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归去,独对一座山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独对一座山、一泓水、一溪云。——题记一直向往着征服大山。...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独对一座山、一泓水、一溪云。——题记

一直向往着征服大山。因此,假期里总想着旅游,想着叩山问水。

因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每次外出旅游,最先醉我心的,当是葱茏的绿树,淙淙的清泉,啾啾的鸟鸣,其次才是古迹——那些在岁月的风尘里积淀下来的文化。

华山最早入驻我的梦境。那是在中学时读地理书,书上说华山“奇、秀、险”,就已令我经神往了。后来读宋名相寇准7岁时写华山的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更想去看看了。去了华山,让我彻底明白人们为什么叫“爬山”,而不是“登山”。华山的险峻,只能让人手脚并用,并为之俯首帖耳。



华山的每个著名景点,几乎都有一个相关的传说。 从玉泉院出发,经“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和“老君犁沟”到北峰,在“华山论剑”的石碑前留了影,至此,紧张了几个小时的身心顿时放松,瘫坐在旁边的石凳上不想起来。一路的风尘,依然披在肩上。我心仪已久的风景呢?回首曾经处,皆在脚下迤逦:峭壁、石阶、铁链、流云、飞瀑、游人。是的,游人。几乎满世界的人都来爬山了:石阶上摩肩接踵的人们,挥汗如雨,或许也可以张袂成阴吧?阶旁的铁链,被游人抚摸得光滑,锈迹来不及生呢。每个链孔,都被套上了锁子——那些期望爱情长久的男男女女,在摊旁买了相思锁,郑重地锁在了铁链上,期望爱情寿比华山。链子上,树上,石阶上,到处缠着红红的丝带——美其名曰相思带。红尘的丝丝缕缕,烦扰着我的双眼;山下的嘈杂,震荡着2000米的高山之巅。身旁闪过负重的华山挑夫,步履沉稳,面色凝重。我目送一个独臂挑夫,背着满满一背篓食物往西峰顶上走去。最少八十斤吧?我空手爬山尚且气喘吁吁面红耳赤,他们负重而行,怎么面不改色?路边的小吃摊主人告诉我,这些挑夫为了挣生活,练就了一身本领,爬山如履平地,一天一个来回不在话下……

摊主的声音逐渐随风远去,眼里的风景也随风远去。耳畔回响着的,却是1000年前华山苍龙岭上韩愈的哭声。我起身往西峰方向走去。当年韩愈投书诀别家人的一尺来宽的地方,已被铲平,形成一个平台,周围拉上了铁链,不必担心掉下悬崖粉身碎骨。“韩退之投书处”,却被后人镌刻在了石碑上。韩愈若是泉下有知,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无数个身影,每日都和这个故事合影,韩愈投书处,印在了一张张相纸上,飘流在世界各地……也许,韩愈是约了三两知己,登山赏景,听水觅泉,一路走来,风光无限吧。我极力不去想象韩愈的狼狈,只是努力构思着当时他与知音置身云端,行走在绿树葱茏里,耳畔是泉水叮咚,好鸟相鸣,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人声鼎沸。远离尘嚣的寂静,该会让多少躁动的心灵安静下来啊。突然就很羡慕李白们,可以“独坐敬亭山”,可以看孤云看飞鸟,可以相看两不厌。而现代的人,到哪里采可以找到一方世外桃源,洗涤心灵的污垢,释放满心的疲惫?

期望有一天,携风掠过熟悉的城市,只记住雨巷里渐远渐淡的油纸伞,只记住繁华都市拐角里的梧桐,以及劲风里摇曳的金菊,和那耸入云端的青竹,和那凌寒怒放的红梅。然后,拽起疲倦的影子,让遥远的思念,让固守的情缘,随我去叩山——那座留下韩愈哭声的宁静的山。但愿普天下的有缘人,能在平静里享受心灵的安宁。那么,我的泪也是浅浅的,我的笑也是淡然的 。

西峰顶上,我收起我遐思的行囊,起身俯瞰远处那些缓缓下山的人群,他们走得那么蹒跚,似乎已经把这些风景收在了行囊里,负在了自己的双肩上。那么,美丽的心情呢?是不是也如我,把它丢在里1000年前唐朝的高山上?远处,西边,越来越孤单的黄昏,呼唤着我这个迟迟不肯归去的叩山者……


    关注 惜墨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