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集会 画,就像宇宙之生命,是没有结束的。

 

平民集会,会集百姓生活美学...



ஜ  இ  ஒ


2007年,国家扩大耕地面积,民间艺人周浩的故乡被无情的夷为平地,每当他再次回到家乡,总有些许感叹。《老家》这幅作品讲述了他对故乡、对奶奶的怀念,也是他认为最有感觉的一幅作品。他说,这幅画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和怀念,对母亲河、对故乡、对奶奶。总希望这幅画永远画不完,好一直沉浸在这种怀念中。采访最后,周浩说:画了三十年,如今才体会到师傅李匀先生生前说的一句话:“画,就像宇宙之生命,是没有结束的。”

稚中为真,拙中为本

——专访民间艺人周浩

文 / 平民集会



图① :民间艺人周浩作品《老家》

一、艺术来源生活,作品回归思想

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高雅生活折射高雅艺术,低俗生活反应低俗艺术。然而无论从哪点起,最终都达到一个巅峰,那就是思想之造诣。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性东西,其实生活的多重性对应各种艺术形态,这样解释,就不难理解稚拙的含义,只要你是一个敢于生活、善于生活、塑造生活的人,那么你的悟性足可以登峰造极。

艺术不仅带给人们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表达出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从而与人进行直接性的对话,这种对话,是思想的对话、心灵、灵魂的对话。如果一幅作品没有思想性,它与一张普通亚麻布便没有什么区别。艺术作品的画风不存在幼稚化,幼稚化的是作品的本质,存在一种肤浅化、表面化和内在价值的丧失,根源在于我们的修养,在于我们对文化、对生活的感悟。在现在这个“读图时代”,艺术家怎样用绘画表现出人的内心、表现出人的思想,是我们的责任。

周浩说(以下简称周):稚拙的艺术,因为形式上的稚拙,才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思想性上。稚拙、粗糙与否,是看艺术作品之思想,而不是形式,愈加粗糙的东西,愈反应细致,因为你对作品的感悟并不粗糙。





图① :作品《老家》 /   图② :作品《老家》局部

二、人本思想并不高深,高深理念源于人本

“人之初”只是一个受精卵,不分五官四肢。天地之初是混沌,没有日月、山河,所以天地本来也很“拙”。真正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并延续下去的思想,常常不是那些高明的思想,而是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和思想,那些高明的精英思想,不易让人们接受,因此,精英的思想需要找到使他们通俗化的形式。稚拙的艺术,正是担当着这一角色,把那种高明莫测的思想,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白话,使大众都能接受。

只要能表现出内心真正的思想,那么精英艺术和稚拙艺术便是一样,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形式,理应退居其次)。绘画的本质,也即如此。只有承载了思想,才会具有历史性。

周:在这一点上讲,漫画、插话、简笔画与油画是一样的,用什么材料和工具表现内心的感受,是看所用的材料是不是能够恰如其分的表现当时内心的感受,就像一篇好的文章,我们不是评价写作者的字体写得好不好看一样。两个不同经历的武林高手,当他们都达到极致的时候,原来自己脚下的山是一样的高。





图①② :作品《老家》局部

三、接近大众展示原始,把握真实表现万物

艺术作品,不应是高高的挂在博物馆里仅供上流社会人们欣赏的,艺术是大众的、艺术是人民的、艺术是生活化的。有人说用铅笔或彩粉笔画的画进不了博物馆美术馆,只有精装细裱的油画才能登入“大雅之堂”,这就把艺术看的太神圣、太高傲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应当生活化。在这一点上,稚拙原生态的艺术与涂鸦艺术有着共同点,涂鸦艺术把作品从博物馆里搬到了普通大众生活中的墙壁上、每日奔跑的火车上,正说明这一点。艺术作品应该随意,就像我们平时在速写本上画画时的感受,自由、随意、轻松。(但中国涂鸦艺术现在还没有融入进我们几千年伟大而深邃的文化)。艺术不应有门槛,也不应建立艺术权威系统,艺术是大众的,大众就是权威。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哪里有人民,哪里随之就会诞生艺术。

在伟大的原始社会(我甚不知道为什么用“伟大”),就已经诞生了人类的艺术(但是我肯定的用了“诞生”),它们诞生于民间的石砌墙壁上,诞生于生活中的尊、斝、角、觥、觯上,他们抽象化、符号化、高度凝练化,凝聚着每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它们拙而不陋、原始但不媚俗,这种原生的、原始的、高度生活化的艺术,真正的表达出了人的内心,真正的唤醒了人们心中最原始的对生活的热爱。

周: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古到今,都存在着人们无法想象的惊奇之作。民间那一张张的大红剪纸、一个个的民间泥人、一幅幅的民间皮影,这每一幅惊奇之作,都是出自普普通通的人民大众之手。这每一幅作品,凝聚的是亿万人民的精神、亿万人民的内心情感。创作者的每一剪刀、每一手法,都是在最最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出来的,是最真诚、最生活的,是真正内心智慧的结晶。他们创作时的想法,不是为了作品的商业价值。而是为了表述内心最深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创造出的作品,对于任何人都会有很强的共鸣,他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在这里,艺术家不是飘渺不现实的人,艺术,也不是那样遥不可及的,反而是最现实的东西。从生活中来的艺术,如何不现实呢?人人都是艺术家,就像人人都是佛菩萨。

不管艺术有多么高尚、艺术品的价值有多么高,终归要回归到生活中、回归到人类最原始的内心中。最最生活化、最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才是真正的艺术,才是真正的文化,唯有这样的艺术,才能使人的灵魂得到彻底的净化、才能将人类引向光明之路。唯有这样的艺术,在整个人类群体中,是我们每日都在拼命寻求和争夺的的金钱和利益所无法给予的。





图①② :作品《老家》局部

四、人与外界的沟通,心与身体的传承

一幅几千年前画着野兽和人群的岩画,他的价值是什么?是原始人的突发奇想?还是传承劳动,体现合作?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还是可以说的再玄乎?

在艺术中,那些肤浅化的、表面化的、没有很好的体现思想和内心情感的作品,被“艺术”两字彻底的拒之门外。艺术作品,是与人的灵魂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艺术创作中,可以感受到作品与灵魂之间的碰触、默契,可以感受到他们在一起跳舞、在一起嬉戏。人这一辈子从事艺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净化灵魂的过程。定义一个艺术家是不是“油画家”、是不是“稚拙艺术家”、是不是“原生艺术家”,便没有意义了。

周:稚拙的艺术,从原始社会一直走到现在,始终没有被淘汰掉,为什么,是因为有一种强烈的思想、一种强烈的理念和情感在支撑着他,他永远也不会像流行艺术一样,仅仅折射一个时代,就泯灭于短暂的时光中,他会永远跟随着人类。他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最能体现人们内心深处那种最原始的、最真诚的情感的。

五、艺术本身曾经稚拙,稚拙以后不只是艺术 ……









图①②③④ :作品《老家》局部

文字 / 平民集会原创  ·  图片 / 周浩提供  ·  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关注 PPPPP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