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两大家族缘定“张謇”

 

百年前,京师大学堂毕业学生甘肃青年牛载坤到南通寻强国之路,在张謇的倡导和影响下回家乡康乐县办教育、兴实业;今天,张牛两家后人因“张謇号”科考母船结缘,相聚南通。……...



文、摄影:龚丹

百年前,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毕业学生甘肃青年牛载坤到南通寻强国之路,在张謇的倡导和影响下回家乡康乐县办教育、兴实业;

今天,张牛两家后人因“张謇号”科考母船结缘,相聚南通。

……



21日,牛载坤嫡孙、英国Durham大学终身教授、兰州大学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牛耀龄在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的陪同下,与张謇曾孙、江苏省人大常委、张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张慎欣相聚南通,先后参观了张謇故居濠南别业、看望了在南通市虹桥二中求学的10余名甘肃省康乐县学子,延续张牛两家跨越百年的奇缘。崇川区侨联主席陆军、副主席徐佳、副主席陈晓辉参加了接待。



“张謇号”牵线,张氏、牛氏后人在通再聚首



南通人因张謇而认识了牛载坤。

牛载坤是甘肃临洮人,出生于188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毕业后到南通寻找强国之路,在张謇的倡导和影响下,他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实践,在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等地区创办了树风学校、正本书社、手工传习所、纱厂等。

在当地人看来,牛载坤就是甘肃的“张謇”。


牛载坤
牛耀龄是牛载坤嫡孙,1982年,他在兰州大学获得地质学学士学位后,到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继续求学,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1992年,牛耀龄又获得了夏威夷大学博士学位。如今,牛耀龄是英、美、澳三国多所大学的终身教授,2010年被兰州大学聘任为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今年3月,由海门人崔维成主创设计的科考母船“张謇号”成功下水,目前正在为首航做准备。4月下旬,崔维成通过沉积地球化学领域的陈多福教授认识了牛耀龄,并邀请他加入“张謇号”项目。在两人的交流中,“张謇”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当崔维成得知牛载坤在百年前即与张謇相识相知,遂决定将牛耀龄引荐给张謇的曾孙张慎欣,这也促成了牛耀龄今天的南通之旅。


牛耀龄一行参观濠南别业。左起:张慎欣、牛耀龄、牛耀龄夫人张黎军
在参观张謇故居濠南别业时,牛耀龄说,爷爷牛载坤于1913年来南通参观了通州师范学校、大生纱厂等,了解了张謇先生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回到家乡后便办学开厂,让张謇的思想落地生根。“如今,来到张謇的家乡,看到爷爷曾经到访过的地方,我感觉在南通这座城市中,张謇的影子无处不在,作为后人,我们依旧需要将先人的思想延续下去,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牛耀龄说。

乡音鼓励“康乐娃”,众人接力延续助学情缘



参观了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后,张慎欣、牛耀龄、崔维成一行与崇川区侨联副主席徐佳、陈晓辉等一同来到南通市虹桥二中看望在南通求学的甘肃省康乐县的孩子们。


在虹桥二中求学的甘肃省康乐县的孩子们
在牛耀龄的家乡,有一所树风学校,这是他的爷爷牛载坤在张謇的倡导和影响下创办的学校,校名、校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都是张謇题写的。当时牛载坤还送家乡的有志青年到通州师范学校深造,这些年轻人的名字还记载在通州师范学校的校友录上。

这是百年以前的故事,今天,又有了新篇章。

1995年,市民袁雨洲通过媒体了解到:康乐县11岁的女孩马义梅,为了上学在寒冬中搬运砖块,手被冻得麻木了,脚被砸得没知觉,整整一个寒假,搬了1000多块砖才挣了0.85元。袁雨洲立即写信与康乐县联系,资助马义梅等8名康乐失学儿童上学。

在袁雨洲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南通市民加入进来,让更多康乐失学学生重新走进课堂。其中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思洋在其父母鼓励下与康乐两名贫困生结对助学,在思洋升入虹桥二中学习时,又带动了班上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结对资助康乐县五户中学学生。“情系西部”成为虹桥二中全校的德育主题,并逐渐发展到每年康乐县选派6名学生送到虹桥二中来学习,学制3年,全部经费由通州的企业家们资助。虹桥二中政教处主任朱国云老师介绍说,去年,甘肃省的中考状元、高考状元都是出自于在虹桥二中学习的学生。目前在虹桥二中就学的有18位康乐学子,张慎欣、牛耀龄一行看望了初中一年级、二年级的12名学子。


牛耀龄与康乐学子交流
牛耀龄用家乡话细心地向每一个孩子询问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鼓励孩子们说:“南通的好心人为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你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完成先人理想,让中国成为海洋强国



如今,资助康乐县的贫困孩子早已不是某个群体的爱心之举了,崇川区教育局已和康乐县教育局长期结对,“西部情缘”温暖人心。另外,南通的好心企业家们不仅在康乐创业,推动当地的生产生活,还成立了康乐教育基金。牛耀龄夫妇表态,希望能够献出一份爱心,为康乐教育基金添砖加瓦。


张慎欣、牛耀龄一行与康乐学子合影
牛耀龄说,他是研究地质学的,在对世界大洋的研究中,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而“张謇号”科考母船是全海深、全海域海上移动作业平台,它的建成为海洋深渊探索提供了前决条件,而这也是他选择来到上海海洋大学,和崔维成教授合作的原因。


“张謇号”科考母船
“张謇号”科考母船顺利下水后,将在7月首航,目的地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海沟。首航历时两个月,计划完成10多项科考任务。崔维成说,“张謇号”顺利完工并首航,“彩虹鱼”号载人深潜器也在进行中,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牛耀龄等一批专家完成科考,让中国在海洋深渊探索中走在世界的前列。“100多年前,张謇先生‘护渔权,张海权’的思想让他成为近代中国走向海洋的先驱。”崔维成说,“作为后人,我们希望完成他未完的梦想,让中国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


    关注 张謇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