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孩子遗传了你的缺点,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我们的心理最为奇妙之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由此...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我们的心理最为奇妙之处,是我们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由此引发,我想说的是,对孩子的行动最有影响力的,恰恰是父母的看法。这里的“看法”就是认知。



恺撒登陆埃及时,踏上海岸时被绊了一下,摔倒在地,罗马士兵把这视为不祥之兆。如果不是恺撒(机智地)兴奋地张开双臂激动喊道:“你属于我了,非洲。”那么,罗马士兵肯定掉头就跑了。

恺撒就是在用他对事实的看法影响着士兵。孩子比士兵要小得多,在孩子未成年时,尤其是年龄更小时,他们一定是以父母的看法为看法,去理解这个世界,并且学习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模式。

高水平的家长如同恺撒,他能够帮助孩子正确的认知世界,进而改变世界;低水平的家长则相反,他能够帮助孩子错误的认知世界,进而与周围形成错误的互动。

阿德勒还指出,一个人在3-5岁他与外界沟通的模式基本形成了。这就告诉我们,父母的看法,对孩子影响太大了。

如果一个人开车时,遇到稍有不快就开始怒骂,那么,他的孩子听到后就知道,只要受委屈,就应当开口就骂。那么,孩子上学以后,遇到同学的不是,一定会开口就骂。因为,他认为这就是表达感情的唯一方式。

如果一个人天天嘴里总是钱、钱、钱,很少读书。他教育孩子只会是:好好学习,将来挣大钱。那么他的孩子听到后就明白,原来人生就是钱、钱、钱。学习只不过是手段而已,既然可以像父母那样不用学习也能挣大钱,何苦学习呢。于是,他就把父母告诉自己的话,留下一半,掐掉一半。

……



请注意,孩子在五岁之前,是用父母的看法为看法,从而打下基本的认知底色的。

如果一个母亲这样说:“你就是懒”。那么,孩子认识自己时,就贴上了“懒”的标签。于是,他就开始用懒字遮盖他学习能力的不足,从而避免自卑。他于是会越加懒下去。因为,他考得不好,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懒。如果,母亲再经常胡夸奖:我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懒呀。这更中他的下怀,他会一直懒下去。

但如果另一个母亲这样说,“你如果更加勤奋,你会比现在更好”。那么,孩子会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只不过不太勤奋罢了,于是,他为了更好,就会勤奋下去。

再举例:

如果一个父亲说:“你就是一个笨猪”。那么,孩子就会认为的确他是很笨,于是,他做什么事情,只要做错了,就会想到父亲这样的话。他就开始选择性的评价,筛选出他笨的理由去证明父亲的结论。于是,父亲的话成为他下意识完成的预言。

如果一个父亲这样说:“你不比别人笨,也不比别人聪明多少,你厉害的地方不在智商而在坚持,最终你一定很有出息”,这样的孩子会坚持下去做,慢慢的,他就觉得他的优点就是坚持,结果,他做出了成绩后,就越加觉得父亲说他将来有出息是对的了。

许多人认为阶层是遗传的,这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父母的认知是遗传的,父母对外界和孩子有什么看法,孩子就会用这种看法去理解自己和外界(即使他不情愿),最终,这样的孩子又会把他的看法,传给他的后代。


    关注 云南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