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中的焦点错位

 

其实,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对夫妻矛盾的问题。说到这里,有人已举砖拍我,别急,等等,再拍。...



最近接触的几个家长,有一个共性的苦衷:妈妈尽心教育着孩子,爸爸辛苦地努力工作着,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不理想。



家庭里,“你忽视我可以,但不可以忽视孩子,因为孩子还小”,这样的话从细声漫语说到扯嗓高声、再到歇斯底里,用孩子说事“冠冕堂皇”。男人用工作来逃避夫妻问题,女人用孩子来掩盖夫妻问题,逃避和掩盖抹平了夫妻间的缝隙。其实,只要是人,都不愿意被人忽视。

“爸爸”角色,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为了躲避与其妻间的问题而躲开了孩子,而成为孩子“虚拟世界”中的爸爸---隔空视频。三岁后的孩子需要父亲制定规则、秩序、陪伴、增进感情,而这时父亲恰恰缺失。

爸爸有意无意、主动被动的缺位,妈妈失去了对婚姻、家庭的依赖(女汉子往往在此时练成),会把全部感情投注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她的焦点;还有,夫妻关系得不到满足,寂寞孤独的妈妈无形中会将夫妻两人的问题迁移到孩子身上,妈妈的言行中始终呈现出“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窒息的爱和焦虑把孩子裹挟了,孩子生活在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里。

孩子在各种情绪中,有时压抑、有时挣扎、有时伪装,抑或成为“小大人”过早承担起成人的角色;抑或成为“好孩子形象”拒绝成长,依赖他人。无论哪种状况,都会影响到学习成绩,而父母看孩子总以成绩为主线,如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更焦虑。

一个“失控”的孩子成为家庭中主要矛盾,掩饰了夫妻间的矛盾,让婚姻暂时维持着。

你还举砖拍我吗?!


    关注 刘婕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