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及利亚走街串巷

 

一、工作环境概况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面积238...




在北非国家中,阿尔及利亚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人民老朋友”:首都阿尔及尔“三叶塔”下的独立战争纪念馆里,中国造的枪炮、电台俯拾皆是,据说都是当年援助的结果;阿尔及尔城里有“中国山”、“北京路”,城郊有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座医院;在不少大城市的街上,当地人会用熟练的汉语说“你好”,混得熟了,一些大小伙子会告诉你,他是某个中国大夫接生的,而近年来该国大兴土木,更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在当地劳作……然而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这个非洲第二大国依旧十分眼浅而陌生。


阿尔及利亚
法国!法国!难以去除的痕迹
历史上的阿尔及利亚曾先为罗马王权统治,后有拜占庭人入侵,其后阿拉伯人占领此地,其间土耳其人还曾建立过疆界,直至1840年代成为法国人的领地。法国人毫不脸红地将阿尔及利亚攫为己有,并划为法国本土的三个省,而不是和其他殖民地一样划为海外领地,二战后法国从非洲大撤退,偏偏舍不得从阿尔及利亚离开,因为这里富饶、美丽,而且气候和法国本土相近,大批法国人移民这里,许多已繁衍到第二代、第三代,被称为“黑脚”,人数最多时达到100万以上。1954年,阿尔及利亚抵抗组织开始起义,到1962年,终于迫使法国撤军,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从而使这个北非大国成为首个用武力赢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随着战争的结束,“黑脚”和亲法国的当地人几乎全部离去,在民族主义自豪感的驱使下,阿尔及利亚人一度掀起了“去法兰西化”运动,如今这一运动的痕迹还能辨识一二,比如首都阿尔及尔是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交通繁忙,道路设施完备,却没有几个路口的红绿灯能用,这是因为当初曾把红绿灯当作“殖民遗产”清除;同样,市中心一些古老的大厦气派非凡,但内部电梯大多不能使用,当地人介绍称,这也是当年“去法国化”的结果。此外,懂法语的朋友会发现,阿尔及利亚的老年人和小孩子法语较流利,而30岁上下的年轻人则有许多法语较差,这是因为该国一度在学校废除法语教学之故。
 

法国人的招牌——长棍面包
然而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呆了100多年,许多痕迹早已抹煞不掉。“白色之城”阿尔及尔最讨厌“白巴黎”的绰号,但漂亮的林荫道,精致的街心小广场,和路边高大的骑楼,却是十足的法国风格;在阿尔及利亚的每一座城市,几乎每一条像样街道上,都有一座或几座咖啡馆,供应的主打品种,正是法国南方人最喜欢的蒸汽咖啡;不仅如此,阿尔及利亚人最常吃的食品,除了北非原汁原味的“古斯古斯”,就是法国人的招牌——长棍面包了。
物价与福利,寻常日子怎么过
阿尔及利亚有石油收入,社会福利较好,街上很少看见乞丐和衣着褴褛的人。我以前工作过的公司聘用了四名当地司机,其中一名家境糟糕,父母是吃低保的多子女户,但也有独立的三层小楼,产权属于本人,由于社会福利较好,即使没有工作,衣食也不缺乏,找到了司机这份收入不错的活计后自然锦上添花。我曾到一个家境更糟的当地工人位于农村的家里探病,这家住处简陋,陈设朴实,但同样有独立的小楼住,伙食也过得去。不过据说特权阶层——高级军官和高级公务员,其收入和待遇是远远凌驾于普通人的,当地人对此颇有微词。



物价与福利
有趣的是,在阿尔及利亚的大城市,住高层公寓的是“当官的”——官员、公务员等,而普通人往往住或豪华、或俭朴的独立屋,因为公寓都是国家出资建设,并分配或配售给国营系统和公务员的,这些房子住起来未必有独立屋那么舒服,但抗震性能更好,要知道,阿尔及利亚是地震多发国,近20年来导致重大伤亡的地震已发生过好几次了。不论公寓、私房,都要符合住房部的严格规范,其中有些规范是颇可笑的,比如必须有暖气,要知道,地处非洲低亚热带的阿尔及尔,冬季极端低温也不过10℃上下。

