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媒体生产 智慧运营支撑

 

专访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杰中...

专访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杰中
原文选摘自:《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年4月刊卢群
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大洋人如何谋划?如何践行?一年来有哪些发展进步?为此,《广播与电视技术》专程前往中科大洋展台,对公司副总裁王杰中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就行业形势的看法、技术思路的考虑和热点话题的思考进行了愉快的交流。王总宽广精深的专业视野、精彩独到的剖析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其多年从事技术工作所独具的严谨、细致和坦诚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广播与电视技术》:“融合媒体 智慧运营”是中科大洋本届CCBN的参展主题,请您简要谈谈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内涵?

王杰中: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认为,大洋CCBN2016的参展主题“融合媒体 智慧运营”符合大洋公司总体发展思路,它并不是战略思路的调整,而是大洋一贯发展理念的深化与延续,可以看作是行业发展新形势下大洋对广电整体发展态势的一个全新阐述和解读。可以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是一场没有退路、没有终点、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对每一个传媒机构、每一位传媒从业者而言,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挑战。从全国范围看,广电的媒体运营理念总体上还较为欠缺,在这方面,受互联网冲击较早的报业领域或许理解地更为深刻。当然近几年,特别是近一年来,广电业界人士都逐步认识到运营的重要性。运营之所以被重视,应该与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不无关系。媒体融合趋势之下,一切都面临重新洗牌,毕竟,媒体的存在价值在于媒体提供的内容有人看。对广电来说,通过有效的运营,进一步提升媒体送达率才是融合真正的意义所在。

《广播与电视技术》:大洋在CCBN展台布设上如何体现“融合媒体 智慧运营”这一参展主题?

王杰中:“融合媒体智慧运营”可以看成是大洋的一条发展主轴,大洋诸多的解决方案架构、产品设计都是围绕这一主轴进行的,本届展会上就分设了多个专题展区,全面展示大洋一年来的技术创新成果。为了更好地依托CCBN2016展会平台,更多地宣介大洋公司,以及公司的解决方案和研发新品,大洋在诸多细节上都作了精心的考虑和重点的布设。通过系统展示的最新媒体融合成果,行业用户可以近距离感受便捷的媒体融合运营技术及管理服务。在“融新闻体验区”、“云智作体验区”,大洋为众多电视台设计实施了融合制作、融合新闻场景;在“云媒体及融运营展区”,基于云架构的智慧城市运营方案得到了整体呈现,现场还可深度了解微运营融合营销方案并体验星秀网上直播的现场联动效果。从展会开幕第一天大洋展台的人流量看,大洋公司的展示还是颇具成效的,通过直观展示和现场互动交流,大洋“融合媒体 智慧运营”的发展理念得到了深度的阐释和更大范围的推广普及。

《广播与电视技术》:本届CCBN主题报告会上正式公布了《广播与电视技术》组织评选出的2015年广电行业十大科技关键词,其中“广电云平台”成功当选,请问您对这个评选结果有何感想?

王杰中:这个活动非常好,通过年度回顾的方式,让广电科技人员能有机会对上一年度的行业发展作一个整体梳理,最终评出的关键词也能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一年来广电科技发展的总体轨迹。“广电云平台”之所以能成功当选,我认为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不难看出,云计算技术对现有广电IT系统具有颠覆性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基础IT架构的改变,更关键的是整个计算、存储、服务体系上更深刻的变革。不过,应将云计算和云平台区分开来看,因为云计算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云平台则强调的是一种全新的融合业务体系,着重于生产资源的无处不在随手可得、制作手段的多种多样随时随地、发布渠道的灵活多变快速送达。另外,我们广电在业务发展上不能为云而云,构建云平台前,一定要想清楚用云来干什么,新瓶装旧酒虽然也能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为云而云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利用云计算特点和思路重构业务,构建起适应未来发展的全新的融合业务体系。

《广播与电视技术》:“融合生产”是大洋媒体融合思路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请问大洋的媒体融合生产解决方案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王杰中:大洋的媒体融合思路由“融合生产”和“融合运营”两部分组成,全媒体融合生产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融合节目制作、融合新闻生产和多屏互动播出。我认为,未来的广电云平台将是一个弹性、灵活,能够承载各种业务的云平台,它能支撑台内整个面向互联网的采集汇聚业务、支撑异常灵活的直接定义到端的综合制作业务、支撑多屏发布的传输分发业务,还能支撑大量运营业务,同时所有的资源都可管可控可调整。大洋媒体云能提供弹性的计算存储和交换服务、随时随地访问的数据资源服务、灵活高效的媒体数据加工服务,以及多渠道多终端的媒体分发服务。其中,大洋CRE融合资源平台旨在打造媒体融合的“中央厨房”;大洋新闻中心融合指挥平台贯穿融合生产全流程,是融合新闻生产的“大脑”,可面向台内工作的PC端、移动工作的手机端和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端,对不同渠道的新闻生产和发布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调度采访报道资源;全媒体记者随身工具集可最大程度地协助一线记者完成线索浏览、报题选题、写稿发稿、高速回传、离线快编、移动审片、手机非编等功能,带给他们的将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极致体验。另外,基于大数据平台和技术,可掌握全媒体渠道发布内容和多维度传播效果量化分析,为内容生产提供决策支撑,实现媒体传播效果评估。通过混合云协同制作平台,可完成台内外制作、手机非编、WEB非编,实现生产工具跨终端协同和台内台外跨地域协同。云生产矩阵还可实现多种矩阵单元横向扩展,以及计算存储能力按需分配。总之,大洋在全媒体融合生产、节目制播云平台、全媒体融合分发、全媒体互动播出等多个方面都能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支撑,这些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了成功部署。

