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刘 红:“快乐的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刘红“快乐的语文”——我的教学故事刘 红一直以来,都喜欢写点什么。教学中的点滴故事、瞬间感动,成长路上进...









刘  红

“快乐的语文”
——我的教学故事
刘 红
一直以来,都喜欢写点什么。教学中的点滴故事、瞬间感动,成长路上进步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生活中的渴望和幸福,都可以伴随文字,化作人生的记忆,镌刻在灿烂的生命里。

这样的文字,或许就是一幅水墨,清清淡淡,不华丽,不炫目,但意蕴会慢慢地渗进你心里,留在那儿,轻轻柔柔地占据着,让你拥有着;

这样的文字,或许就是一曲小调,悠悠婉婉,不恢弘,不昂扬,但清新、自然,真切地发自心底,溢了出来,快快乐乐地吟唱着,是你的世界,你的歌。

羡慕、敬佩很多专家,洋洋洒洒的著作,深邃的思想、灵动的智慧,让我们受益。我是老师,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没有那样的大气、睿智,但我在意每天的读书学习,在意每节课的认真教学,在意经常地追问与思考。所以,我用我浅白的文字,零零碎碎地记录下了我的故事、我的感悟。

喜欢这样的“写”,正如此刻,静静地敲打下这些文字,小调悠然,水墨跃然,真是快乐的语文、惬意的享受呀!
阳光特别暖,让你不由得深吸一口气,从心底里涌出:春天来了!

开学了,新的学期。

走进教室,满满的56个孩子,一眼看过去:调皮的任天昕似乎没怎么长个儿,机灵的小丫头汤子睿居然戴上了眼镜,憨厚的张家瑞脸更圆了,挺有个性的季正尧正低头捣鼓着什么……一个寒假,没有给他们讲课,没有批改他们的作业,也没有听他们叽叽喳喳的小报告,是少操了很多心,但也真的寂寞了不少。天生就是当老师的命,喜欢被孩子们簇拥、仰视,渴望孩子们能成为我最优秀的作品,骄傲、幸福,会让我从梦中笑醒。

已经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新学期,一定要有新气象。心中装着儿童,真的尽最大努力走近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坚决不浮躁,不暴躁,判断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潜力,给他们最适切的教育,给他们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和难忘的童年记忆。我必须做到,我能做到。

我笑了,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孩子们也都冲我乐呵着。

上课了,我很关注张瀛。开学前,她母亲特地来找过我,他们夫妻婚姻出了些问题,孩子现在跟着母亲住,情绪非常低落,曾一度发展到居然不想来上学了。难怪,总觉得这个小姑娘在三年级变化了很多,内向了,不太爱说话了,对表扬、批评无所谓了。听着张瀛妈妈的诉说,陪着她抹眼泪,不仅是女人同情女人,作为母亲,更觉得心痛。原来,小姑娘这样敏感:去电影院看电影,会环顾四周数一数,告诉妈妈有多少对是全家来观看的,有多少对和他们一样只有妈妈陪着的;妈妈解释了爸爸不回来的原因,一定要打个电话向爸爸求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会反问妈妈“人到底应不应该撒谎”;向妈妈倾诉对“喜欢”与“爱”的理解,“喜欢”是看见变天了,担心小张瀛会不会被雨淋着,“爱”是看见变天了,会立刻去为小张瀛送伞,妈妈爱小张瀛,爸爸只是有些喜欢……我告诉张瀛妈妈,放心吧,下学期,我会更关心她,会让她觉得自己很重要,在学校很快乐。这堂课,我请张瀛发言了三次,每次都大声地夸奖她:“新学期,张瀛表现太棒了,发言这么积极,真让我们喜欢!”下课前的小结中,我表扬了很多同学:“刘老师要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是三本书,刘老师可是编委哟!该送给谁呢?”望着孩子们兴奋的表情,坐得笔直的身子,我说:“三本,只能先给这节课表现最突出的同学。谁呢?”全班孩子齐声回答:“张瀛!”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我走到张瀛跟前,把书放在她的桌上,摸摸她的头,轻声地对她耳语:“真好!”她脸红了,笑了!今天,小姑娘是快乐的。

