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扫描 Archaeometry

 

《考古测量学》57卷第2期(2015年4月)目录及翻译及文章摘要...

文章摘要
中国新疆洋海墓地

早期加工过的麦类食物遗存
考古发现的食物遗存可以复原过去人类社会中关于食物利用及其加工的重要信息。然而,这些遗存很少能被保存下来,对其的细致研究也比较少。尽管如此,近年来利用考古遗址中所出食物进行的一些研究,还是为探讨食物组成以及制作技术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新疆吐鲁番地区位于中国西北、中亚东部,是理解欧亚草原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洋海墓地是吐鲁番地区一处典型的史前墓地,该墓地的所有墓葬都位于三块相对独立的台地上,墓葬有A、B、C、D四种形制,根据考古学的研究,A、B型墓葬较早,属于青铜时代(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C型墓葬属于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世纪至3世纪)、D型墓葬属于汉代。洋海墓地中出土有许多植物遗存,它们的自然分布区多位于地中海地区或中亚,在这些地区的出现也比在东亚更早,这反映了吐鲁番的本地人在史前东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洋海墓地中,还出土了一些加工过的食物,可以为生活在吐鲁番的古人对植物的利用提供直接证据。这些遗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被推断为含淀粉的食物,也与已知的古代含淀粉食物类型不同。因此,我们通过这些遗物将能够获知吐鲁番古代居民的饮食和生活情况,也可以了解东方与西方之间漫长的关于谷物及食品制作技术的跨文化交流。
洋海墓地中食物遗存的出土位置


文章随后列举了洋海墓地IM59、IM126、IM59、M213几座墓葬中出土的食物遗存,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微植物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只能得出这些遗物含有淀粉而非蛋白质或脂肪这个结论,而进一步对淀粉种类的分辨则需使用其他方法。淀粉粒和麦麸果皮细胞类的植物微化石法分析这些遗物,结果显示它们是由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大麦(Hordeum spp.)做成的烹饪过的面食。这些遗存的切片看起来非常致密,在显微镜下没有呈现出多孔状,这意味着没有发生过发酵过程,所以这些食物可能是某种面饼。尽管大麦和小麦至少在公元前三千纪就被引入到中国,这些遗存仍然是中国西北地区已知最早的将大麦和小麦磨成面粉然后加工为食物的直接证据。

洋海墓地中出土的食物遗存
结论:我们的研究指出,吐鲁番地区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的主要谷物可能是小麦和大麦,它们被研磨、混合并制成面饼。这一研究大大地推动了我们对于古植物学、早期生计经济、吐鲁番地区的古代食谱等的认识。同时,从麦类作物的传播到食品制作技术的充足证据,都证明古代吐鲁番盆地是东西交流的重要地区。

Archaeometry

Volume 57,Part 2, April 2015

———————————————

请点击图片阅读。

如需文章原文,请提交申请至gkgzls@pku.edu.cn,进行文献传递。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

期待你为“纸上考古”推荐历史、考古及艺术类相关图书、撰写书评或分享心得,请邮件至gkgzls@pku.edu.cn。“纸上考古”也将尽己所能回馈师友,如推送书目、传递资料和预留活动座位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

zskgpku


    关注 纸上考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