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宇琛  需要改的并不是央企:央企改革之我见

 

谈央企改革,都说国家需要什么。那么,央企需要什么?...



国务院国资委肖亚庆主任履新不到半年,召开了两次“国企改革专家座谈会”,与会的专家大咖们围绕“央企改革”这一话题说了很多真知灼见。

笔者在央企基层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年,现在跳出来,再回头看央企,很多东西感觉好像更清楚了一些。我国在1979年改革开放的时候,GDP总量不及非洲的1/3;直到1993年才赶上非洲。在上世纪90年代,非洲在西方“经济结构调整方案”的“指导”下开始卖国企,于是很快就将工业基础全部丢光。

直至今日,非洲国家搞交通、电力、水利、市政、房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化都没有自己的力量。而这一点,中国的央企、国企已经做了很多,也幸好当年没有“把国企卖掉”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国的国有经济既要承担在市场体制国家市场经济运行中应承担的使命,又要承担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中应承担的使命,还要承担在转轨经济国家渐进式转轨过程中应承担的使命”。当我们看待“央企、国企改革”的时候,需要多维度地看待这个问题。

有一个话题大师们鲜有谈及,就是“央企需要什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央企需要管理上的“松绑”。

我曾经负责处理过“上头”来的关于央企绩效考核、预算申报、工资总额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多年之后,我的感觉仍然还是“看不懂”、“不好用”。

对央企的各种考核体系,说实话,要么不切实际,要么照搬西方,缺少“接地气”的系统考虑。例如研发投入,不仅不现实地要求短期出效益,还设置诸多限制,非常影响技术创新活动。要知道,考核是企业的“指挥棒”,牵一发动全身,如果总是担心国资影响力增加,或者总是认为只有西方的体系好,这种“指挥棒”就会变成“瞎指挥”。

每年向上头申报“预算”,真是越来越头疼的问题。随着预算管理的细化,企业甚至要在没有开展业务之前就将所有的费用全部估计到位,甚至细到纸张笔墨。预算报上去,审批要很长时间不说,业务运行中但凡市场情况发生变化,企业自身只能“僵化”,否则就会违反财务纪律,甚至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说到“松绑”,不得不提的就是“工资总额限制”。由于工资总额与预算、考核、成本控制、企业规模、发展速度等等都环环相扣,造成很多企业无法市场化招聘人才、无法按市场价格支付劳动报酬、给奖励科技创新等贡献时捉襟见肘……用人机制搞不活,企业还如何发展?

企业需要企业家,可是央企的高层管理人员却面临着诸多限制,央企负责人的选拔、考核、决策机制都十分复杂,我的一个“四大”做审计的朋友跟我说:“央企的企业家参加全球竞争,就好像在游泳池里穿着西装比赛游泳,而国外的对手都是轻装上阵,根本无法比。”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现实中很多央企暴露较多的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本该发展很快但脚步蹒跚,一类是积弊重生积重难返。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越管越死,更不能“一卖了之”,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松绑”

央企需要堂堂正正履行社会责任。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路子走偏了:一边是央企“加大宣传力度”,说我们做了多少多少好事儿,一边是社会上提到央企就说“腐败”、“垄断”、“官僚”、“高薪”等等,根本不买账。

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为什么呢?因为央企本身就无法将“履行社会责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执行。道理很简单,上头并“不认可”

这是一种很要命的发展理念“指挥棒”导致的。其实在央企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参加国际业务的同志对这件事情都很清楚,企业要廉洁、规范,要对员工好一点,要和当地社会共同发展等等。从“社会责任”角度重新审视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不仅是全球领先企业的共识,甚至西方国家早就走到我们前面去了很可惜,我们的“上头”只是把“社会责任”看成“生产经营”的附属物,遇到问题只有责令“加大宣传力度”……

善尽央企社会责任,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员工好一点”。可是这件事情现实中好像极其困难。有一段时间,所有正常的员工福利都被取消了,原因是执行“八项规定”。以至于当“全总”说不能影响正常员工福利时,大家还欢欣鼓舞,觉得遇到了“青天”。我曾经管过一阵房子,很多年轻员工都跟我反映北京房价太贵、刚参加工作工资又太低,非常困难,企业能不能给想办法解决一下宿舍,交钱也可以,主要是住得“踏实”,有“归属感”。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企业其实也非常想解决,可是“上头”永远都是“政策不允许”、“在研究”……我知道很多央企老总很好,顶住压力都要为员工做点事儿。所以我很想问候一下“上头”。我们那么多干部员工辛辛苦苦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也就罢了,发点防暑降温的劳保用品抚慰一下我们脆弱的小心灵不行吗?当我们没有房子住、苦苦期盼的时候,你们在哪里?难道你们没有年轻过吗?

央企海外发展需要国家的强力支持。

央企近年来在海外承建了很多重大工程,尤其是在战乱多发、安全风险高的国家和地区,央企的干部员工是付出了很多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是不一样的,国际竞争的基础是国家实力和国际关系。从另外一方面说,既然央企在国内有很多优势,因此既有能力、也应该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对于认为“企业要靠自己的实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观点我只能呵呵,现实中欧洲、美国企业从来没有这样“圣母”过,人家的飞机大炮没事就跑过来溜达溜达、维和剿匪什么都干,其最终目的不都是为他们的企业保驾护航嘛?

在利比亚撤侨的时候,在亚丁湾护航的时候,在也门撤侨的时候……多少人看见五星红旗,就是看见生命的希望。这种心情,没有亲历的人恐怕很难理解。

其实优秀的企业并不十分需要类似“本国优惠贷款本国企业使用”这样的保护手段,倒是完全有实力可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国家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给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的优势,是那些优惠贷款、几个点的利息差完全无法比拟的

冲破岛链,厉兵大洋!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5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其中有这么几点:

有序转让退出非主业资产,控制连续亏损、从事非主营业务等企业的员工总量,严格定岗定编定员,精简管理部门和人员,加快构建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积极稳妥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央企结构调整与重组。

压缩管理层级,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转变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方式,严防国资流失。

推进降本增效。强化成本管控,减少应收账款,缩减库存规模和亏损面,降低债务水平,今明两年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

看完以上决议内容,我只想说:呵呵,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定完了,真不知道各个企业的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应该做些什么。

“央企改革”,其实真正需要重点改的并不是央企。
作为共和国长子,央企已经长大了,需要“走出去”,迎接全球挑战,并成长为世界领军企业!

帮帮忙,赶快“断奶”吧,不要再像管小孩子一样管央企了!

本文内容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关注 关于非洲的那些事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