课后,我找来了朱旭之。学期结束前和她爸爸的交流,让我反省了很多,教育要能够等待、停留,要从容地、真诚地听一听儿童的心声,问一问儿童的诉求。我告诉她我的想法,希望三(5)的每个孩子都能像她一样爱读经典,会背经典,能够有声有色地朗读。我问她,有没有发现我们班读书有什么问题,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朱旭之很认真地帮我分析,哪个小朋友读书太快,哪个小朋友声音太低,如何配上动作会读得很生动。我咨询她可否在班上成立一个读书俱乐部什么的,就请她负责,我做她的好朋友和坚强后盾,有问题共同商量。“你看,行吗?”我很认真地问她。“可以啊,没有问题。我们可以隔一天给同学们推荐一篇好文章读一读。”她很高兴地说,“读一千字的文章可以吧?”我笑了:“可能长了点儿,你的水平很高,但要照顾到大家的水平。我觉得开始短一些,精彩一些,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你的团队,大家一起做。要不,你先选一篇,我帮你参谋参谋?”“行!”朱旭之爽快地答应了。看到又一个孩子满足的笑脸,想想这个孩子就要为自己最喜欢、最得意的事情而快乐地忙碌,以此赢得同伴的夸赞与追随,或许从此就能美化她对学习、对童年的识记,多好啊!

走在暖暖的校园里,丁紫蝶跑过来,扑在我的怀里,和往常一样,拦腰抱住我,“刘妈妈!”不需要语言,我抱抱她,拍了拍。她随即便又飞了出去,和小伙伴们在阳光下玩耍起来。很热爱这样的滋味,被需要,被信赖。

真不像二月的天气,怎么这么温暖,让我觉得浑身都是劲儿,有太多事儿想做,能做。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突然想到《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谈志向时让孔子喟然叹曰的这句话。“暮春三月,已经穿上春装的时节,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边洗洗澡,到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多曼妙的春天,多诱人的情境。这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教育的境界。在天地之美中,自然、自由、快乐地感受生命、体验成长。我无法像孔子那样,把孩子们带进山水中“从游”,但我可以做到,使我和孩子们的心灵也像天地、明月般的真实、高洁、永恒,任何尘埃都不能够将其污染、遮蔽,在现今的教学场景中,创造大自然的“从游之乐”,和孩子们共同拥有欣赏美、追求美的生命情怀,享受一段暖暖的人生旅程。

春天,真的来了。

后  记

2月24日晚19:20分,我收到了张瀛妈妈的短信:“刘老师,谢谢你。张瀛这两天开心得像过年,学习兴趣大涨,天天回来叽叽喳喳得像小鸟,和她爸话也多了,电话里不停地说在学校受表扬的事。她爸也不好意思挂电话。昨晚还在电话里背书给她爸听。真的谢谢你的用心良苦。谢谢!”

2月25日,批改张瀛的语文家庭作业,她写了一篇日记,题目是《开门红》:“从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开始,我就受到了刘老师的表扬。刘老师夸我的时候,我美滋滋的,都差点儿笑出声来。刘老师的每一节课我都积极发言。虽然有时讲得不对,但是,我还鼓着勇气发言。没想到,刘老师送了我一本《我爱写作文》这本书。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听完后说:‘真是开门红啊!’我得意地说:‘那是当然!新年新气象嘛!’我这次被老师表扬了,下次也要被老师表扬。因为,只有自信才会有奇迹出现。我要再接再厉,永远坚持下去,这样,我的知识和自信会往下延伸。”

2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间,朱旭之来到了办公室,一边比划着,一边对我说:“刘老师,我想好了三个名字。一是‘小荷俱乐部’,有诗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是‘萤火虫俱乐部’,我们每一个同学就像是萤火虫,大家你发一点儿光,我发一点儿光,聚在一起,就越来越亮。三就比较直白了,‘小状元俱乐部’。您认为呢?”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快乐、温暖的呢?

儿童真的是有潜能的,儿童真的是需要激发的,关键是教师,你有这样的准备吗?你用心做了吗?你能坚持吗?
小手举起来
语文课上,学习《雪儿》,讲述一个跌伤了腿在家休养的小女孩和捡到的一只受伤的信鸽相伴、别离的事儿。“‘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句话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这是课后的一个思考题,我问学生。

稀稀拉拉地举手,绝大多数的孩子沉默着。不赞同一个问题出来,小手如林,太容易给出答案,这份“活跃”会遮蔽思想的深刻;也不赞同只有寥寥几个举手回答,课堂是所有孩子的,他们应该自由、快乐地探索,而不是由优等生独霸着话语权。最美的图景,是面对老师的问题,你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在用心地思考,好像知道答案也似乎说不清楚。几只小手最先自信地举起,接着又是几只,再几只。老师耐心地、微笑地等待,巧妙地点拨了一下思考的方向,推着孩子向上跳一跳。于是,一些孩子突然想明白了,脸上露出顿悟后的惊喜,激动地高高举手,嘴里嚷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带动得更多的孩子也兴奋起来……

