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如何把平凡小事写成动人

 

回去问妈妈毕淑敏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在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

回去问妈妈
毕淑敏


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在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

安西!多么遥远的地方!我在那里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感动。除了我,咱们家谁也没有到过那里!我得意地大叫。

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情,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嗦。

我说,我以为你是坐火车来的,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妈妈依旧淡淡地说,那时候哪有火车?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

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因为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认识自己。

我们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那是妈妈的眼睛啊!

我们幼年的顽皮,我们成长的艰辛,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异于常人的秉赋……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失败与成功每一次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颅?往事像长久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

所有的妈妈都那么乐意向我们提起我们小时的事情,她们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轻。我们是她们制造的精品,她们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过程。

我们厌烦了。我们觉得幼年的自己是一件半成品,更愿以光润明亮、色彩鲜艳、包装精美的成年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于是我们不客气地对妈妈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别说了,好不好?!

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不再提起往事。有时候,她会像抛上岸的鱼,突然张开嘴,急速地扇动着气流……她想起了什么,但她终于什么也没有说,干燥地合上了嘴唇。我们熟悉了她的这种姿势,以为是一种默契。

为什么怕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是不愿承认我们曾经弱小?是不愿承载亲人过多的恩泽?我们在人海茫茫世事纷繁中无暇多想,总以为母亲会永远陪伴在身边,总以为将来会有某一天让她将一切讲完。

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在我们身后嗄然落下。温暖的目光折断了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

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离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像一部手工制造的仪器,处处缠绕着历史的线路。母亲走了,那惟一的图纸丢了。从此我们不得不在暗夜中孤独地拆卸自己,焦灼地摸索着组合我们性格的规律。

当那个我们快乐时,她比我们更欢喜;我们忧郁时,她比我们更苦闷的人,头也不回地远去的时候,我们大梦初醒。

损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再不会重生。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当我们明白最晶莹的真诚就在我们身后时,猛回头,它已永远熄灭。"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诞育,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你安安静静地偎依在她的身旁,听她像一个有经验的老农,介绍风霜雨雪中每一穗玉米的收成。

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给众人一个机会,让他全面搜集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故事。

在春风和煦或是大雪纷飞的日子,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让我们一齐走向从前,寻找属于我们的童话。

【分析】

这篇文章的原始素材,就是作者嫌弃母亲“迂道”,老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从此母亲再也不提及这些往事。这就像我们平时嫌弃自己的妈妈特别唠叨一样,但是我们却难从这些唠叨声中思考更具体的感情,探究更深刻的原因。材料平俗得让人惊诧,但作者却能将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点石金,写得催人泪下,让读者拍案叫绝。这都源于对于平凡小事的思维角度的不同。

分析文章内容,主要情感脉络:厌烦母亲唠叨——理解母亲唠叨——倡导人们认真倾听母亲的唠叨。记叙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小事,刻画那一刻自己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交代自己重新认识母亲唠叨的原因,突出我受到触动之大。文章从刻画“我”受到触动后的行为转变——认真倾听母亲的唠叨,到自己的新发现、新感受——“自己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新发现)、“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新发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竟潜伏着无数的盲点。”(新感受)。将自己在这件平凡的小事中的成长感悟潜入深出地娓娓道来,这就是我们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学习的非常棒的思维方法:化平凡小事为深刻的成长感悟。

【迁移】

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生活小事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平凡的小事了:

1.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你每天上学前反复叮嘱——注意安全,早点回家,别跟同学打架,上课认真听讲等等,我们觉得特心烦,极度渴望自己或者他们能远离家门,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2.当你正看小说、打游戏酣畅淋漓的时候,妈妈会走过来,不合时宜地问一句:“你作业都写完了吗?”你立刻心烦气躁,于是将唠叨的妈妈轰出房门,将门重重的关上。我们觉得自己的父母总是那样不尽人情,渴望自己早些长大,尽快离开这些恼人的约束。

3.平时在学校和同学们吵架,父母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我们骂得狗血喷头,我们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恨他们。

4.原本属于自己的周末,可父母给自己报了无数个补习班。

5.我们为了占有一样东西,想尽办法证明它是自己的,比如在自己的足球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

其实,这些“朽腐”、“粗俗”的小事,正是我们最好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的精神和思想不在这些事件的表面上“溜冰”,深入地、多角度地思考这些庸俗小事的内涵,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这些“恶俗”的材料,就会转化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任务,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思考一件让自己记忆犹新的小事,这件事越小越好,最好是在自己上小学之前的事情。他们一听,觉得我的内容有点不合理,他们认为在5岁左右时候发生的事情是没办法记忆到现在的。

我举了一个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从我出生到现在,我的妈妈因为要管教我教育我,曾经无数次得打我,但是我却很难记得清她什么时候具体因为什么事情打我。但是这么多年来,爸爸只有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打了我一个巴掌,我却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那天下午我因为一个新买的文具盒和隔壁的小孩扭打在一起,并且,我出言不逊在,重伤了那个单亲的小孩。

爸爸站到我的面前狠狠地给了我一个巴掌,我的脸红了,但我现在明白,或许不是因为重击,而是因为羞涩。那次的事情,想来确实并不快乐,但是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它带给你当下的重击和很久之后的心灵上的激荡,以及更久以后的你有可能是你的信仰……简单地说,能够影响到你之后的生活,或是单纯地就记得的那一个快乐的忧伤的激动的难得的瞬间,都可以说一说。

