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与戛纳缘起缘未央

 

尽管本届戛纳,华语影片“零入围”,但这并不影响戛纳和华语片最“来电”的地位。...



点击上方“咪咕影院” 可以订阅哦~
作为一届华语片零入围的戛纳,有媒体直接用上了“绝缘”二字,但事实上如此断言对于华语片和戛纳来说未免显得有些“决绝”。要说那些行业顶尖的电影节中,戛纳算是最早和华语片“来电”的电影节。
早在1959年,台湾话剧界元老田琛《荡发与圣女》就成为了第一部正式参与金棕榈奖角逐的华语影片,自此缔下戛纳华语情结。
紧接着的60年代,台湾导演李翰祥成为了戛纳常客,4年里3度入围金棕榈,并凭借《杨贵妃》一片拿下了最佳内景摄影色彩奖,成为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

大陆电影的戛纳之旅比台湾电影启程略晚,直至1983年岑范《阿Q正传》成为首部进入到金棕榈主竞赛单元的角逐的大陆影片。

如果说60-80年代的只能算是星星之火,未必能燎原,那90年代华语片的盛世也是将这股强劲的中国风刮到了戛纳。从1990年起的20余年,华语电影大军风光无二。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大奖,这是获此殊荣的第一部华语影片,也是至今唯一一部。同年,侯孝贤导演的《戏梦人生》也收获了评审团大奖。
►1994年,张艺谋携《活着》再度征战,获得评审团大奖,而葛优则是一举拿下最佳男主角,成为了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戛纳最高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春光乍泄》入围主竞赛单元,并最终夺得最佳导演奖,王家卫也成为了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也继张艺谋后,携《荆轲刺秦王》获得戛纳最高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戛纳最佳艺术成就奖,梁朝伟荣膺戛纳影帝,姜文的《鬼子来了》获评审团大奖,杨德昌的《一一》获最佳导演奖。这一届戛纳堪称华语电影的大丰收。
►2001年,侯孝贤的《蔷薇的名字》、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获戛纳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的《哭泣的女人》获“一种注视”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凭借法国电影《清洁》摘戛纳最佳女主角桂冠,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
►2005年,巩俐获得“戛纳特别大奖”,王小帅《青红》获得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第一个担任戛纳评审团主席的华人。
►2007年,王家卫的英语新片《蓝莓之夜》入围“金棕榈奖”主竞赛单元,同时成为开幕影片,这也是戛纳电影节六十年来第一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然而近5年来,戛纳中国元素的焦点逐渐从参赛片转向红毯,今年更是完完全全“零入围”,不仅主竞赛单元难觅华语片身影,就连其他单元也同样无缘。
去年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同时入围主竞赛单元,侯导夺下了最佳导演奖,科长也收获了“金马车奖”,这算是一剂强心针,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续命剂。去年的风光让人忘记了正视华语电影整体的现状。



在戛纳,华语电影收获了包括金棕榈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评审团大奖等在内的各类重要奖项,但这也不过是曾经的辉煌,圈不住华语电影的未来。

静待来年春风吹起,盼华语片之火苗再度燃起...

咪咕影院

微信号:and-lovev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咪咕影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