但是此刻,我的很多学生却沉默着。

曾经听一位同事无奈、自嘲地讲过她们班上课的情形:“没有人举手,个个都像傻子似的。你就是问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间长了,都习惯了,也不指望他们回答问题,自说自话吧,一节课上下来,累死了。”我当时是非常诧异的,那才是四年级呀!按照我们平时的观察,学生年级越高,越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出错丢了面子的心理,会使他们很谨慎地对待在众人面前表达观点,上课发言远不如低年级踊跃。当然,也不绝对。

如果是公开课,老师事前做了一些工作,用奖品或者是少做、不做作业来“诱惑”学生,鼓动学生积极发言,使课堂气氛活跃,自己的教学也就出彩。甚至,教师会告诉学生,他们的数学老师就坐在教室后面,专门记录发言的同学,发言次数不等,奖品的档次也就不同。如此这般,公开课上确实是小手如林。一下课,也就有学生围着老师汇报自己的发言情况,请老师兑现奖励。

如果是优秀的教师,很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会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学生需要又值得探讨的问题,诱导着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观察:哪些孩子是因为走神儿没有听清楚问题而不能举手回答;哪些孩子是因为紧张而不敢举手、欲言又止;哪些孩子因为刚答错了很难为情而害怕再举手;哪些孩子总是不停地回答但常常脱口而出缺乏思考;哪些孩子根本就是想不明白、没学懂而真的无法举手……如此种种,教师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迅速做出判断,选择策略,一一点拨:走到不够专注的孩子面前,摸摸头、轻拍小手或是用眼神善意地提醒;用鼓励的语言,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培养胆小孩子的自信;让全班孩子明白答错了很正常,一点儿不可笑,建立班级规则,要给回答错误的同学以微笑,并集体商讨正确的答案,共同进步;表扬发言踊跃的孩子,但希望他想好了再说,对他有思考、有见地的发言大力肯定;对课堂反映确实比较迟钝,接受能力有所欠缺的孩子,多一点儿关心、耐心,讲过的重点内容再请他说一说,不苛刻于回答得完整、精确……

问题本身的价值,教师的教学艺术及对学生的态度,能够让孩子始终对课堂充满激情,快乐地举起手来,并在不断地发言中形成表达的习惯,提高表达的能力。

我看轻“被举手”,我一直朝着优秀教师的方向去做。

“为什么现在发言的同学这么少呢?”我提醒自己,冷静下来,听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

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他们显然知道,不积极发言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要他们清晰地说出“为什么”,似乎又为难了他们。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用一些“选择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我可能知道一些原因,不知道猜得对不对。请你做出选择,把你的答案交给我。我只是想了解你们真实的想法,帮助你们做上课踊跃发言的好孩子。”我报了几种答案:没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我刻意回避了“不专心”这样的字眼,怕学生防范,不说真话);害怕答错;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没什么意思,不想回答;其他原因。

结果是这样的:62%的学生害怕答错;15%的学生认为是没听清楚,各有1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怎么答,或是认为题目没什么意思。

看来,三年级是个分水岭,教师要特别注意孩子心理的变化,赞扬、鼓励要更多一些,尤其是对女孩子和一些腼腆的男孩子。

上课不专注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孩子甚至愈发严重,它直接导致了课堂的效率。培养专注的习惯刻不容缓。

有些问题看似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如《雪儿》中让学生谈谈对句子的感受,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因为没有掌握到品味语言的方法,反而不知道从何处思考,即使有所想法,但也就文字表面谈谈理解,缺乏联系实际往宽处、深处想问题。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学习能力的差距,正在不断凸显。

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的小手举起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对学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去认真了解一下为什么,思考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点点滴滴,终会让孩子受益。

后  记

很有意思的是,第二天到市里听了一节观摩课,也是《雪儿》。课堂上,学生们的发言非常踊跃,声音响亮,让我很羡慕。下午回到了班上,和孩子们交流听课感受。

“我那么喜欢雪儿,为什么还要放了它呢?上午那位老师是这么问她学生的。”我含着笑。

“老师,这个问题你也问过我们了。”一个孩子嚷起来。

“是吗?”我眨眨眼睛,“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听你们回答。在刘老师心里,你们的声音是最美的,你们的想法对我是最重要的。”

孩子们显得特别激动。

“因为雪儿只有回到蓝天才有真正的快乐。”

