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讲谈 玄同忘我之境的美景

 

古希腊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最辉煌、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古代文明之一。本期讲谈诚邀胡江、陈曾路、郭小凌、朱孝远、魏正中及杭侃六位学者,为大家呈现古希腊文明及其相关研究中的诸多“美景”。...



希腊文明是人类创造的最辉煌、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古代文明之一。古希腊文明创造的自然观念、社会秩序、伦理与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都深刻影响到后世的欧洲和现代世界。两个多世纪以来,历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阐释和展示古希腊文明,也不断从古希腊文明中汲取养分,促使其对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变革。

关于古希腊艺术,尼采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抒情的天才独能感受到一个画景象征世界从神秘的玄同忘我之境中产生”。朱孝远对此这样解读:“玄同忘我之境”是古希腊人对极致之美的一种礼赞,一种向往,是一种极度的诱惑和极度的克制之间的动态平衡。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处,画景象征世界在玄同忘我之境中产生。古希腊艺术如此,孜孜以求古希腊文明的历史、考古及博物馆学也一直在追慕“玄同忘我之境”。本期讲谈诚邀胡江、陈曾路、郭小凌、朱孝远、魏正中及杭侃六位学者,为大家呈现古希腊文明及其相关研究中的诸多“美景”。

学术主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杭侃

特邀嘉宾

上海博物馆 胡江

上海博物馆 陈曾路

首都博物馆 郭小凌

北京大学历史系 朱孝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魏正中

时间

2016年5月26日(周四)19:00—21:00

地点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地下报告厅B101

主办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上海博物馆

承办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信息资料中心 北大培文



杭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宋元考古、佛教考古、博物馆学。



胡江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主要从事世界古代艺术史和认知艺术哲学的研究。



陈曾路

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副主任,致力于文物与博物馆学、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



郭小凌

首都博物馆馆长,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上古史和西方史学史。



朱孝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重点为德国宗教改革史、文艺复兴史、西方文化史、欧洲中古史、史学理论。



魏正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佛教考古、地中海考古、丝绸之路考古。
上海博物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博物馆与世界文明》丛书编辑手记



2012年1月9日,一个普通的清晨,《博物馆与中国古代文明》、《博物馆与世界古代文明》两套丛书的策划方案整整齐齐地放在上海博物馆的一号会议室正中间,简短的会议之后项目就此启动了。

作为一家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六十多年来,上博这座记忆宫殿,在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既尊重历史的每一个细节,也践行着构筑民族文化宏观体系的雄心壮志。所谓“博物馆与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是数代上博人视之为生命的事业。

同时,我们也深知世界的演变归功于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在青铜、陶瓷、书画组成的时空序列里我们时作“穿越之举”——四方来宾曾在这里第一次近观古埃及木乃伊,仰视古希腊运动员的身姿,寻找亚述泥版上英雄的名字,冥想于古印度释迦佛前,也随着法兰西宫廷乐曲的节奏步入太阳王的宫室、会晤叶卡捷琳娜二世、借部落首领之眼远眺非洲大草原……所有这些“超现实”情境一次次成为城市的兴奋点,然而也确实并非即兴之为。我们始终相信,即便这些参观体验无法直接作用于信仰信念、幸福指数抑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一代又一代人还是经由这里走向了世界,经由历史走向了未来。而一座博物馆的学术旨趣及研究成果就是这样以实体面目示人,并超越实体,经由每一次新陈代谢,汇入文明之河。正因为我们有这一点觉悟,在展览繁花盛放后,我们有信心培育新鲜包满的果实。

2010年11月7日,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次全体会议曾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来自全球1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200余名博物馆馆长、文化遗产专家、博物馆研究者汇聚申城,以大会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为中心,共同研究博物馆事业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意义。“社会和谐”的内容是对话、包容、共存和发展,前提是多元、差异、竞争和创新。博物馆,这一是最理想的文化交流使者,将担负自己的使命,展开新的战略合作。

而作为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庆祝活动的“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则于2010年11月成功举行。来自海内外知名博物馆的主旨发言人围绕“博物馆的文化力量”这一主题畅所欲言。时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的托马斯坎贝尔先生叙述了“大都会”从产生于巴黎的一个构想发展成世界性的博物馆的历程,最后说道:“为什么我们收藏过去、保留过去非常重要?为什么让更多观众看到来自世界各文明的藏品非常重要?答案很简单,因为博物馆收藏之物是我们的记忆。这里是我们的教室,是我们的历史,是我们的骄傲,这里发出的是我们的声音”。而彼得洛夫斯基馆长则动情地讲述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从一个民族的博物馆转变为世界的博物馆的故事,并说,“250年来,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已然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比较特别的是,这部百科全书是由俄语书写的。”

