之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社交。纽约名流圈聚会的生活细节也被他写进小说里,让读者略窥了一下那个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蒂凡尼的早餐》记录下的是卡波特这个才华横溢的作家最美好的一段岁月。


(卡波特和梦露)
据说,当卡波特当年听闻将由赫本来主演《蒂凡尼的早餐》电影版时,表现出很大的不快。村上春树说“或许他认为,霍利身上那种惊世骇俗的奔放、在性上的开放,以及那种纯洁的放荡感,这位女星并不具备。” 他的本意是由他的闺蜜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出演这一角色。在他1957年的访谈中他也曾说:

“Seriously, though, I don’t think a writer stands much chance of imposing himself on a film unless he works in the warmest rapport with the director or is himself the director. It’s so much a director’s medium that the movies have developed only one writer who, working exclusively as a scenarist, could be called a film genius.”

“不过,严肃地说,我认为作家没有多大的机会可以在一部电影中打上自己的色彩,除非他在工作中与导演相处很融洽,或者索性自己就当导演。电影主要是导演发挥的媒介,因此电影只培养那种完全以编剧身份来工作的作家,可以称为电影天才的人。”

尽管小说中的霍利与奥黛丽·赫本所演绎的霍利并不完全一致,但相信看过电影的小伙伴们都记住了那一身经典的纪梵希小黑裙,那一幕雨中拥吻的浪漫桥段,那一曲震撼人心的“月亮河”。典型的“好莱坞式爱情”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有情人最终成了眷属。


    关注 Chelsea和学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