阿尔及利亚的物价并不低,当地人爱吃的牛羊肉等价格高昂,但面包等基本食品因国家有补贴,价格比较低廉。这个国家的水果、蔬菜价格倒不贵,但品种少得可怜不说,味道也不佳,我品尝过当地出产的柑橘、香蕉,或酸或涩,几乎无法下咽,据说是不重视嫁接和育种的结果。当地人最喜欢的食物是各种蜜糖制的甜点心,点心店都有个醒目的玻璃橱窗,做好的点心就放在里面供人挑选,上面常常爬满了蜜蜂,不熟悉的人乍一看,有时会误以为是苍蝇。

在阿尔及利亚的饭馆里吃饭绝对是奢侈消费,当地人有“下三次馆子破一次产”的说法,我在当地因公请过客,也吃过请,此言实在不虚,不过这是“大馆子”,如果吃小吃就没那么贵。当地城市里最常见的是披萨饼店,几乎随处可见,价格也就是“盒饭级”的,味道则看大师傅手艺,有的一般般,有的则绝不逊色于意大利的饼屋。

走街串巷,古迹外的旅游亮点
阿尔及利亚的名胜古迹不少,既有罗马时代留下的蒂巴萨、提姆加德和斯基格达等要塞、剧场、宫殿遗址,也有从奥斯曼时代起经营多年的“桥城”、抗法英雄卡迪尔的大本营和场面之地君士坦丁,首都阿尔及尔更是经历过腓尼基、罗马、阿拉伯、“海盗王朝”和法国统治,融汇古老与现代元素的都市。

 

阿尔及利亚街巷
相对而言,现代化的度假方式在阿尔及利亚并不流行,这个穆斯林国家虽然政治世俗化,但社会观念仍然比较传统,除了特定的区域外,大多数餐厅在斋月以外都是晚开门、早打烊,夜生活迹近于零(斋月期间则是白天不开门,只有“夜生活”),酒吧、夜总会等则更少得可怜,餐厅里很难看到女性服务员,几乎看不到任何酒精饮品,因为这个国家“原则上禁酒”——有趣的是,“原则上禁酒”的阿尔及利亚却拥有北非最大、最好的葡萄酒厂,不过顾客多为外国人,而且要找到“隐蔽很深”的售酒处,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欣赏古迹,在阿尔及利亚比较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包括海滩游泳和日光浴(阿尔及尔和安纳巴等地有极佳的海水和沙滩),以及阿特拉斯山和撒哈拉沙漠的风情游。我曾在假期和同事驱车越过阿特拉斯山,在撒哈拉沙漠奔驰一昼夜,欣赏了罕见的大漠飞雪,看到了沙漠落日、驼队和绿洲,但据同行的向导称,我们也仅仅是走到大沙漠的“外圈”而已。不过由于近20年来连年战乱,政局不稳,许多景点、尤其山区景点因恐怖组织武装活动而变得无人敢去,阿尔及尔附近的卜利达省,原本是著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曾和南斯拉夫合作开发经营,但如今已几乎废弃。

相对于邻国,阿尔及利亚的民族工艺品特色不算多,银饰、织毯等虽然有,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之处,比较值得一提的首推铜版画,其次则是五花八门的铜器,只是铜版画的精品大多尺寸大、分量重,携带回国是需要费些周折的。

阿尔及利亚的公路非常发达,高速公路宽阔平坦,但开在路上却会立刻感觉坑洼不平,年久失修;大城市高楼林立,街道整齐,广场错落有致,但许多高楼都是几十年前的旧物,而且电梯大多无法使用,街上的红绿灯几乎都是失灵的;尽管车水马龙,许多人家甚至有几部小汽车,但很多车都“一把年纪”,甚至上世纪60年代的主流车型雷诺4,在阿尔及利亚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一些二三线城市几乎成了老爷车博览会,法国的、美国的、前苏联东欧的,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老爷车几乎应有尽有,而且都能跑,我的老领导当年曾打过这些老爷车的主意,想买些运回国内高价拍卖,一问海关,居然发现该国仅有的3种“不得出口商品”中,就赫然有“老爷车”一项。