《广播与电视技术》:去年底,您出席中科大洋“融合全媒体 构建新生态”的新产品新技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题为《新业务 新架构新生态——大洋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的主题演讲,请问,在您心目中,何谓新业务?何谓新架构?何谓新生态?

王杰中:技术平台作为承载业务的基础,主要作用是满足各种业务需求并与之适配。过去,广电的生产链相对单一,如今,伴随着与互联网越来越多的结合,诸如跑男、好声音等一批节目形态正在以产品的理念被打造和包装。值得肯定的是,伴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电视台进行了尝试,开始了探索,媒体融合在业务层面开始打破沉寂,并逐步形成一些成熟思路。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开始思考技术平台如何支持新型业务的开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既有助于完善现有业务,也有力助推了媒体融合体系的建立。在我看来,新业务、新架构、新生态是融为一体的,新业务需要新架构,新架构离不开新生态。在大洋,新业务、新架构、新生态统一于全媒体融合业务平台,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构建智慧运营业务体系,提升媒体价值,实现用户转化,利用平台和工具构建融合业务支撑平台,通过基础架构升级解决当前系统需求痛点。大洋目前无论是做系统架构设计还是产品研发都围绕这一总体思路进行,形成了四大细分方向:一是在内容管理方面,建立了崭新的内容管理系统;二是在再造流程方面,重构了新闻生产流程;三是在全面参与方面,调动了内容生产者的积极性;四是在观众变用户方面,可通过全媒体融合业务平台与用户建立起情感链接。

《广播与电视技术》:您认为目前比较可行的媒体融合演进路径有哪些?

王杰中:我觉得对大多数电视台而言,优化现有系统架构、构建融合业务体系直至形成智慧运营体系将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融合发展演进路径。当然,我国电视台在媒体融合方面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媒体融合演进路径肯定不会是单一的,将会有不同的路径方向。具体而言,大体可分三大路径:一是优化现有系统架构,重构基础架构,解决当前系统需求痛点;二是构建融合业务体系,利用“平台+工具”,构建融合业务支撑平台;三是挖掘资源价值,构建智慧运营业务体系,实现观众到用户的转变。当然,由于传统广电业务链条运行时间比较久,已在观念、流程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强的惯性思维,因此,媒体融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就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将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我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广播与电视技术》:当前电视台技术系统需求上有哪些普遍性的痛点?如何优化现有系统架构,重构基础架构?

王杰中:对于电视台而言,大家普遍感到现有的技术系统架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形成了不少业务痛点,比如说非编机房、存储空间等计算资源不足;系统间交互效率低下;非编预约、打包排队、入库等待等由于资源固定难以灵活调度等等。在技术路线上,我们采用一体化存储架构,通过存储架构的优化,实现新旧系统的存储整合;采用虚拟化技术对计算资源平台进行整合,实现计算资源的重构;通过媒体服务PaaS实现业务弹性适配和应用解耦;通过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系统,实现软件定义一切。苏州台存储整合架构就是优化重构方面的典型案例,苏州台通过构建超融合一体化存储平台,与老系统的存储部分进行兼容,保护投资,逐步过渡到下一代基础架构。

《广播与电视技术》:如何利用“平台+工具”的方式构建融合业务支撑体系?

王杰中:利用“平台+工具”的方式构建融合业务支撑体系可以实现内容富媒体化、资源平台化、工具移动化和全互动全反馈。大洋定义的平台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基础的基于云计算的弹性资源管理平台;二是跨业务域、分布式的存储融合管理平台。大洋计划构建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整合方案,可在汇聚采集域、内容生产域、资源管理域、互动播出域、运营交互域、公有云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融合媒体工具产品的布局,这个开放的平台能支持异构整合,未来在大洋提供的平台上,还将支持用户自主开发。不难预见,未来媒体业务的发展变化会越来越快,就媒体融合的技术支撑而言,最为理想的状态是大洋为台里专门设立一个技术团队,量身定做他们的业务产品,即便这样,仍有可能无法做到随需响应。经研究论证,我们认为,通过提供平台类型的通用工具,支持电视台自己完善和适配他们需要的软件,或许更具可操作性。今后,大洋会逐步将转码、渲染等功能抽象为一个个服务组件放到平台上,台里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做出一个万能视频打包软件。这种做法其实是一个符合国际潮流的技术趋势,所有的资源都采用开源架构,可以任意搭配、重用重组,平台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开放,这也是大洋为何要建立PaaS服务平台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大洋将与阿里等云计算运营商形成互补关系,为电视台用户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更具质量保障的服务和产品,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北京电视台云制播服务平台就是这种思路的代表性案例,它实现了基础平台整合和PaaS开发,由于是新建系统,完全没有历史包袱,设计与建设也更加完善。总之,提供平台和各种运营工具产品,能更好地贴近电视台用户的需求,为业务、节目的运营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本届展会上大洋展示了若干种模板化的解决方案,能够根据业务创新和内容生产自由组合。

