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着“一带一路”,我翻开了《马克思传》

 

这一切,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欧洲发生过,也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发生过。x0a这么近,那么远……...



随着对“一带一路”研究的深入,越来越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但也有越来越多需要梳理和思考的问题。

毫无疑问,虽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万千世界是折叠在一起的。从中国西行,沿着古丝绸之路,山水沙漠,大陆重洋。这一路,我们既能够看到华夏的繁华与文明,也可以领略中亚的古老与沧桑,还有那非洲的贫穷与希望。

当我们的目光穿过时空,看向过去未来的时候,驼铃声声的西行商路与现代文明的全球发展可以交相辉映,在脑海中交织出美丽的图画和音乐。

但当我们转到繁华背后,无数的疑问也始终挥之不去。

—— 那些阿富汗山谷中手握长枪利刃的战士们,他们能够放下屠刀吗?

—— 那些在吉尔吉斯贫瘠土地上终日辛劳的农人们,他们会走进机器轰鸣的工厂吗?

—— 那些埃塞俄比亚群山之间奔跑的孩子,他们会有一天走进学堂,打上领带,成为繁忙都市的白领吗?

—— 那些在中资企业工作的当地人,他们眼中的“中国老板”会是怎样的形象?

……

“一带一路”沿线所形成的资本、市场和生产体系,也是否难以逃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随着中国投资的延伸,我们长期所批判和不齿的“残酷剥削”是否也会一样的延伸?

“一带一路”沿线的工人阶级们,他们的“剩余价值”能否实现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呢?

当我翻开手头这本《马克思传》,在第一章——为人类服务才是最幸福的人——我看到了这样几段话:

—— 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德国普鲁土邦莱苗省特利尔城。马克思的学生时代,正是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马克思的祖国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也有所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1第批工商业城市。

—— 莱茵省是德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由于有着丰富的煤铁矿资源,又有着莱茵河这条水路交通动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19世纪初期,莱茵地区已经出现用机器装备起来的大型资本主义企业,金属加工、煤炭采掘、纺织印染等工业又有较大发展,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科伦、巴门、爱北斐特等工商业城市人口日益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是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产生了他最初的思想萌芽。

不难想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那些贫瘠落后的地区,将会出现大大小小、烟囱林立的工厂,大量的农业人口将转向制造业部门,大量从农村人口将涌向城市,铁路会带来沿线的繁荣,火车的轰鸣将打碎山村的宁静。

一批工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城市将会迅速出现,那里会有律师、会计师、公司职员、银行家、企业家……

互联网上的熙熙攘攘与城市霓虹灯的五颜六色相映成趣,“打工妹”和“打工仔”忙碌在工厂工地,来自中国的流行音乐响彻大街小巷……

这一切,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欧洲发生过,也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发生过。

这么近,那么远……

当我重读这本萧灼基先生花了30年时间写成的《马克思传》时,我看到刚刚改革开放时的经济学人们带着忧虑与希望打望着这快速变化的世界,也看到了一个中国经济学前辈的认真与执着。

在序言中,萧先生这样写道:

—— 无数个日日夜夜,我沉浸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论》等相关文献资料中。在那里,我愈发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探,愈发强烈地感受到马克思熠熠生辉的思想。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战火与激情的革命年代,感受到了历史巨轮滚滚前进的波澜壮阔。

—— 改革开放是场伟大的革命。在从传统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重新认识。

“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不也正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吗?这同样为我们这一代的经济学人们提出了宏大的时代课题。

更加让我感动的,是萧老先生对自己作品的全情投入。在序言中,他写下这么几段话:

—— 目前出版的这本《马克思传》,包括十三章内容,而我在开始构思这本传记的章节结构时,原本打算写十五章。其中,在第七章“动荡生活简记”和第八章“塑造个完整的艺术品”的中间,还包括一章内容,即“突破资产阶级的精神封锁”。主要是要记录马克思在面对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政治迫害和精神封锁时,依然不屈不挠、顽强地坚持理论创作和政治斗争。在第十三章“向巴黎工人致敬”之后,还准备再写一章‘向伟大的革命导师致敬”,主要是要记录在马克思逝世之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对马克思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对其个人进行了极其恶劣的人格诬蔑,而恩格斯领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坚决维护马克思的个人声誉,捍卫马克思的思想。

—— 但是,2007年初的一场疾病,让我不得不暂时停止写作工作,导致这两章内容至今尚未完稿。虽然,已经出版的十三章内容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表达我的写作意图,缺少的两章内容也并不影响全书的整体性,但这依然让我感到十分遗憾。

—— 经过年多的治疗,目前我的身体已经得到很大的恢复,相信再过殷时间,就可以恢复中断已久的写作工作。到那时候,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马克思传》中未写完的两章内容补充进来,从而使我的这部作品在结构上能够更加完整。

真心祝福萧老,能够安然地将剩下两章内容写完,能够早日读到这两章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传。我想,这大概是北大经济学院的一种传承吧,让我们一代一代地,继续把没有写完的东西慢慢写下去。

萧灼基

广东汕头人。195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大三时因品学兼优被推荐攻读研究生。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兼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特聘顾问。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诸多奖项。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关注 关于非洲的那些事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