阿尔及利亚街巷
这个国家不久前还打过内战,恐怖袭击也不算罕见,罢工、示威什么的隔三差五就有,社会空气有时很紧张,街边看见荷枪实弹的民兵、宪兵,甚或一辆装甲车,也不算新鲜,不过资讯比较开放,社会信息也较活跃,当地普通青年人追慕西方文化并不新鲜,甚至不少政府系统内的精英,生活也颇为西化,但他们所津津乐道的歌星、影星,许多也同样是几十年前的“怀旧系列”。我的一位老领导兼老校友曾经感慨,她1972年第一次来阿尔及利亚工作,见到高速路、小汽车和超市,觉得这是个很先进的国家,可如今30多年过去,这些景物竟然和当初如出一辙,而中国的面貌早已变得让人认不出了。
保守而闲散,阿人的慢调子
当地城市中青年流行西式服装,乍看和南欧青年并无太大差别,在农村或某些保守家庭,穿着民族传统服装的人也不少,尤以妇女、中老年人居多。在阿尔及尔和奥兰等大城市,许多年轻姑娘衣着入时,金发披肩,颇有欧洲风范,不过据当地人介绍,其实阿尔及利亚女孩几乎没有天然金发的,那些“金发女郎”的金发,大多是赶时髦染的。但千万别以为该国风气开放,恰相反,阿尔及利亚男女分别很严格,连理发馆也是男女分开的,跟女孩子过于亲昵,可能会有不测后果,我认识的一个工程师,因为和当地某政府机关的一位年轻未婚女公务员常打工作交道,混熟后嘻嘻哈哈,跟国内年轻人那样开过几次玩笑,结果居然被那女生郑重其事带回家中“见家长”,大有“非君不嫁”的意思,差点弄出大尴尬来。



 阿人的慢调子
当地人时间观念很差,如果他们答应“DEMAIN”(明天)为您做什么事情,可千万别傻乎乎地等第二天,这个DEMAIN并非明天,而是没准哪一天。在阿尔及尔时,我和同事的几个手机被告知DEMAIN开通,却分别等了几天到几周不等。和熟识的当地人言及于此,他们笑道:DEMAIN本来没错,人家又没说一定是今天的明天。

但这个“不准时”并非绝对,如果是您欠了他们什么款项,要他们DEMAIN来取时,他们次日一早准到不误,决不含糊,此外,如祈祷、开会(他们主动召集的),他们还是很守时的。

当地人重关系,讲义气,如果您显得入乡随俗,又乐于和他们打交道,混熟是很快的,我在阿尔及尔郊区一个小镇居住时,每晚常去一间小咖啡馆“泡咖”,和老板、常客们混熟后几乎无话不谈,甚至在任何一本手册里都标明的“当地不宜”话题也照谈不误。如果觉得您是“自己人”,他们可能会邀请您出席私人聚会(我曾被硬拉去帮一个当地小伙子“相亲”),还会主动送您礼物(当然也会主动问您讨礼物),顺便说一句,不论因公因私,如果您去了当地人的办公室、住处,主人热情邀请您吃点心、喝饮料时,一定要爽快接受,客气推托反倒会被直肠子的当地人认为“看不起自己”。
 

阿人的慢调子
当地的男人、尤其年轻小伙子,喜欢蹲坐在街边和自家门口,和路过的熟人闲聊,这几乎成为阿尔及利亚都市的一大景观,别当这是懒散,其实这是夜生活贫乏的当地青年一种重要社交手段,而且当地晚间经常停电,这种“娱乐”有时也是一种不得已。不过您能看到的“蹲族”都是男性,因为女人如果也“蹲”,会被认为“懒惰、有伤风化”的。

该国的另一个独特风景,是都市社区里随处可见的野猫,数量之多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但作为中国人,您可千万别对这些并不怕人的小家伙表现得过于热情,因为在某些阿尔及利亚城市,有“中国人爱吃猫肉”的流言,就曾有人信誓旦旦地跟我说,奥兰城“所有野猫都被中国人吃掉了”,还有人特意在当地市中心广场修了“野猫纪念碑”,不过我到奥兰市时并没看到这块传说中的“纪念碑”,野猫倒是见到不少。

(来源:网络)

看完文章后记得分享到朋友圈,把更多的出国信息传递给您的每一位朋友,帮助每一位想出国的朋友圆梦!【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按钮-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腾讯微博】

点击右上角按钮-点击“分享到腾讯微博”

把好文章分享给您身边每一位朋友!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人联海外部公众号“出国就业”:zgrl1118

欢迎同时关注中国人力资源联合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公众号:zhongrenlian,中国人联携460家分公司期待与您合作!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关注 出国就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