“把雪儿放回大自然的怀抱才是对它真正的爱。”

“雪儿陪伴了我,让我孤单的生活变得快乐。现在,雪儿的伤好了,就应该让它在蓝天施展本领,它才会更感激我,我也才会更快乐。”

“爱,不是占有它,是让它飞翔,给它自由。”

……

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我的眼眶湿润了。不是因为证明了他们不比别的孩子差,而是,我也受到了感染。爱,有时就是一种放手,就是一份自由。对雪儿如此,对孩子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给予爱的关注,给予自由的天地,孩子们的读书、思考、交流才会更精彩。
“同伴阅读”让写作更有意义
关于习作,我以为让学生写出来给老师批改不是它的最终目的。写作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不仅仅是与老师交流,还要与同伴交流。同学之间应该互相阅读习作,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情感,学习他人的表达与思想,在相互的理解、认同中得到积极的评价、真诚的鼓励,更深刻地体会到写作为生活增添了色彩,写作是有意义的。在我们班,这样的活动称之为“同伴阅读”。

每次习作完成后,我会推荐一些孩子们的好文章,大家都会主动去“借阅”。有时借的人多了,他们就用预约的方式自己定好了秩序。我希望每个孩子可以把本小组的习作读完(一个学习小组四位同学),然后,好朋友的文章、老师推荐的习作等,读得越多越好。这样,孩子们的“同伴阅读”至少不低于8篇,再加课堂上老师点评的习作,尽量让更多孩子写的作文通过同伴的阅读得以交流,让其感受到写作是受到尊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同伴阅读”的时间一方面来自课堂,我们称之为“自由时光”,期间孩子们可以自由走动,自由阅读,自由交谈。轻松随意的氛围中,他们和自己亲密的同伴一起阅读习作。因为没有距离而更加温暖。另一方面,也鼓励把习作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阅读。家长的参与,放大了孩子们心中对写作的定义,写作不单单是完成作业,而且是和爸爸妈妈一道走近自己的同学、老师,一道走进自己的生活。

“同伴阅读”不仅仅是“读”,读后的交流尤为重要。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课堂上的“你说我说”,孩子们畅谈自己读了几篇文章;最欣赏的是哪一篇,为什么;自己有什么收获(内容上、表达方式上)等。二是习作本上的“留言”,有点儿类似“跟帖”的味道。孩子们在读完的习作后面自由地尽情地挥洒笔墨,写上几句感想,或是提出一些建议,还画上各种有趣的符号。文章的作者也会对“留言”做出反应,或感谢、或解答。习作本好像充满了魔力,将孩子们吸引住,他们把它当成自己的,而非教师的天地。

比如,在汤子睿的一篇习作《体验怀孕》(肚子里揣上枕头,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后,可以看到这样的留言:

孙国玺:好好感谢妈妈吧!她是多么伟大!

雷朝韦:真有趣啊!小汤妈妈。

笪甫月:嘻!你才坚持这么久啊!我比你坚持的时间长。

陈然:想不到体验怀孕很困难。

李雯:写得太好了,长大可以当作家了。

李和杰:把订正再写一下,给刘老师改就更好了。

曹莼沁:如果加上小问题就更好了。

……

孩子们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同伴阅读”的意义。“好好感谢妈妈吧”,这是读后的感悟,也是小伙伴彼此最纯洁、质朴的情感交流,比老师的说教更动人。“写得太好了”,得到同伴的认同与鼓励,会让他们更喜爱写作,更有信心。“再订正一下”、“加上小问题”是小伙伴的建议与期待,自然而友善地提示着改进的方向。

有必要再说一说“再订正一下”和“加上小问题”的建议。这两个孩子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同伴。“再订正一下”的李和杰,有过一次作业本上没有及时订正,恰好考试时就写错的教训。“加上小问题”的曹莼沁,在习作《她是谁》的末尾写过这样两行字:“小问题:读了文章后,你体会到了小作者对汤子睿的一种什么感情?A佩服B嫉妒C讨厌”,原来,她居然在自己的习作后出了一道题目,用来考考“同伴阅读”的同伴们。更有意思的是,她还贴了一张小纸条,正面写着“答案:不许偷看哟”,反面果然就是那个正确答案。小姑娘的“创意”让我惊讶,多有灵气呀!这是喜欢写作并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写、写了什么才会有的金点子呀!我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了她,也引发了很多孩子的兴趣。于是,在习作后出个小问题,同伴读读文、答答题,阅读变得更有思考性、挑战性,也更加快乐。确实,孩子们能给我们许多灵感,他们一些源自兴趣或个性的做法,我们可以在甄别、筛选后,使其科学、有效地成为教育的策略,转化为班级的学习行动,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从孩子那里学教育,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孩子的写作兴趣是需要激发,写作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我们有责任找到提升他们兴趣和能力的策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写作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写作是快乐的。
“笨小孩”
这几天是期末复习,相对平时,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帮助孩子梳理课文,默词背书,做一些分类的练习。其他的科目也在复习,数学、英语、音乐等,不时看到卷子飞来飞去,耳边老师们的叮咛不断:“谁不签字我要找家长。”可孩子们呢,你急他不急,总感觉越发贪玩、松散,即使检测成绩不理想,看一眼分数立刻就又“哄”的一声冲下楼了。

