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心境的辩局:【对话】浦均“那一时云淡风轻”

 

色彩与心境的辩局:【对话】浦均“那一时云淡风轻”...



清 吴历 雨歇松风图 绢本设色 29×14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话】那一时云淡风轻



引言:谈到青绿山水,言及四王,有争议、带歧义。好也罢、坏也罢,进步与倒退其实谁也说不清,时代落下的痕迹而已。一时一世的审美,总会有所差异。不做画的人喜欢谈现象……

刘梓封:
在我看来,四王虽多追拟五代及两宋,但心思还是放在倪黄味象及至董其昌的论调中。而吴恽似乎就未想过要跳到明以前,只是想在自我的小世界、小场域内寻求笔墨个性表现所带来的乐趣之上。似乎这对发展不利,有逆于艺术创新之路,因此止步不前。对此你怎么看?

浦均:
所谓艺术发展这种类似的问题,我觉得真的很难说。比如赵孟頫,崇古复古,好像创新也不足,但他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元四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显赫。四王虽追拟高古,不谈五代两宋,较倪黄的格局他们就相差太远,紧跟董其昌还算靠谱。四王在清代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后世评价则一落千丈,他们的笔墨功夫当然一流,但囿于技巧而了无生气。我更喜欢吴历的一些写生作品,清新感人。


浦均 湖山清远 70×132.5cm 纸本设色 2014
刘梓封:
四王多做浅绛与小青绿,不变结构变笔意,拟了笔意则变结构,总之是在前人的格局中打转。其实换一种思考,见画作细观时小处品落墨也是一种趣味。犹如嚼着一根咸菜丝,可品出是某年某月入缸腌制一般。山水的创新是条窄路,设色山水的路似乎又更窄,彻头彻尾的旧貌换新颜谈何容易。四王吴恽只走了一小步,而我们表面看来已走了一大步,但方向是否正确了呢?小碎步与大跨步之间,我们能怎么走?浦均:
不管是小碎步还是大跨步,只要不在原地踏步,总是好事。绘画的方向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审美本来就是多元的,各人的趣味不可能完全一致。山水画的创新确实是个难题,难点在于有变化而不越界,尤其在当代,什么样的作品还算是中国的山水画而不是西式的风景画或装饰画,现在已经弄得很模糊了。吴冠中曾说:风筝不断线。用一句套话,中国人的哲学精神是山水画的根本。


浦均 万壑争流 38×45cm 纸本设色 2013
刘梓封:
审美能力与审美取向往往因所见与所及的脉络发生转变。一路高呼宋元,眼中见的好便是宋元;一路高喊革新,眼中现的好便是未来。这几年开始畅谈传统,但眼中要见的与腹中所存的之间有大落差,隔着几百年。做不到循序渐进、探祖寻源,因此口中念念:“四王吴恽不可学”。那么在你看来,四王吴恽可学否?如果可学又该如何学?浦均:

有一次黄宾虹给李可染看他收藏的字画,李可染看完后就说,这些都不如黄老画得好。黄宾虹回答说,这些画都是我的朋友,有这些画陪伴着我,我就很充实,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黄宾虹就是从学四王出来的,他的山水画旨在一个“理”字,而不是“景”,所以,可学与不可学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致的。四王吴恽当然不会一无是处,自有其自身的价值。如果要学四王,我会只看他们的笔墨技巧,吴历的作品有生活气息,我特别喜欢他的《湖天春色》,恽寿平主要画花鸟,可忽略。

【参展艺术家】浦均



1973年出生于江苏盐城。2005-2008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方向,师从刘赦先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201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山水画创作研究方向,师从薛亮先生,毕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副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现为江苏省书画院专职画家。

作品欣赏


浦均 千古江山 250×125cm 纸本设色 2016
浦均 平芜尽处 53×45cm 纸本设色 2014

浦均 百丈泉 97×36cm 纸本设色 2015


【南京站展讯】
NANJING



色彩与心境的辩局
——当代中国青绿山水画作品邀请展


策 展 人:刘梓封、卢卫卫

参展艺术家(拼音排序):董婷竹(北京)、李月林(重庆)、刘旭(北京)、罗颖(杭州)、庞飞(上海)、浦均(南京)、孙宽(苏州)

主办单位:江苏宣和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南京宣和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6年6月4日—6月15日

开       幕:2016年6月4日15:00

展览地点:宣和美术馆(南京市江东北路197-1号,湘江路口)

上海巡展:上海徐汇艺术馆,2016年6月17日—6月24日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长按二维码,关注宣和国艺官方微信↓↓


    关注 宣和国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