我讲完,一个男孩告诉我:“我想起来,不知道是哪天晚上,我爸爸和妈妈不在家,我的一个姐姐陪我看了一整夜的电视,当时候客厅的灯光很暗,我困了的时候就靠在他的腿上,他给我盖上毛毯,我迷迷糊糊就睡着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到现在还记得……”

一个女孩子告诉我,在她四岁的时候,一个下午,爸爸在厨房里煮饭,她听到菜刺啦啦下锅的声音,她在床上打了个滚,爸爸拿着锅铲走进来告诉她,明天是她的生日,那天是她第一次对“生日”有了个概念,记忆特别深刻。

这样的讲述都很精彩,这些都是生活中那些最最细碎的小事,在这样的讲述基础上,我们来做更深入的思考,对题目进行分析。一个题目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在之前的公开课中我们已经仔细地分析了,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赘述,《从那一刻开始》意味着要写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自己的成长。

在此基础上,我们思考,在你们刚刚讲过的那件小事前后,你们对待别人的看法,对待亲情的看法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男孩子说,在那之前,他是一个很羞涩的人,他不喜欢和亲戚家的孩子相处,更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相处,他觉得有可能别人会不喜欢自己,或者别人也不会对待自己像朋友一样,但是,姐姐陪伴自己的那一天,夸了他无数次,并且愿意陪着他看一夜的电影,他觉得陪伴是相互的,而且只有用心的付出自己的关爱,也才能收获别人的爱,你们看,这个不就是他的成长过程么?从那一个小小的让他感动的瞬间,回忆起那天和姐姐发生的很多的事,并从中总结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感触,这就是将一个生活小事变为丰富的写作素材的过程。

同样的,我们可以将开始罗列出的那些生活中的小事,像毕淑敏的文章一样形成全文情感脉络。

1.厌烦亲人叮嘱——理解亲人叮嘱的内涵——倡导大家珍惜这种叮嘱。

2.厌倦亲人的管束、提醒——理解亲人管束、提醒——倡导大家珍惜这种管束、提醒。

3.误解亲人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深刻理解亲人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珍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

4.讨厌父母“报班”、“跟班”——理解父母“报班”、“跟班”——珍惜父母“报班”、“跟班”。

5.用签名来证明足球是自己的—爸爸通过足球比赛告诉我足球的真正意义—我和足球队的教练和队员们一起踢球赛--我明白了拥有的真正意义。

☞作文示范
属于我的快乐足球
小时候的我,由于妈妈的细心照料,并不喜欢像其他男生一般终日在院子中打闹。那时的我,像个温室中的花朵。

但我的爸爸却鼓励我去大胆尝试新鲜事物,鼓励我做个男子汉。在我八岁生日那天,他送给了我一颗洁白的足球。“把球踢出去!”他希望由此激发我对足球的兴趣。我果然没让他失望,一脚飞起将球踢出,踢碎了墙角的花瓶。看见我笑得非常开心,爸爸也笑起来。从此,我与足球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我用水彩笔在足球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布,这是属于我的足球!

于是,小区的门口总有我与爸爸互相传球的身影。爸爸用粉笔在地上画出球门,教我如何接球、传球与射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第一次踢足球受伤。我看着自己流着血的小腿,哭丧着脸看着爸爸。那一刻,我甚至不想再看到那颗足球一眼。但是爸爸却耐心地安慰我:“其实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运动员,受伤是必修的课程。”说罢,卷起自己的衣袖,我看到爸爸右手的手肘处有一道很深的疤痕,“其实伤痕才是长大的标志啊!”我瘸着腿,向那颗被我扔到墙角的足球走去……

但是由于我太喜欢爸爸给我的那颗足球了,到了占有的地步。那次,我在院子里对着墙壁传球,隔壁的小孩却过来将球控制在自己的脚下,表示要和我一起踢。结果是我因不喜欢与他一起踢球而扭打起来。爸爸听到哭声赶了过来。他并没有责怪我,而是陪我一起看世界杯。我看到在决赛中西班牙战胜了荷兰队,但是在比赛结束后他们却一起肩并肩跪在绿茵场上致谢。那一刻,我感受到分享的喜悦。爸爸告诉我:“足球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分享了,你看足球场上二十多个人同时在追那一颗足球。正是因为一起奔跑,一起追逐,才更能体现对于足球的热爱。”

那天晚上,我用橡皮擦将我留在足球上稚嫩的名字擦去。因我明白了足球的精神和传递快乐的重要。一个人踢球,他只能对着墙壁传球;两个人踢球,他们便可以互相传球;三个人踢球,便有了配合与过人;二十二个人一起踢球,才有了进攻与防守。

站在球场上的我,开始与试着和同学们传球。但是我却怕把球弄脏,传的球都是很慢的。但是体育老师告诉我:“一个真正爱好足球的人是不会因把球弄脏而不敢放开踢球的。于是我抛开一切顾虑,与伙伴们在足球场上飞奔……

我想,这才是真正我的快乐足球。快乐的足球,我与队友分享胜利的喜悦,并不在失败时气馁,而是更加努力;我想,这个足球也只属于我,并不是因为足球上有我的名字,而是这个足球带给了我真正的成长与快乐。


    关注 满分作文和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