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足改 |一切才刚刚开始

 

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内蒙古自治区在足球改革发展上将目标瞄向了1+n——5月18日上午,灼热的太阳光洒满了每...





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内蒙古自治区在足球改革发展上将目标瞄向了1+n——

5月18日上午,灼热的太阳光洒满了每一寸绿荫场。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贝尔路小学北校区的孩子们,身着统一服装,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着足球基本功。不一会儿,小学5年级学生王樂岩的额头就挂满了汗珠。身材结实、留着板寸的王樂岩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在这样的气温下踢球很快乐,他喜欢在足球场上奔跑的感觉。

每天早上和下午两个时段,王樂岩和他的小伙伴会分别训练一个小时,而且每周都有一节足球课。这与以往一学期只上3至5节足球课相比,身处这个时代的王樂岩无疑是幸福的。



小孩子表演
贝尔路小学北校区的足球教练潘海滨告诉记者,自2009年开展校园足球以来,孩子们在学校踢球的环境就有了一些改观,但更大的改变则发生在2014年9月国务院第7次足球工作专题会议之后。在这次会上,国务院将内蒙古自治区确立为全国第一个足球改革发展试点省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内蒙古也算有了足球这回事,但要实现1+n,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吴刚主管该区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以来最大的体会。


校园足球如火如荼

1第一步已经迈出



5月18日,恰逢休赛日,呼和浩特体育场显得有些冷清。呼和浩特市足球协会秘书长刘喆告诉记者,作为内蒙古两支职业队——中优足球队(中甲)和内蒙古女子足球队(女甲)的主场,这座能够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每逢主场比赛时,都有2万人涌入球场为主队加油。“去年,总观赛人数达到了30万人次,被评为最佳人气赛区。”刘喆说。

其实,早在30年前,内蒙古也有自己的职业队——包钢带钢厂足球队,但随着这支队伍解散,用吴刚的话说,内蒙古的足球便进入到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像刘猛这样的足球运动员也只能远赴他乡实现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的梦想。辗转安徽、四川、北京等多支球队后,刘猛在2003年底结束了职业生涯,回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当上了足球专职教练。


笼式足球场随处可见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刘猛在沙地上和土地上踢球,如今,他的队员在人工草坪上踢球。在刘猛看来,更大的改变在于内蒙古的足球氛围。“前几年,我们很落后,现在孩子们和教练有了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逐渐跟上了潮流,家长更热心,我们在选材方面也不再是照单全收,而是通过考核选材。”

当足球改革发展之风吹遍蒙古草原后,2015年,内蒙古为全区61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校安排了100万元,建设风雨足球场;举办校园足球四级联赛8312场次;打通踢球的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成长通道;培训各类足球人才4476人……一些列举措让内蒙古的足球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包钢职工足球红红火火

2“老大难”仍然存在



行走在呼和浩特市的马路上,偶尔有一个笼式足球场地闯入记者的视线。内蒙古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场地白天都会免费向市民开放,晚上需提前预约,会象征性地收一点灯光费用。

2015年,通过新建、改建包括笼式足球场在内的场地,内蒙古新增足球场地有340多块,较试点之初增长了29.82%。然而,场地普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内蒙古的足球场地还没有网球场多。“在内蒙古,102个县都有网球场,而且有的县还不止一个。”吴刚说。

要达到每个社区装备一个移动足球场地,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估算,每年还需要投资2.8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而处在快速发展中的内蒙古足球事业花钱的地方不只是这一个方面,因而,经费难免有些捉襟见肘。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贝尔路小学北校区的孩子们踢的足球,已经有好几个全都掉了皮。作为内蒙古的足球特色校,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虽然会给学校4万元的教练员经费,以便购买足球、服装,但该校教练潘海滨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目前这笔资金还没有落实到位。“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下拨的训练器材也很有限,孩子们需要自费购买服装,但家长们都很支持。”

更大的困难是缺乏教练。贝尔路小学北校区4个教练带着60个孩子进行日常训练。由于编制、教师证等门槛的限制,很少有足球专业的毕业生去当体育老师。“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当代课老师,一个月就1200元,这点钱养活自己都有点难。”潘海滨说。

吴刚也坦言,现在内蒙古的校园足球处于推广阶段,而非更高级别的普及阶段,人才短缺无疑是最大的短板。“全区1万名体育教师中,懂足球的只有728人。全区拥有一定级别的教练和裁判加起来不足300人,能上场执法的裁判都集中在包头。”



3拿空间换资源



学校没有充足的师资队伍教授足球课,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教育局副局长武俊屹告诉记者,这个现象的确很普遍,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拿空间换资源”。

所谓拿空间换资源,就是学校利用周末、节假日、学生放学后的空闲时间,将学校的足球场地出租给社会上教练资源充足的俱乐部,回报就是俱乐部必须免费培训该校的学生和体育老师。目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绿地小学已经与一家足球俱乐部展开了合作。

“其实,这个点子是我想出来的。”内蒙古蒙超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军自豪地说。作为一家体育公司,陈海军在签下多次在中国执教的米罗西·克利斯蒂奇后,信心满满地想在青少年足球培训方面大展拳脚。然而,他却招不来人,新建一块足球场地的费用也让一向精打细算的他犹豫不决。



偶然的机会,陈海军看到学校足球场地周末和节假日都处于空闲状态,他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联系。“我获得学校场地的使用权,条件是一周给他们的校队、体育老师培训三次,同时,俱乐部学员的安全问题全部由我负责,与学校无关,这就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陈海军很快在内蒙古包头市有了20多片足球场地,青少年足球培训也做得红红火火。

如今,这种模式逐渐推广到了其他地方。武俊屹坦言,发展校园足球需要开放思维,需要整合社会力量,这样才能优势互补,才能让足球改革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坚实。


    关注 泛体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