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之我国的数学大牛陈景润

 

● ●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01他的成就1957年1月发表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国家发...



● ● ●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
01
他的成就


1957年1月发表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

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1965年5月,他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了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

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02
兴趣是第一老师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 + 3,8=5+ 3,10=5 + 5,12=5 + 7,28=5+23,100=11+ 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03
坚韧、执着的求知精神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去理一理。到理发店里发现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04
超常的毅力、不屈不饶的求索
大约在1963年,数学办公楼里,陈问:“一个10阶行列式,怎么知道它一定不等于零呢? 在一篇别人的论文里是这么说的这个作者用什么办法来算它呢?这个问题如果硬算,单是乘法要算380万项以上(这意味着,如果一分钟算一次乘法。一天算10小时,那么也要算10多年)。虽然行列式计算有一般的“消去法则”,具体怎么用来计算这个10阶的行列式呢?谁也说不上。可是约过一个月,“已经算出来了,结果恰恰是零。”真想不到他有这样的毅力的耐性。问他怎么敢碰这么大的计算量?他说:“不相信那篇文章的作者会有时间去算它,一定是瞎蒙的。”

陈景润的内心充满自信。凡是碰到问题,他总不信别人肯花时间、肯下功夫去做这些令人生畏的问题。这时他总说:“要作这种问题,就得拼命。”他果真在拼命。他是老病号,晚上由于灯熄得早,他就在宿舍走廊的夜灯下,捧着一大叠稿纸就在计算,不管三更半夜或黎明,每当你上厕所,总能见到他入魔地算着……

本文由数字科技馆部宋涛整理编辑。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 武汉科学技术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