《广播与电视技术》:“挖掘资源价值,构建智慧运营业务体系,实现观众变用户”可以说是业界同仁开展媒体融合实践时的共同期盼,具体如何实施?

王杰中:常言道:水无常势,兵无定形。可以说,伴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广电行业用户有了更多的新期待,比如说生产能力弹性灵活召之即来、存储空间随手可得、跨业务交互高效快速,无需等待、制作手段随时随地,丰富灵活、资源运营丰富多彩等。用户的需求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解决方案也要随需应变,让用户有深度参与感、获得感。内容创新需要技术实现手段具有更大的灵活度,智慧的运营业务体系将大幅度降低内容策划成本,开启电视台编导们更多更好的创意。我们认为,尽管台网整合放大了全媒体广告价值、移动端布局成为了新的增长点、两微一端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和跨屏互动变成电视新媒体最大的亮点,但“内容为王”这一点没有改变。电视台需要构建面向互联网的运营发布平台,从媒体核心内容管理入手,围绕新媒体综合处理手段和多渠道分发,建立起一个涵盖内容生产、管理、流转、发布、营销、运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运营平台。比如针对新媒体行业量身定制的两微一端为主的新媒体矩阵综合运营平台,通过M2O微运营,可将内容传播转变为内容、延伸阅读、互动、服务和电商的综合体,可快速生成多种形式的内容与互动。还有“爱摇”跨屏互动平台,可基于音视频的消费新入口,实现跨屏互动,边看边卖。

《广播与电视技术》:请您介绍一下大洋在支撑广电媒体融合运营、智慧广电以及广电+中的实际应用?

王杰中:这些年,大洋在为广电媒体融合运营、智慧广电以及广电+提供技术和运营支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发的产品在全国各大电视台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选用大洋M2O新媒体运营平台,安徽、福建、广东、甘肃、吉林、内蒙、黑龙江等超过200家国内电视媒体建立并运营门户网台、移动视频客户端、新闻客户端等。其中读新闻版块,每天更新海量资讯内容,可随时随地获取新闻;看视频版块,整合优质内容资源,涵盖新闻、综艺、娱乐、经济等热门领域;看电视、听广播版块,实现了24小时直播;爆新闻、表见解版块借助开放式新闻互动平台,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记者。可以说,媒体融合运营平台让电视台的业务和节目创新变得越来越容易,例如《原来是你》明星变脸纪实真人秀基于荔枝新闻APP摇一摇,便可根据节目衍生设计出竞猜、投票、弹幕、游戏等多种互动形式。智慧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城市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借助政府资源优势、经营运作优势,以及内容运营能力可方便地贯通政府信息资源,连接百姓生活服务,拓展媒体传播渠道,使城市生活更为便利。我们认为,广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大有可为,大洋已为全国50多个城市打造了本地的移动城市门户及智慧民生平台。另外,由于社群的诞生,传统媒体助力连接转化,新生力量可以释放爆发潜力,电视台还可通过“星秀”主播互动社区,借助媒体的力量构建粉丝经济生态圈。

《广播与电视技术》:未来,中科大洋在融合媒体和智慧运营方面还有哪些新设想?

王杰中:当今时代,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激发广播电视数字消费新意愿。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的深度融合将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广播电视全业务、全流程、全网络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创新转变。正如当前所见,媒体融合使广电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业务的变化与转型也对整个技术体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中国广电行业知名的专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大洋一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基础技术架构、服务的抽象与封装、轻应用及工具移动化等多方面都加大了技术投入,并与广电用户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媒体新生态。未来,大洋公司将继续立足广电服务,深度切入媒体融合运营体系,我们相信,通过对内容、资源的有效运营,一旦实现用户黏性的提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会产生更大的市场价值。

2016年伊始,中科大洋正式对外发布了公司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互联网视频+”平台,实现互联网生态下的跨越式发展。”期待身处“媒体融合”时代大背景中的大洋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深耕互联网视频业务,为广电行业“融合媒体”和“智慧广电”的历史进程增添更多创新的力量,带来更多的新精彩!


    关注 中科大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