他们的声音也表达了我们的意愿。当然,促使我们在那个早晨决定率先启动《博物馆与世界古代文明》丛书出版工作的原因很多也很充分,不仅仅是这些。万源归一,这一套书籍,是我们为大国崛起所能做的文化准备。

本丛书宗旨如下:“从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和文化遗产出发,梳理古代文明物质文化研究的成果,以多元视角诠释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搭建世界博物馆资源共享和文物研究的国际平台,聚集研究力量,促进世界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书目则包含博物馆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博物馆与古埃及文明》 、《博物馆与古印度文明》、《博物馆与中南美洲文明》 、《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 、《博物馆与古罗马文明》、《博物馆与中世纪文明》 、《博物馆与文艺复兴艺术》、《博物馆与东亚艺术》 等。

在“博物馆与世界古代文明”的名义下,这一书目所收只是沧海一粟,无论是时空范围还是研究方向,大可继续渗透到更多角落。然而相比于无法达成的数量上的齐全,我们更倾向于建立结构上的有机整体。我们所选择的文明断片,仍可谓包含了完整的人类技术变革、军事变革、社会变迁等重大命题的诠释。其次,正因立足于博物馆馆藏,故虽无意于包罗人类古代文明全部信息,仍可从宏观到微观,呈现精彩纷呈、真实可信的古代文明万象,必然有助于读者取得通透的历史认知。

而每一分册体例一致,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通常会对本册所涉古文明作整体概述,随后会对这一领域内核心问题、关联问题、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第二部分则以博物馆为单位,通过拥有可观的收藏品和公认的研究成果的机构,展开古文明的云图。

当然,这一切有赖于史料,也有赖于拣选者的智慧。

两年来,国内外各大学相关专业的专家们不仅加入了我们的智囊团,还基于自己多年的研究,悉心撰稿,奉献智慧。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们处于对本专业的热爱,满怀激情,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博物馆的工作。老一辈历史学家马克垚先生写道:“建立新的世界史学科体系,应该有世界的眼光,用世界的视角观察世界,研究世界。也就是说,要从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中,特别是要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吸收优秀成果、合理内核,以进一步了解世界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丛书工作能够秉持“问题导向、世界眼光、中国立场”。

世界各大博物馆馆长及其专业研究团队则不仅仅视之为一个出版承诺。他们为收到约稿邀请而骄傲,为了传输更好的图片重新调拨文物摄影,还无偿提供更多珍贵的资料,并期盼出版之后有进一步的展览合作……所有这些工作是用英语、德育、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和俄语经由互联网完成的,在数百封邮件中,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古老文明骄傲的强烈情感溶于字里行间。正是由于这项工作,这些遥远的古老文明的继承者变得如此真切,可敬可爱。丛书的第一部《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就是这样诞生的,80万字,500多幅高精图片,凝聚着三十二位作者、十一位译者的心血。而北大出版社的朋友们,始终是我们最亲密的战友,最值得尊敬的同道。能和他们一起孕育这套书籍,是我们莫大的荣耀。

当时,我们设想,随着丛书编辑工作的推进,我们必然还会和世界上更多国家的朋友、同行紧密相连,博物馆会收获更多友谊。后来这些都一一实现,为了此丛书的各个专题以及后续的出版计划,已有来自七个国家的八学者应邀来到上博的讲坛,讲述他们守护的珍宝,展现他们的研究工作,并向中国发出邀约。这应该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于是,在博物馆这个美丽的瓶子里,陈酿和新酒开始勾兑成醉人的琼浆。在和所有朋友干杯庆祝的时刻,我们相信,只要出发,就绝不会孤独,就有一路风景。

有一次,在讲座现场,一位小观众问,人在发明语言之前是用什么互相说话的呢?有一天,他自己会在博物馆里找到答案。他会明白,自人类诞生之初,远在成熟的语言诞生之前,我们就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始终在寻找共同生活、共同前行的途径。

Tips
活动可免费参加,先到及参与互动者有精美纪念品赠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

期待你为“纸上考古”推荐历史、考古及艺术类相关图书、撰写书评或分享心得,请邮件至gkgzls@pku.edu.cn。“纸上考古”也将尽己所能回馈师友,如推送书目、传递资料和预留活动座位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

zskgpku


    关注 纸上考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