唉!怎么这样?

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特别在意期末考试,上课不敢放过老师的任何一句话。考前一场场模拟,但凡没有考到班级第一,都会抹眼泪、写检查,难过、自责得不行。现在的孩子,有几个像我们那时候一样呢?

批改学生的试卷,边改边摇头,讲了很多遍的怎么还错?选择合适的词填空,抄也能抄错!明明短文中有提示,细心一点儿就能找到答案,为什么还乱写,根本没有认真读……似乎一下子,学生的问题通通冒了出来,让做老师的垂头丧气。

“这个班的孩子真是笨,家长又不管,教得太累了。”扔下笔,向爱人抱怨,“和我搭班的所有老师都这样说,别的班一堂课能学会的,他们至少学两堂课、三堂课。唉,太没有成就感了。”

“那你就和这帮小孩子们说,你们太笨了,我不教你们了。”爱人打趣道。

“我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说过‘笨’,这么没有水平的话,我岂能说?太伤小孩子自尊了!”

“但你心里认为他们是笨的。你只是不敢讲,哄他们开心而已。”爱人一语道破。

我沉默了。

想起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想起总挂在嘴边的“给孩子自尊、自信;给孩子鼓励、赞扬”,想起前不久参加培训时专家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要从内心深处反思,我真的把儿童放在中心了吗?我真的尊重儿童,给儿童幸福了吗?我的行为中有反儿童的吗?”

惭愧。静下来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考得不好?

从卷子看,“请假条”扣分较多,主要是格式和错别字。错别字大多错在“批准”、“此致”、“敬礼”,这三个词的写法对他们确实有些陌生。正文开头没有空两格,而是对齐了“张老师”后面的那个“冒号”,“此致、敬礼”的格式也不对。再分析,这部分是请代课老师教的,我回来后并没有帮助他们再复习,孩子们一次都没有练习过。卷子上没有画格子,偏窄,写不下,虽然知道“敬礼”前要空两格,但写着写着就错位了,看上去像空了一格,我觉得不规范,扣了分。阅读部分的填词不太好填,我自己也要仔细推敲。作文,“森林里,住着小猴皮皮,大象公公……有一天,小猴皮皮发现了一个秘密。请展开想象,编写一个童话。”当时孩子们就抓耳挠腮的,提问什么样的叫“秘密”。于是,写出来的作文,有一小部分就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一会儿发现哪儿埋金子,一会儿又是找到了秘密通道,恐龙也跑了出来。想象越离奇,作文就写得越长,错别字也就越多,也就越来不及读一读,改一改……

这么仔细一想,孩子们考得不好有原因。既有我教的原因,也有卷子质量的原因。

怎么改进?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有些内容光靠眼睛看,嘴巴讲是不够的,必须实际操练,创设情境,写一写,议一议,改一改。写作上,针对孩子的实际“因材评分”,要舍得给分,不求面面俱到,多找闪光点,多肯定积极性。阅读,继续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留下勾画的痕迹,就加分、加星,鼓励他们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

再一想,复习期间孩子也确实不容易,作业量增加,老师、家长的压力增大,毕竟是孩子呀,怎会不爱玩呢!再想一想,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这么精彩的世界,这么美丽的诱惑,只知道读书。

释然。不用抱怨,就是一次考试!

要从内心真正相信我的学生不是“笨小孩”!

要经常这样反思:是什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怎么让它变得更好?

更应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想一想。

把经历到的、反思到的写下来,不需要修饰,真实的描述,真实的感悟,并落实到以后的教学中,就是收获,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坚持。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1年6期

   关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1.扫一扫二维码(本刊公众微信二维码)

2.搜索微信号“ywjxtxxxk”或公众号“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即可加关注


    关注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